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文彬
(上海市長寧區社會體育指導中心,上海長寧 200050)
隨著經濟水平的發展,人口老齡化成為了世界日益關注的問題,關于如何改善老年人生理、心理等方面的話題也日漸增多,而平衡能力直接影響了老年人的獨立生活能力,可以間接反應出老年人前庭功能、本體感覺功能和核心肌肉力量,對評估老年人自主生活能力有著重要作用[1]。太極拳作為中國傳統拳術,注重呼吸與肢體相結合[2],動靜適宜且不受場地天氣的影響,長期堅持對老年人健康可以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3,4]。
之前已有研究表明,太極拳運動對人體心肺功能[5]、脊柱矯正[6]、身體柔韌性[7]等方面均有促進作用,且長時間保持太極拳運動對力量素質也有顯著改善,鄧永明等[8]通過對長期堅持太極拳運動的老年人進行檢測,發現其平衡能力顯著高于沒有長期健身習慣的老年人。本文為了排除個體差異和衰老造成的影響,通過對長寧區192名老年人進行為期6個月的太極拳運動指導,同時設置對照組,探討6個月的太極拳運動對老年人身體平衡能力的影響。
選取上海長寧區60-70歲老年人192名,其中男女各96名,受試者基本情況見表1,評判標準:無平衡障礙,無嚴重心腦血管疾病史,無精神病史,近期無骨折史,無嚴重外傷性疾病,無肺功能障礙,無認知功能障礙,可以自主活動,具有運動能力。隨機分為男女相等的兩組,運動組和對照組。運動組進行為期6個月的太極拳運動指導(簡化的二十四式太極拳),運動時間為每天50分鐘左右,一周進行5天的運動。對照組不進行運動指導,并保證沒有除日常生活外的其他運動。

表1 受試者基本情況
在實驗前對52名受試者進行前測,在太極拳運動6個月后運動組和對照組進行后測。測試項目包括動態平衡能力、靜態平衡能力和綜合平衡能力測試。動態平衡能力測試有起立-行走平衡能力測試和10米往返步行測試,起立-行走平衡能力測試方法:在椅子處及5米遠的地方設置橫線,受試者先坐在椅子上,待測試人員發出開始口令后,受試者以最快速度從椅子處站起走向5米橫線設置處,并返回椅子劃線處。測試人員記錄受試者所需時間。10米往返步行測試方法:在出發點和觸地點處各畫一條直線,待測試人員發出開始口令后計時,受試者開始從出發點出發,并以安全為前提,盡可能快速地到達觸地點劃線處,用腳踩到線后,返回起點,到達后計時停止,測試人員記錄所用時間。
靜態平衡能力測試分為閉眼單足站立測試和強化版的Romberg測試,閉眼單足站立測試方法:受試者先雙腳站立于閉眼單足測量儀上,閉眼,改為單腳站立,周圍人做好保護措施,記錄單腳站立時間。強化版的Romberg測試方法:受試者被要求閉眼站立,同時兩腳一前一后呈現在一條線上,前腳跟緊貼后腳尖,盡量維持身體平衡,測試人員做好保護措施,并計時,記錄持續時間。
綜合類平衡能力測試為垂直X書寫,測試方法:睜眼寫出一個X,然后閉眼進行5次重復寫X,5次閉眼寫出的X偏離第一次寫出的X的角度,取平均值,作為成績記錄。
2.1 實驗前兩組老年人平衡能力無差別
為了檢測運動組與對照組具有可比性,在實驗前進行了平衡能力檢測,檢測結果如表2。
起立-行走測試運動組用時為(9.74±4.31)s,比對照組的(10.35±3.75)s無顯著差異,10米往返走運動組(16.78±3.38)s與對照組(17.35±4.32)s也無明顯差別,閉眼單足站立測試運動組時長為(11.24±3.71)s,與對照組的(12.33±4.37)s統計學分析后P>0.05,無顯著差異,強化版的Romberg測試結果運動組堅持時間為(27.48±2.71)s,沒有明顯高于對照組(26.34±5.31)s。垂直X書寫偏離角度對照組(89.15±34.33)與運動組(79.51±35.41)也沒有顯著差異。
表2 實驗前平衡能力測試結果(±s)

表2 實驗前平衡能力測試結果(±s)
?
2.2 實驗結束后,運動組比對照組平衡能力顯著提高
經過6個月的太極拳運動指導后,運動組和對照組平衡能力測試結果顯示如表3。
表 3實驗后運動組和對照組平衡能力測試結果(±s)

表 3實驗后運動組和對照組平衡能力測試結果(±s)
注:*為 P<0.05
?
起立-行走所用時間運動組(8.24±3.25)s比對照組(10.75±4.33)s少,10米往返步行運動組(12.93±3.20)s比對照組(16.70±2.78)s用時短,運動組閉眼單足時間(18.91±2.71)s比對照組(11.37±2.91)s更長,強化版Romberg運動組(31.20±4.37)s比對照組(26.78±3.55)s堅持時間長,運動組垂直X書寫偏離角度(69.41±23.01)度比對照組(89.51±33.76)度小,數據表明運動組經過6個月的太極拳運動后,平衡能力有顯著提高。
2.3 運動組經過6個月的太極拳運動,運動組實驗后平衡能力比實驗前顯著提高。
經過6個月的太極拳運動指導后,運動組實驗前和實驗后測試結果如表4。
表4 實驗前后運動組平衡能力測試結果(±s)

