吳 波
(咸陽師范學院,陜西咸陽 712000)
唐寅茶詩中的茶意象研究
吳 波
(咸陽師范學院,陜西咸陽 712000)
茶文化發展到繁盛時期,已經不單單只是街頭巷尾的心愛之物,更受到了無數文人墨客的熱愛和贊美。作為一位偉大的詩人和登峰造極的畫家的唐寅自然也不例外。他愛品茶,更借對茶的描寫表達了內心深藏的情感。本文首先對茶意象的發展和寄托的情感進行了具體的介紹,并對唐寅詩歌的內容和中心思想進行了具體的講解,在此基礎上,對唐寅茶詩中的茶意象研究做出了詳細的分析,希望能夠讓大家對茶意象有更深刻的了解。
唐寅;茶詩;茶意象;茶文化
經過了唐朝和宋朝的文化沉淀,明朝后期,我國的茶文化已經發展得相當成熟。然而由于當時官場的黑暗,許多有抱負的人志向難以得到伸展,唐寅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位。顛沛流離的遭遇和窮困潦倒的一生令他的作品處處都彰顯著強大的生命力。在他的作品中,無不體現出其對仕途的批判和對人生的感慨。因此,通過對唐寅茶詩中茶文化的研究,不僅能夠讓我們對他詩中的茶意象有更全面的了解與把握,也讓我們讀懂了這位外表看起來十分瀟灑的詩人的真實內心世界。
茶作為古代詩人和詞人筆下不可缺少的情感載體,一直對文化的傳承和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以茶寄情思也成為了古代詩詞人比較常用的情感表達方式,這無疑也使得茶文化承載了更豐富的內涵,寄托了詩詞人更多的人文情懷。
1.1 茶意象的發展
若要細細的說起茶之意象,可能就要沿著歷史的車輪慢慢地找尋了。從唐朝開始,茶文化就具有自己的形態。眾所周知,唐朝不僅盛產美女,更盛產詩人。唐朝作為歷史上文化發展得最繁榮的朝代之一,其所形成的百花齊放的文化格局也對之后朝代的文化品味產生著深遠的影響。唐朝的詩人非常擅于借物抒情,因此,茶文化自然大受他們的歡迎。不管是劉禹錫還是白居易,都善于以茶明志,借茶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宋朝時期的茶市生意十分火爆,這也引發了宋朝的詞人們對于茶文化的贊頌。在宋詞中,我們經??梢钥吹皆~人們對于茶藝活動細致的描寫,可見茶藝活動在當時是非常普遍的。到了明朝以后,更有四大才子對于茶文化的偏愛,這其中最明顯的就當屬唐伯虎。可見,茶意象的發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就像細小的河流一樣,不斷的集聚自己的力量,最終匯成大海。
1.2 茶意象寄托的情感
文人好物,然大多以物寓意。自唐朝起,詩詞之人就利用茶的特性創造出了無數的佳作。唐朝的韋應物就認為做人應該像茶一樣清新脫俗,不隨波逐流,才不枉此生。在元稹的茶詩中,不僅將茶的形、態、色等介紹得非常清楚,也為我們描述了當時的煎茶之事,更將他淡泊名利、享樂歸隱的心志表達得淋漓盡致。宋朝的王安石也特別喜歡飲茶,在他的詞中,用十分細膩的筆觸詳細描寫了和弟弟飲茶的情景,借此來抒發對兄弟的思念之情。歐陽修也愛好飲茶,通過對茶葉清香淡雅的品質的贊美來抒發內心真實的情感,借喻自己和茶葉一樣別具一格,不為塵世所污。在明朝,詩詞名家唐伯虎等人僅通過對茶葉以及茶事的介紹就將自己一生的坎坷都揮灑在那一杯清盞之中。直到今天,“借茶抒意,以茶養情”已不再是詩人的專屬,而成為能夠加深人與人之間情感的媒介,通過飲茶結交君子也讓茶意象有了新的發展方向。
