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宏
(陜西省榆林市綏德縣第一中學 718000)
在現代教學的過程中,課堂中所使用的教材基本上都是把課本作為范本,教學的資料也大部分都受到課本內容限制,從而使部分學生會因為缺少分析與整理信息等各種能力的培養,還有部分學生可能會因此降低學習的興趣.這要與物理教學相結合,老師要思考該使用什么樣的方式進行教學,將較為困難的知識向學生加以講解,同時讓他們能夠將其更好的理解,進而順利的解答問題,這值得所有老師對其進行深入研究.
在學生學習高中物理的過程中,想要學會怎樣分析,將自身的解題能力加以提升,那么對于概念的理解非常有必要,每一門學科其理論的基礎就是概念,正確理解概念是對科學理論解決實質問題進行掌握的關鍵.因而,老師在講解概念時,應當用實例的方式加以分析.比如,“地球上的有相關人員觀測到,飛船上的尺子有縮短的跡象,而飛船上的有關人員觀測到,地球上的尺子有縮短的跡象,那么將這兩把尺子進行比較,到底是哪一把尺子真的有縮短的跡象發生?”此題就是檢驗學生有沒有真的理解相對論的空間概念,相對論認為沒有一個靜止且絕對的空間存在,相對運動的不同參考系,都有屬于自己的空間,地球與飛船也同樣有各自不同的空間.不管是從地球還是飛船的空間進行觀測,都是認為對方的尺子縮短了.假如老師以這個問題為例,講解此題的解題方法,不應該把注意力限制在答案上,而是需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在相對論概念,讓他們可以從絕對時空觀念中脫離出來.
老師所講授的物理知識中有各種不同的觀點,對學生來說是非常的陌生,因而在概念與想法方面不能將其實際含義理解透徹,只能適用于概念比較清楚的問題,假如碰到發生了一些變化的題目,就不知道該如何入手.學生應當把公式進行合理的應用,因為有部分較為困難的題目,其概念也較為清楚,不過就是不能夠將其真正的含義理解透徹,不能及時找到與其對應的公式.比如,為了將液體的電阻率進行測定,工業上使用一種叫做“電導儀”的儀器,其中一個主要的部件如下圖1,A、B是兩片面積為1 cm2的正方形鉑片,間距d=1 cm,把它們浸沒在待測液體內,如果通過兩根引線加上一定的電壓U=6 V時,測出電流L=1μA,這種液體的電阻率是多少?


從理解到會合理進行應用的過程中,老師要注意較強學生的基本訓練,就是讓學生能夠在思路方面有所增進,有一部分的問題,可能不是因為概念或公式困難,而是思路較為困難,對于多步驟類型的題目,其思路一般都是曲折回旋,需要將此分為很多步驟.而在這之中的任何步驟所對應的實質上都是一道題,下一步的已知條件正是上一步所求出的答案.同時,在各個步驟中所要用到的知識也是大不相同.想要使學生在解答此類問題的能力得到提升,關鍵就是要讓學生把那些較為簡單的題型做到非常熟練,該類型的題任何一個小步驟都對應著一道小題,假如學生能夠熟練所有步驟中的小題,很輕易就會將其解答,那么此時把這些題組合在一起,學生就更容易將注意力聚集在主線與各個步驟的相互配合上.而針對學習成績稍差的學生,在初步的學習階段,就需讓他們多做一些比較基礎的題型,將基礎題做到較為熟練.只有通過這樣的練習,他們才可以更好的將多步驟思路的綜合題解答出來.
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老師在講解解題方法時,必須著手于概念、公式以及解題思路.幫助學生能夠在物理學習中找到正確有效的解題方法,從而使教學質量能夠得到很好的提升.
[1]楊銳. 高中物理解題教學策略[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03):146.
[2]柯丁榮. 淺談高中物理解題策略的方法訓練[J]. 赤子(上中旬),2015(14):179.
[3]劉翠華. 高中物理解題策略淺談[J]. 今日科苑,2010(1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