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銀茂
(建寧縣濉溪鎮人民政府,福建建寧 354500)
前言:經濟發展帶動下,農民的生活水平持續提高,對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在與日俱增,而作為基層公共文化事業單位,鄉鎮文化站應該從農民文化需求出發,了解現今農村文化建設現狀,分析農村文化建設中的存在的問題,通過各種各樣的措施與方法,推進新農村文化建設,充分發揮鄉鎮文化站作用,為廣大農民群眾提供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從而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助力。
最近幾年,我國政府部門不斷加強對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視程度,使得農村地區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城鄉一體化進程的持續加快,再加上農民群眾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農民群眾對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發強烈。不過在文化建設方面,農村地區與城市地區相比依然存在不小的差距,部分農民群眾受自身文化素質、思想道德水平、法律意識等的限制,崇尚封建迷信思想,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新農村文化建設的步伐。具體來講,在農村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絕大大部分鄉鎮和農村缺乏完善的文化基礎設施,如圖書室、文化館等,即使存在相應的基礎設施,但是由于維護管理人員的缺乏,導致設施陳舊,喪失了應有的功能。例如,部分鄉鎮圖書館的圖書數年都沒有更新,而且存在著嚴重的破損和丟失現象,并不能發揮本身的文化服務功能;個別文化活動場所在資金不足,難以為繼的情況下,被個人租下改成了棋牌室甚至賭博場所,嚴重影響了農村地區的文化建設[1]。
想要確保文化活動的順利開展,需要充足的資金支持,而現階段我國農民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偏低,在文化方面的資金投入嚴重不足,導致許多文化活動無法順利展開。以往村委會還會定期出錢請戲班唱戲或者播放電影,在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電視電腦越發普及的當下,這些文化活動難以吸引農民群眾的目光,也因此逐漸被丟棄,加上政府部門的不重視,自無法得到資金支持的情況下,文化建設更是陷入僵局。
近年來,在政府部門加大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力度,在許多鄉鎮都開始了遠程教育項目,希望能夠提高鄉鎮和農村地區的文化資源水平,為新農村文化建設提供良好保障。但是一些鄉鎮領導和村委并沒有將政府部門提供的資源應用到文化建設中,導致資源得到到合理利用,部分試點村鎮始終沒有開展相應的遠程教育活動,工作人員對于計算機操作甚至一無所知,在這種情況下,原本的文化資源變得形同虛設[2]。
在新農村文化建設中,要求必須具備高素質的文化隊伍,而縱觀當前農村地區,并沒有完善健全的文化建設隊伍,越來越多的青壯年開始前往城市打工,留在農村的多是老人和婦孺存在著文化專業人才招不進、留不住的問題,導致文化建設工作無以為繼。
鄉鎮文化站是農村地區文化建設的主陣地,也是組織文化活動的主體,可以引導農村群眾參與到文化學習與文化傳播中,推動農村地區文化發展,豐富農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激發其對于文化傳播的積極性。不僅如此,鄉鎮文化站還能夠從農村地區的文化水平出發,從農民群眾的文化需求出發,提供更具個性化的文化服務,激發農民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的積極性,在農村地區營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圍,為農村文化建設提供良好支撐。那么,如何才能充分發揮鄉鎮文化站作用,推動新農村文化建設呢[3]?
伴隨著農村地區經濟的持續發展,農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當不再為溫飽問題所煩惱時,其對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在持續增大,已經不再滿足傳統的電影、戲曲等方式,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鄉鎮文化站繼續沿用以往被動送文化下村社的模式,想要滿足農民越發增長的文化需求幾乎不可能。在這種情況下,鄉鎮文化站應該及時更新觀念,對工作機制進行創新,主動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提升活動的針對性和目的性,例如,可以在農閑時期或者業務時間,播放文化教育相關的影片,也可以組織各種各樣的文化活動,如文化知識競賽等。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從各村鎮選出文藝骨干,組成文藝演出隊伍,在各個村鎮進行文化演出,豐富農民的精神生活,引導農民自發開展文化娛樂活動。
鄉鎮文化站本身作為文化傳播的載體,也是農村文化建設的前沿陣地,其不僅能夠發揮文化宣傳、文化組織和文化引導等作用,還能夠為系農村建設提供精神保障與智力支持。在對社會主義核心文化進行傳播的過程中,鄉鎮文化站應該嚴格遵循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使得人們在提升個人文化素質的同時,能夠接受社會主義先進理論的熏陶,認識到文化、技術的重要性,從而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文化學習,在農村地區營造出一種良好的文化氛圍,逐步消除封建迷信思想在農村地區的影響,使得廣大農民群眾能夠緊跟時代步伐,促進自我提升,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貢獻出屬于自己的力量[4]。
現階段,部分鄉鎮領導將目光更多的集中在經濟建設方面,對于文化建設“不屑一顧”,起碼沒有真正認識到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基于此,鄉鎮文化站的工作人員應該充分發揮自身的職能,對自身的工作負責,確保領導可以認識到文化建設的重要性,推進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與改善,組織形式多樣的文化互動,推動新農村文化建設步伐。不僅如此,還應該加快人才隊伍建設,以高素質、專業化的文化隊伍,保證文化活動的順利開展。
充足的經費支撐是保證文化活動順利開展的前提,因此,應該對文化經費的來源進行拓展,可以以政府部門為主導,依照鄉鎮文化站的具體職能,制定相應的財政經費保障標準,經縣級文化部門審核后,下發到鄉鎮文化站。同時,政府部門還應該積極探索全新的公共文化多元投資體系,利用市場來開展文化服務項目,配合稅收優惠政策以及榮譽表彰等,激發企業、個人對于文化事業的資金支持,逐步形成“以文養文”的良好格局[5]。
總而言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村地區的文化建設受到了越發廣泛的關注,鄉鎮文化站應該充分發揮自身的功能和作用,將工作的中心逐步轉移到新農村建設中,從農村地區文化建設的現狀出發,從農民群眾的文化需求出發,充分發揮自身的工藝性質,豐富文化活動內容、改善文化基礎設施、拓展文化經費來源,發揮鄉鎮文化站自身的職能,為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提供助力。
[1]余云.發揮鄉鎮文化站的職能,有效服務新農村文化建設[J].大眾文藝,2011,(1):185.
[2]胡佛平.發揮鄉鎮文化站的優勢,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文化建設[J].科教導刊,2011,(4):249-250.
[3]張乃亮.淺談新形勢下鄉鎮文化站如何在推進新農村文化建設方面發揮積極作用[J].群文天地,2012,(6):9-10.
[4]羅三奎.鄉鎮文化站在新農村文化建設中發揮的作用初探[J].大眾文藝,2016,(3):22.
[5]房秀麗.發揮鄉鎮文化站作用,帶動農村群眾文化建設[J].大眾文藝:學術版,2012,(11):19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