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玲


[摘要]目的探討腹腔鏡下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剔除對患者卵巢儲備功能的影響。方法選擇2013年3月~2014年9月于我院就診收治并確診為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6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包括觀察組35例應用腹腔鏡下異位囊腫剔除,對照組25例進行開腹剔除,觀察記錄不同組患者在術前末次月經第3天、術后第1次月經第3天、術后6個月的月經第3天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竇卵泡數(AFC)及抗苗勒式氏管激素(AMH)的測定值,并作統計學分析。結果觀察組患者在T1時間段測定的卵泡雌激素、雌二醇值較之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T1時間段的竇卵泡計數和抗苗勒氏管激素測定值較之對照組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腹腔鏡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切除術僅在行使手術后近時間段內對卵巢儲備功能的影響較為突出,后期影響同開腹剝除效果類同。
[關鍵詞]腹腔鏡;子宮內膜異位;卵巢儲備功能;竇卵泡計數;抗苗勒氏管激素
子宮內膜異位癥主要是指原應處于子宮內膜的正常組織在機體其他部位出現生長。異常的組織能在全身多部位進行侵犯,不過更多的異位點是以盆腔臟器及壁腹膜為主。卵巢最易被異位內膜侵犯,微小病灶型屬早期,卵巢最易被異位內膜侵犯,微小病灶型屬早期,在卵巢淺表結構的微笑病變歲病情遷延后侵犯卵巢多層結構并不斷生長,從而導致慢性持續性出血,且從單個向多個囊腫病變發展。其多發于24~45歲的中青年女性,這部分病患由于其自身生育需求仍較突出,首選的治療方式是以可以強調術后的生育能力未受損的手術措施為主,目前臨床仍多以腹腔鏡確診、手術及藥物合并治療作為上述疾病治療首選方法。本研究通過選擇2013年3月~2014年9月于我院就診收治并確診為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患者分組對比應用腹腔鏡下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剔除及開腹剔除,觀察不同組別中腹腔鏡下操作卵巢儲備功能的受損情況。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3月~2014年9月于我院就診收治并確診為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60例患者,年齡20~41歲,平均(33.5±1.1)歲,BMI(21.03±0.12)kg/m2。其中單側囊腫29例,雙側囊腫31例。囊腫平均直徑(5.1±2.7)cm。隨機分為兩組,包括觀察組35例,年齡20~35歲,平均(31.1±1.5)歲,BMI(21.51±0.15)kg/m2。其中單側囊腫18例,雙側囊腫17例。囊腫平均直徑(53±2.55)cm。主要應用腹腔鏡下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剔除術。對照組25例,年齡23~41歲,平均(33.5±1.1)歲,BMI(20.11±0.14)kg/㎡。其中單側囊腫11例,雙側囊腫14例。囊腫平均直徑(4.9±2.75)cm。主要行開腹異位囊腫剔除術。兩組患者術前半年內均沒有激素類藥物使用歷史。不同組病患于年齡、病情等相關資料經統計學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參研病例經醫院倫理委員會通過及患者家屬知情同意。
1.2治療方法
觀察組35例患者在氣管插管行全麻后予以腹腔鏡囊腫剔除術的執行,麻醉后進行粘連盆腔的手術分離,解剖恢復及囊中剝除步驟,對卵巢周圍有粘連的新生肉芽組織及遷延遺留的瘢痕組織也予以清掃,原有卵巢組織的正常結構盡量予以保留。對照組25例患者在硬膜外麻醉或氣管插管全麻下予以開腹囊腫剔除術,同樣進行粘連盆腔的手術分離,解剖恢復及囊中剝除步驟,對卵巢周圍有粘連的新生肉芽組織及遷延遺留的瘢痕組織也予以清掃,原有正常的卵巢組織盡可能予以保留,手術完成妥善,未有嚴重圍手術期并發癥發生。不同組病患均在術前末次月經第3天(T0)、術后第1次月經第3天(T1)、術后6個月的月經第3天(T2)抽靜脈血兩毫升,分別進行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及抗苗勒氏管激素(AMH)水平,當日行陰道三維彩超探測竇卵泡數(AFC)的測定。
1.3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術后不同時間段血清卵泡雌激素比較