唐寅作為令無數人崇拜的才子,其詩歌和字畫直接影響著后人的創作。對于唐寅詩歌的內容和中心思想的研究也有利于我們更好地掌握茶文化的底蘊和內涵。
2.1 唐寅詩歌的內容
世人對于唐寅的了解,大都停留在“唐伯虎點秋香”的典故上。作為一名風流倜儻的才子,唐伯虎與秋香之間的唯美愛情感動了幾代的中國人。但是,如果你真正的走進唐伯虎的世界,就會發現他的一生都是十分坎坷的。少年的唐伯虎其實并不十分愛學,甚至不學無術。后來他受到一位好友的指點,開始發憤圖學,努力考取功名。但是,命運好像就是要考驗這位偉大的才子,由于當時盛行的舞弊之風,唐伯虎名落孫山。這件事使他的心靈遭受了重創,在一氣之下,唐伯虎決定遠離仕途,不再被功名所束縛。自此之后,他寄情于山水,用筆墨抒畫人生,成為了中國歷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位才子。
唐伯虎詩詞的內容頗為豐富,涵蓋的范圍幾乎可以遍及到塵世間的每一個事物。在他的筆下,一切的事物都是具有生命力的。在縱情山水,寄懷書畫的時光里,唐寅創作了無數的文學名著和名畫。在他的文學作品中,我們不難發現,他雖然不問仕途之世,但并不代表他不問百姓疾苦。夜聞雨露驚,朝為初晨醒。他的一生都難有一個安然入睡,翩入彩蝶的美夢。他用盡自己的一生來譴責、來追憶、來抒懷,卻始終得不到真正的解脫,最后只能黯然離世,僅在史書中留下他傳奇的一生,任憑后人猜測。
2.2 唐寅詩歌的中心思想
由于受到自身經歷的影響,唐寅的作品大都抒發了壯志未酬的心情或者看破塵世的豁達氣質。他的詩詞往往以點及面,由面直擊內心。有時,也許在詩詞中只是對于一片樹葉的描述,卻是要表達他激昂憤慨的情緒;而對于一片閑云的刻畫,也抒發出了他空蕩寂寥的心情。青山、綠水、美酒、佳人都只是他用來掩飾內心的道具而已,而他真正想要為人所知的或許只有那些令他肝腸寸斷的美酒才真正懂得。或把酒言歡,或游覽河山,他在人世間掙扎,也在人世間尋找屬于自己的那一方凈土。哪怕只有碗口大小,也足以讓他的志向得到安葬。在他的內心深處,時刻都隱藏著一顆濟民救世的心。我們不能說世間的一切事物都是絕對的公平,但我們清楚地懂得,雖然朝堂之上缺少了這樣一位為民生請命的好官,但是在文學界卻多了一位可以直戳人之內心卻又瀟灑倜儻的巨匠。
作為以一人之力撐起明朝文學半邊天的詩人,唐寅可以說的上是明朝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了。而且,唐寅絕對稱得上是他們中最喜歡飲茶之人了。因為他最著名的詩詞和字畫幾乎全都與茶有關。3.1 借茶追憶生平的坎坷不平
作為明朝時代最具代表性的畫作之一,唐寅的《事茗圖》無不展現著對于大好河山的贊美和詩人內心的磅礴大氣??墒窃谒脑娭?,他卻用這樣的筆觸寫道:“日長何所事,茗碗自賚持。料得南窗下,清風滿鬢絲”,從這里面,我們能清楚的看出每一個字仿佛都是他對于人生最沉痛的控訴。白天太長,以致于已經沒有什么想做的事情了,只能獨飲一杯清茶。可事不由人,在略微苦澀的茶味之中,他不禁想起自己多舛的一生,本以為可以意氣風發,少年得志,為國家獻出自己的青春,卻未想到不但羽翼被折,抱負不得施展,到最后自己還疾病纏身,孤獨到老,只能讓清風吹亂滿頭的白發。而這種郁郁寡歡的心情僅僅通過“茗碗自賚持”就能讓讀者產生十足的畫面感。此情此景之下,我們不禁想要去探索這位才子的一生。由此可見,茶意象總是給人以無窮的聯想和想象,可以幫助我們勾勒出事物原本的形狀。
