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潔,周 靜
(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人文藝術學院,江蘇南京 211100)
茶文化+“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高技能人才培養策略研究
張 潔,周 靜
(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人文藝術學院,江蘇南京 211100)
本文從茶文化人才培養背景入手,對“中國制造2025”高技能人才培養策略進行了簡要分析,并集中闡釋了茶文化背景和“中國制造2025”高技能人才培養結構的融合機制,旨在為相關部門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建議。
茶文化;“中國制造2025”;高技能人才;培養策略
1.1 強化茶文化意識的人才培養影響框架
在人才培養項目建立過程中,要從根本上提升管控效果和管理力度,確保人才培養機制和茶文化之間的有效融合。只有保證高品位的學術活動,才能從根本上提高人們對于茶文化的認知。在茶文化學術活動建立過程中,借助學術交流活動,能在提高茶文化宣傳和教育指導效果的同時,實現整體茶文化意識的傳遞。
1.2 定期舉辦茶文化活動
在茶文化推廣過程中,要保證實際發展流程貼合發展框架。在茶文化開展過程中,積極宣傳場文化的傳遞路徑,提高茶文化活動的社會影響力,從而保證茶文化傳遞路徑的有效性。
1.3 興建茶文化推廣機制
在茶文化傳遞以及發展結構中,要針對社會環境以及學校環境進行集中的管控,確保學科之間能建構有效的研究機制,從而提高信息的處理能力,要積極落實和管控不同的社會資源,以有效落實茶文化推廣機制,真正實現茶文化的有效落實。
在落實“中國制造2025”計劃的過程中,要積極落實有效的人才管理措施,確保人才培養機制貼合時代發展需求,真正提升社會人才結構建立和人才資源配置項目的優化運行。
2.1 要構建有效的理論結構。在實際管理結構建立過程中,要強化人才培養機制的實際效果,建構完整且多元化的教學模式,集中升級學生的技能培養,并且在實際管理結構中,要積極落實知識結構、能力指標以及素質教育框架等,確保人才培養以質量和素質為基礎。另外,在實際高技能人才培養項目中,要保證人才具備較高的專業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在切合崗位需求的同時,能實現職業化發展。
2.2 要積極落實高技能人才培養的戰略性發展職責和目標。在人才培養項目運行過程中,要積極落實管控機制和管理手段,確保整體理論水平和綜合素質之間能形成有效的平衡關系,從而真正優化人才培養項目的實際效果。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認知到自身的重要性和發展價值,教師要建立終身學習的框架結構,進一步優化自身素質和綜合水平。只有提高技能結構的有效性水平,才能一定程度上保證在提高學生學習熱情的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樹立信息。特別要注意的是,教師和學生之間要建立有效的互動關系,才能有效優化人才培養項目的實際價值和收效。教師要給予學生差異化教學,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機制,集中升級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心理能力,確保學生不僅具備較高的職業技能,也能將自身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轉化為市場競爭力。
2.3 要集中提優雙師型教師團隊。教師也結合自身的發展需求,提高管控結構和管理層級的基本水平,學校要積極落實教師技能培訓項目,為教師提供走進企業實習的機會,教師只有親身經歷,才能建構完整的教學框架,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結合實踐隊理論知識的講解進行有效升華,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教師要在提升自身崗位能力的同時,完善自身的管控要求。學校則需要針對此建構有效的獎懲機制,結合考核標準制定教學崗位要求,真正發揮技能訓練以及技能鑒定項目的教學優勢,為學生提供更加有效的教學路徑。除此之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對企業的崗位要求進行仔細研究,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1]。
2.4 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結合社會需求,建構完整的人才管控機制,從根本上落實教師綜合素質考核項目的實際價值,不僅要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也要確保雙師型教師培養模式的有序進行。在教師考評制度運行過程中,要提高教師的認知能力,以保證教師能從心底建構良性的教學安排。學校也能針對教師的實際水平組織有效的教師比賽,爭取在比賽中提高教師的綜合能力,一定程度上保證教師和教師之間形成良好的競爭關系。