在T0和T2時間點上,兩組患者的FSH水平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T1時間點上,觀察組患者的FSH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術后不同時間段血清雌二醇比較
在T0和T2時間點上,兩組患者的E2水平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T1時間點上,觀察組患者的E2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兩組患者術后不同時間段竇卵泡計數比較
在T0和T2時間點上,兩組患者的AFC水平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T1時間點上,觀察組患者的AFC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術后不同時間段抗苗勒式管激素比較
在T0和T2時間點上,兩組患者的AMH水平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T1時間點上,觀察組患者的AMH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討論
子宮內膜異位癥主要是指原應處于子宮內膜的正常組織在機體其他部位出現生長。異常的組織能在全身多部位進行侵犯,不過更多的異位點是以盆腔臟器及壁腹膜為主。卵巢最易被異位內膜侵犯,微小病灶型屬早期,在卵巢淺表結構的微笑病變歲病情遷延后侵犯卵巢多層結構并不斷生長,從而導致慢性持續性出血,且從單個向多個囊腫病變發展。其多見于25~45歲的婦女,發病率在10%~15%。以較少生育、較晚生育的女性為主要發病群體。由于該疾病病患其生育要求仍較突出的特點,所以卵巢功能的保留意義遠超過其他非相關性疾病。作為對女性生育能力的直觀反映,卵巢儲備功能主要是卵巢皮質區卵泡生長、發育、形成可受精卵母細胞的能力。其的受損程度主要表現在卵巢卵子產生能力的下降程度,卵母細胞的質量如何,卵巢反應性是否減緩。本次研究中,三次測量的卵泡雌激素、雌二醇、竇卵泡計數以及抗苗勒氏管激素均可以對卵巢儲備功能的受損程度有著較為直觀的反映。
開腹剝除手術作為治療異位囊腫的傳統術式,經常由于手術的創傷性大導致卵巢自身受損較重從而影響其遠期卵細胞儲備功能。腹腔鏡手術近年來廣泛應用于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的診治,同經典的開腹手術相比,其主要的優點包括低創傷性,較少出血量,病患較少的痛苦體驗及較快的恢復速度,且近遠期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均不高。臨床上長期應用的經典卵巢囊腫剝除術對卵巢影響不大,有報告指出,不論是傳統開腹手術還是腹腔鏡下的卵巢異位囊腫剝除操作都在不同程度上對術后的卵巢功能產生相對影響,卵巢儲備功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等表現。邵軍暉對106例因卵巢良性囊腫行剝除術的患者在月經周期第2至4天查血清卵泡雌激素、黃體生成素和雌二醇,腹腔鏡組和開腹組術后個月均有雌二醇下降,卵泡刺激素和黃體生成素升高,較之術前有明顯差異,而術后3個月不同激素水平同術前比較則無明顯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上述報告中指出卵巢囊腫剝除術對卵巢儲備功能短期內會產生部分影響,但術后個3月卵巢儲備功能均可以達到正常水平,而腹腔鏡卵巢囊腫剝除術并沒有使卵巢儲備功能的近期損害加重。Chong也比較了腹腔鏡卵巢囊腫剝除術手術前后抗苗勒氏管激素水平的變化,發現其于術后有所下降,但是術后3個月后又恢復至正常水平。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在術后第一次月經第三天時間段測定的卵泡雌激素、雌二醇值較之對照組差異明顯。此外,觀察組病患在T,時間段的竇卵泡計數和抗苗勒氏管激素測定值較之對照組差異明顯。但兩組患者的所有檢測項目數值均在術后6個月經統計學分析無明顯差異,這同較多報告中的數據相符。血清FSH、E2水平及抗苗勒式管激素都是反映卵巢儲備功能的重要指標,其中FSH由垂體分泌,受到下丘腦及卵巢激素的調節,FSH水平升高是反映卵巢儲備功能下降的早期指標;血清E2由卵巢的顆粒細胞分泌生成,隨著月經周期中變化而波動,在月經2~3d時升高,因而血清E2水平的下降也能較為敏感的反映卵巢儲備功能;AMH在卵巢生長卵泡的顆粒細胞中表達,對卵泡生長及發育有著調控作用。AMH對卵巢功能在早期可以做出客觀、準確、穩定的評估。本次研究表明,腹腔鏡下的手術操作對病患短程內卵巢儲備功能的影響較為突出,在手術后期針對卵巢儲備功能的影響則同傳統術式差異不大。
綜上所述,腹腔鏡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切除術僅在行使手術后近時間段內對卵巢儲備功能的影響較為突出,后期影響同開腹剝除效果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