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白玉
(四川理工學院,四川自貢 643000)
以阮音樂為例的傳統音樂與茶文化的審美互通性
周白玉
(四川理工學院,四川自貢 643000)
中國傳統文化絢麗多彩,其中傳統音樂和傳統茶文化更是傳統文化中的瑰寶和明珠,兩者在審美上是有互通性的。中國茶文化與中國傳統音樂的關系素來十分緊密,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中國茶文化離不開傳統音樂的承托,傳統音樂中也有著與茶文化相似的意境和內涵。本文以阮音樂為例,研究了傳統音樂與傳統茶文化之間的審美互通性,以阮音樂作為突破口,探尋傳統音樂與茶文化之間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關系。
阮音樂;傳統音樂;茶文化;審美;互通性
傳統音樂與茶文化之間有著審美互通性,茶與傳統音樂搭配是最合適不過的。在古代,人們飲茶,需有典雅的傳統音樂相配,這樣才能夠更好地陶冶性情,品嘗茶的滋味。阮是傳統音樂中的正宗樂器,演奏風格非常獨特和強烈,具有很高的藝術審美價值,阮音樂的這些特色都與茶文化有很強的契合性,將兩者結合起來進行研究,不僅可以從外在形式,還可以從內涵精神上對兩者進行研究,深入的探尋我國傳統文化的意境和內涵。
1.1 阮音樂的發展歷史
漢武帝時期,漢武帝擔心遠嫁的公主思念故土,所以命令制作樂器的工匠制作一種外形像滿月一樣的樂器,送給公主當作陪嫁,當公主思念家鄉的時候,就可以彈奏這一樂器,聊寄相思之苦。阮這一樂器經過發展,到了魏晉時期,阮的形狀和音色進一步得到了改進和調整,并且被正式命名為阮,成為中國古代的傳統樂器之一。阮之后又經過了數千年的發展,但到了元代以后,阮逐漸開始衰敗,淪為了伴奏樂器,直到現代時期,阮的地位才有所回升,再次得到人們的重視。
阮音樂在現代音樂和藝術形式的多樣化背景下,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和改變,阮音樂也得到了細化,按照音高的不同分為了小阮、中阮和大阮,阮的表演形式也豐富了起來,成為合奏和重奏中較為常見的樂器,并且表現出其獨特的音樂風格和魅力。阮的聲音非常圓潤并且很有張力,在現代音樂的演奏中阮也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阮的藝術塑造力強,其高音非常的清澈,中音非常的柔和,低音又非常醇厚,所以不管是獨奏還是重奏,阮都能夠呈現出不一樣的美感,成為一特色的音樂,其組合應用也越來越成熟,演奏曲目也在不斷的豐富中。
1.2 茶文化的發展歷史
中國的茶文化歷史悠久,在唐朝時期得到很好的發展,至宋朝時期就非常成熟了。茶文化在不同的時期和階段具有不同的特點,這和每個不同歷史階段的風土人情有關。在古代,茶與琴棋書畫等是齊名的,特別是魏晉時期,飲茶的風氣尤為興盛,當時就有以茶代酒的說法。這是由于魏晉時期,奢靡之氣嚴重,文人墨客非常不滿權貴們的奢靡和浪費,所以當時的有志之士都以茶代酒,希望能夠糾正當時的不良風氣。這種風俗習慣,不僅對當時的奢靡之風有很大的改善,并且還推廣了茶文化,讓平民大眾都有飲茶的習慣,同時也強化了茶在人們生活中的地位,讓茶文化有了更加多元化的發展。中國古代的飲茶習慣不僅僅存在于文人墨客之間,飲茶是不分貴賤的,不僅宮廷皇室喜愛飲茶,普通的老百姓也喜愛飲茶,從而誕生出了豐富多彩的茶文化,很多藝術作品也對茶文化進行了描述,例如,知名畫作《宮樂圖》就描繪了一群宮廷女子飲茶談心的場景,這幅畫中的女子都流露著快樂的表情,十分生動,也說明了飲茶在古代宮廷的興盛。
飲茶賞月的習慣在古代得到了發展,歷經幾個朝代甚至今日都興盛不衰,飲茶的風氣是一種性情的陶冶,也是一種文化的交流。飲茶的風氣也帶動了飲茶環境的變化和飲茶設施的完善,很多茶館不僅可以飲茶,還可以欣賞曲藝表演,成為傳統音樂和傳統茶文化的重要交流和推廣平臺。茶文化不僅豐富了傳統文化的內涵和形式,也成為傳統音樂等其他傳統文化的傳播媒介,如今,茶文化內涵已經深入人們的思想和生活中,給人們帶來了傳統文化的陶冶和美的感受,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2.1 阮音樂和茶文化的傳統美
中國傳統美學都受到儒家美學的影響,具有儒家美學的內涵和價值。儒家美學旨在希望人們有遠大的夢想、高遠的志向,從而達到一定的思想境界。這種思想的境界可以通過傳統藝術形式來提高,中國傳統美學可以幫助人們提高審美觀,提高自身的修養和情趣。中國傳統美學同時也不具有功利性,主要強調的是修生養性,注重個人的修養和精神境界,反對的是奢靡和浪費,提倡高雅的品德和節儉等形式。魏晉時期的茶文化主要透露出廉潔的核心,茶文化的傳統美主要體現在其品質的質樸和高潔,所以利用茶來反對社會不良風氣,形成獨特的茶文化傳統美感。阮音樂則音色柔和唯美,聲音非常醇厚有力,在演奏的過程中,阮承擔著相當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見茶文化和軟音樂都具有中國傳統的美感,兩者都有極強的特色和共性,都講究品質和感悟,注重人們的內心情感和審美領悟,需要極高的審美才能夠欣賞。阮音樂與茶文化都是一種傳統美的審美和感受,同時也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發揚和藝術的傳承。