要想深度分析茶文化和“中國制造2025”之間建立有效的聯系,就要從大局出發,提高教學結構和教學實際價值,深度貫徹落實茶文化傳遞精神,從而保證茶文化和高技能人才培養項目之間建立有效的平衡。茶文化源遠流長,發展背景也較為深遠,如何建構有效的處理機制和管控措施,需要相關研究人員針對具體問題建構完整的控制措施,已提升整體管理層級的有效性,確保社會化教育模式切實可行。
3.1 在茶文化背景下依托融合平臺實現素質升級
將茶文化和教育平臺進行融合,能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素質,確保教學框架在實際發展進程中發揮應有的效果。教師只有堅定地落實茶文化和教師平臺之間的關系,才能有效升級素質教育,保證素質結構符合學校的實際要求。在課程建立過程中,要保持全方位以及具有特色化結構的校企合作模式,以保證整體管理框架和運行結構的時效性[2]。另外,要在實際教學過程開展時,提升服務型實效教學層級的優化,確保校企之間的有效合作。特別要注意的是,在校企合作過程中,要充分融合茶文化的基本要旨,以傳承文化精髓為根本,建構完整的人才培養機制,從而提升課程設置的實際效果,也能一定程度上保證學中做和做中學的有機融合。
3.2 在茶文化背景下強化教師隊伍的綜合建設
在茶文化背景下,要提高綜合教學能力,就要針對具體問題建構具有實效性的管控機制,確保茶文化能得到有效落實和推廣。在實際人才培養機制運行過程中,學校要從教師的綜合能力提升為目標,強化學校內部優秀專業教學團隊建設力度,確保整體教師團隊符合教育要求,從根本上優化整體教學模式的實際價值。學校在實際人才培養結構建立過程中,需要按照社會對于人才培養的有效定位,并且能借助茶文化傳播路徑,讓師生集中了解茶文化的精髓,并能及時掌握市場結構中茶葉產品的發展動態。在教學結構建立和項目升級的過程中,教師要積極落實有效的管控機制,確保能依托行業優勢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只有不斷探索并適應茶文化發展過程中的教育內涵,也要真正提高整體茶文化綜合管理中教師的實際水平。要想提升茶文化的傳播力度,就要以服務為宗旨,提升學生對市場的認知度。總之,教師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深度貫徹落實茶文化,發揮職業教育的特色化功能,帶動教師在文化背景下實現自我提高。
3.3 在茶文化背景下建構校企聯動措施
在實際教學和教育框架建立過程中,教師要積極落實有效的教學層級和教學指標,并且要充分融合茶文化的實際發展訴求。在實際教學結構建立過程中,要充分落實學校和企業聯動機制、生產和教學有效的銜接機制、學生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高效融合機制以及教學標準規范等,只有提高教學結構的有效性,才能一定程度上保證學生的職業道德修養得到優化,真正踐行茶文化發展的宗旨和理念,升級應用型人才培養項目的綜合質量[3]。
另外,在茶文化發展背景下,要積極落實教學理念和人才培養框架,著重提升實際工作能力培訓能力,強化實踐能力和綜合管控水平,真正落實師資隊伍建設和實訓室教學的教學基礎。只有保證教學結構和茶文化之間的聯系,才能一定程度上提高企業職業素質要求以及職業能力,在茶文化發展框架結構內,打造高水平人才服務。教師要積極融合茶文化的發展需求,建構更加完整的資源共享模式,確保茶文化發展和高技能人才培養項目之間能建立互利共贏的發展局面。只有保證專業建設項目符合市場需求,整體人才培養項目具備核心競爭力,才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學校人才培養的質量。
總而言之,要想傳承茶文化理念,就要建構更加完整的教育教學框架,并且深度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的技能型人才培養要求,實現文化和人才管理的雙贏,也從根本上提高整體人才培養項目的市場化水平,在茶文化背景下實現人才素質的綜合提升。
[1]于志晶,劉海,岳金鳳等.中國制造2025與技術技能人才培養[J].職業技術教育,2015,15(21):10-24.
江蘇省2016年度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資助項目“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高技能人才特征及培養策略研究”(項目批準號:2016SJB880062)
張 潔(1984-),女,江蘇射陽人,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周 靜,江蘇淮安人,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高教所科員,講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