表4 實驗前后運動組平衡能力測試結果(±s)
注:*為 P<0.05
組別 實驗前 實驗后起立-行走(s) 9.74±4.31 8.24±3.25 10米往返步行(s) 16.78±3.38 12.93±3.20*閉眼單足站立(s) 11.24±3.71 18.91±2.71*強化版的Romberg(s) 27.48±2.71 31.20±4.37*垂直X書寫偏離角度 79.51±35.41 69.41±23.01*
實驗結果顯示起立-行走測試運動組實驗前(9.74±4.31)s和實驗后(8.24±3.25)s并無明顯差別,10米往返步行運動組實驗后(12.93±3.20)s比實驗前(16.78±3.38)s用時短,閉眼單足站立運動組實驗后(18.91±2.71)s堅持時間比實驗前(11.24±3.71)s長,強化版的Romberg測試運動組實驗后(31.20±4.37)s比實驗前(27.48±2.71)s堅持時間長,實驗前垂直 X書寫偏離角度(79.51±35.41)度比實驗后(69.41±23.01)度大,所以運動組實驗前后平衡能力也顯著提高。
人體機能隨著年齡增長,部分功能會逐步減弱,認知、力量、平衡等能力也會緩慢降低,平衡功能作為對老年人自主生活能力影響極大的一項重要功能,對其正常行走、防跌倒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近年來人們對保持老年人平衡能力,防治跌倒[9,10]發生開始了大量研究,太極拳運動作為一項剛柔相濟的運動項目,動作柔和、速度慢、簡單易學,且針對不同體質和年齡的需求運動量可相應調整,不僅可以鍛煉老年人的平衡能力,對其力量素質[11]、靈敏度[12]、認知能力[13]也有一定提高,長期進行太極拳運動也可促進老年人的社會活動,極大豐富了老年人的社會生活[14]。
在實驗前運動組和對照組起立-行走測試和10米往返步行測試并無顯著差異,如表2所示。但在6個月的太極拳運動后運動組起立-行走測試和10米往返步行測試用時時間短于對照組,取得了更好的成績,如表3,表明6個月的太極拳運動可以促進老年人動態平衡能力,運動組實驗前后起立-行走測試并無明顯差異,可能是由于隨著6個月的時間老年人本身平衡能力會有所減弱。
實驗前對照組和運動組閉眼單足站立和強化版的Romberg測試均無顯著差異,如表2,6個月的太極拳運動指導后,運動組閉眼單足站立測試結果顯著比對照組堅持時間長,且強化版的Romberg測試結果運動組優于對照組,靜態平衡能力測試從一定水平上代表了本體感覺能力,且閉眼單足站立測試也可作為腿部肌力的評判指標,實驗表明6個月的太極拳運動可以提高維持老年人本體感覺能力,對腿部肌力有一定影響,提高靜態平衡能力。
垂直X書寫偏離角度考察了綜合平衡能力,實驗前對照組和運動組并無明顯差別,6個月的太極拳運動指導結束后,運動組偏離角度明顯小于對照組,且相比于實驗前,運動組的偏離角度也有明顯改善,太極拳運動可以促進老年人綜合平衡能力。
6個月的太極拳運動對老年人動態平衡能力、靜態平衡能力、綜合平衡能力均有所改善,對于延緩老年人本體感覺的減退,提高腿部肌肉力量有一定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老年人平衡能力,對老年人生活質量的改善有積極意義。
[1]黃小兵, 劉博. 平衡三聯及中樞整合在人體平衡中的作用 [J]. 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 2009, 17(6):534-536.
[2]張孝榮. 練習太極拳對中老年單足站立平衡能力的影響 [J]. 吉林體育學院學報, 2009, 25(2): 82-83.
[3]YAN J H. Tai Chi practice improves senior citizens'balance and arm movement control [J]. Journal of Aging& Physical Activity, 1998, 6(3): 271-284.
[4]LIN M R,HWANG H F,WANG Y W,et al. Communit ybased tai chi and its effect on injurious falls, balance,gait, and fear of falling in older people [J]. Physical Therapy, 2006, 86(9): 1189.
[5]徐明, 溫佐惠. 老年人太極拳運動前后心肺功能的變化 [J]. 成都體育學院學報, 1997, 3): 79-82.
[6]劉毅, 王春光. 陳氏太極拳練習結合體育康復矯正脊柱彎曲 40例療效觀察 [J]. 中醫藥導報, 2007,13(11): 42-43.
[7]侍麗萍. 太極拳鍛煉對老年人身體素質作用的研究[J]. 體育科技文獻通報, 2008, 16(3): 85-87.
[8]鄧永明. 太極拳對老年人平衡能力的影響 [J]. 體育研究與教育, 2004, 19(3): 87-88.
[9]趙媛, 王燕, 徐旭東, et al. 太極拳運動對老年人平衡功能和跌倒預防效果的Meta分析 [J]. 中國循證醫學雜志, 2013, 13(3): 339-345.
[10]邱玉宇, 李秋萍, 崔焱, et al. 太極拳鍛煉預防老年人跌倒的研究[J].中國老年學,2008,28(20):2055-2056.
[11]李立, 陳玉娟, 翟鳳鳴, et al. 長期從事太極拳運動老年人足底壓力分布特征及平衡能力研究 [J]. 中國康復醫學雜志, 2016, 31(9): 984-988.
[12]柯杰兵, 馬文麗, 鐘梅, et al. 太極拳運動對老年人骨骼肌全基因組表達的影響 [J]. 中國康復醫學雜志, 2007, 22(4): 306-309.
[13]宋美, 王金成, 許順江, et al. 太極運動對老年人認知功能 、睡眠與情緒的影響 [J]. 神經疾病與精神衛生, 2016, 16(1): 46-49.
[14]劉彩平. 老年人參加太極拳鍛煉的動機及特征的研究 [J]. 吉林體育學院學報, 2005, 21(3): 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