3.2 用茶表達對家鄉熱愛之情
唐伯虎的一首《陽羨茶》讓當地的茶葉迅速紅遍大江南北,成為連天子都難飲的圣品。由茶詩中的“清明爭插河西柳,谷雨初來陽羨茶”就可以看出唐伯虎對于家鄉的流連與熱愛。相傳這首詩是他與好友比詩時所作,而這一佳作絕對不是他的一時興起,若不是連家鄉的一草一木都愛到內心深處,怎可一揮筆就留下了這舉世名作。雖然年少的時候經歷了太多的辛苦,但是只要此生有二三知己,他就感到無比的快樂。也許這一生注定要流離失所,但家鄉卻永遠是他心靈深處的最后一片凈土。只要這片凈土是完好的,心靈就有了可以歸隱和躲避的地方。又或者,唐伯虎早就想寫這一首詩,只是突然發現如果借助于茶文化的力量,可以將家鄉的內涵更清晰的表達出來。所謂茶之意象,大概不過如斯吧。它細膩而又飽滿,在歷經風雨后結下沉甸甸的種子,春風一吹,便蔓延了整個大地。因此,茶意象的力量可以使我們的情感變得更加真實和樸素。
3.3 以茶抒發曠達的處世情懷
如果大家對于唐寅的生平較為熟悉,就可以知道唐寅的后半生與佛道亦有不解之緣??梢哉f,佛道使得唐寅后期的詩詞中體現出來的態度發生了巨大的改變,而這種差別也將唐寅從原來的糾結的人生中解放出來,使他頓悟人生。在他的《畫中茶詩》中,“買得青山只種茶,峰前峰后摘春芽。烹煎已得前人法,蟹眼松風娛自嘉”中就可以看出他當時的心境已經非常平和和開闊,他已經不再為人世所累,而只是單純地享受著這種歸隱于山林的歡樂。他忙碌于漫山遍野的種植新茶,不再受到任何的干擾,也不再有任何的累贅。此刻的他,全身心地沉浸在這種輕松自在、怡然自得的環境中,過著神仙也不換的日子。閱讀此茶詩,我們放佛也穿越到了那個時代,和他一起,享受著無比逍遙的生活。由此可見,茶意象具有極強的感染力。
綜上所述,唐寅的茶詩對茶意象的形成和發展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們在欣賞這些名作的同時,也可以從它們那里學到許多關于人生的態度和對生命的感悟。當然,它們對我們研究茶意象也有著不可忽視的指導作用。希望通過對唐寅的茶詩寫作方式和情感表達方式的學習,可以為我們研究茶意象提供更多的參考。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也希望茶文化在繼承和發展的同時能給人們帶來更多的心靈啟迪。
[1]司書娟.唐宋茶詩詞中的茶意象研究[D].北京林業大學,2012.
[2]高青芝.茶意象和唐宋文人的詩意人生[J].荊楚學刊,2013(3):75-78.
[3]莊若江.芳荼冠六清溢味播九區_論茶意象對中華文學審美內涵的拓展[J].農業考古,2008(5):71-76.
[4]孫植.論唐寅詩的情志內容及其人格表現 [J].重慶大學學報,2004(2):67-70.
[5]王富鵬.論唐寅的佛道出世人格[J].韶關學院學報,2002(10).26-29.
咸陽師范學院科研基金項目“結構主義理論視野下的唐寅思想與詩歌研究”(課題編號:10XSYK325)。
吳 波(1979-),女,遼寧鐵嶺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