2.2 茶道與阮音樂技法的審美互通性
茶之所以可以形成一種文化,不僅僅是因為茶是人們喜愛的飲品,而是茶表現出來的傳統美和內涵。茶文化的關鍵在于品茶的過程,這一過程是講究感悟和精神的,同時也是一種非功利性的反省過程,是有其審美主體的。茶道講究的是飲茶的形式和程序,講究的是品茶時的感悟,正是有了茶道的這些程序,品茶才變得有韻味,值得回味和思考,這也是傳統美學所追求的。阮音樂的技巧與茶道的審美有著互通性,很多茶道的程序與阮音樂的技法是想通的,阮音樂也正是在這些激發中,強調韻味和連貫,強調內涵和精神,所以阮音樂在演奏的技法上與茶道的內涵是有極高的契合度的,具有審美的互通性。
2.3 阮音樂形式與茶文化內容的審美互通性
茶文化之所以能夠流行到今天,不僅僅是因為茶的味道好,也在于茶的藝術形式美感。品茶需要有外形美觀的茶具,同時也需要一定的手法,才能泡出一杯好茶。阮音樂的表現形式與茶文化相似,也需要有特定的技法,才能夠演奏出好的音樂,才能滿足表演的需要。阮音樂與茶藝表演也是非常匹配的,阮音樂的悠揚和醇厚可以為茶道表演增加美感,讓茶道表演更加豐富和立體。阮音樂可以對茶道表演進行渲染和表現,茶道是從味覺和體驗的角度帶給人們美感,而阮音樂則是從聽覺的角度給人們帶來美感,將阮音樂無形的形式和茶道具體的內容相結合,可以讓看得到的美和看不到的美相互促進,從而起到更加好的效果。阮音樂的精致和醇厚與典雅的茶道藝術表演形式相結合,會給人們帶來很好的視聽享受和沖擊力,所以兩者是有很好的審美互通性的,是形式美和內在美的有效融合。
2.4 阮音樂風格與茶文化形式的審美互通性
阮音樂的風格和茶文化的形式是具有審美互通性的,兩者可以完美地結合,具有高度的契合性。美的感受是多種因素結合的綜合感受,阮音樂帶給人們的古典美可以讓人們產生無限美好的聯想和唯美的畫面,而這些畫面與茶藝表演和品茶的場景是相融合的。在阮音樂的熏陶中,茶文化更加具有中國傳統美感,藝術欣賞價值可以得到提升,其風格的切合可以體現出不同的美感。阮音樂的風格和形式也是非常豐富的,有各種不同風格音調的阮,能夠表現出不同的音色,形成差異化的風格形式,同時可以呈現出不同的內容。茶文化也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的茶給人的感覺也不相同,紅茶給人醇厚和甘甜的感覺,而綠茶則給人清新淡雅的感覺,所以兩者在感覺上是有審美互通性的,不同形式的阮音樂與不同風格的茶相結合,又可以變幻出不同的感覺和美感。將不同曲目的阮音樂與不同形式的茶文化表演相結合,也會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別具風味和美感。
綜上所述,傳統茶文化和傳統音樂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審美方面具有一定的互通性。阮音樂與茶文化之間具有很多內涵和精神層面的相似性,都可以給人們帶來強烈的審美感受,兩者可以相互促進,相互融合,形成綜合性的文化藝術,對雙方的價值和內涵都是大有裨益的。茶文化和阮音樂兩者之間是相得益彰的,茶文化具有茶道精神和技藝,同時也需要傳統音樂的烘托,茶文化與阮音樂的結合,可以增強兩者的藝術形式,創造更好的藝術效果,給人們帶來更好的藝術享受,利用優美醇厚的阮音樂使人平靜,利用阮音樂來陶冶人們的性情,從而達到審美的互通以及美妙的體驗和感受。
[1]趙自云,占輝斌,許玲敏.徽州民間傳統習俗中茶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策略[J].黃山學院學報,2015(6):10-13.
[2]劉金玲,崔學榮.文化自信視野中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以山東傳統音樂文化為例[J].東岳論叢,2016(2):189-192.
[3]夏冰.淺析阮音樂風格和茶文化的結合[J].福建茶葉,2016(9):317-318.
[4]楊民康.音樂形態學分析、音樂學分析與民族音樂學分析——傳統音樂研究的不同方法論視角及其文化語境的比較[J].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2014(1):69-79.
[5]彭姝玲.學校音樂教育在傳統音樂文化傳承中的作用[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1):106-107.
[6]楊華.傳統文化傳承在高校素質教育中的實踐研究——以《中國茶文化》課程為例[J].美育學刊,2016(5):38-42.
[7]李占紅,李艷昆.芻議弘揚民族音樂與多元文化觀的辯證統一[J].教育探索,2007(2):23-24.
[8]項陽.論制度與傳統音樂文化的關系——兼論中國古代音樂史的研究[J].音樂研究,2004(1):18-29.
[9]榮蓉.從多元音樂文化視角透視吳碧霞演唱的“中西合璧”[J].科教文匯(上旬刊),2007(11):206+211.
周白玉(1982-),女,四川自貢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音樂美學、音樂心理學、民族民間音樂基礎、音樂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