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軍+萬建建

[摘要]目的為了促進臨床中抗生素的合理應用,本文對循證藥學在其中產生的作用進行了相應的研究。方法本研究選取的所有研究對象在治療過程中均使用碳青霉烯類抗生素藥物,以治療時間作為分組依據,將180例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使用常規方法進行治療,而試驗組患者根據循證藥學進行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疾病治療效果、肝損害發生率以及病癥復發率等情況。結果試驗組患者疾病治療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試驗組肝損害發生率以及病癥復發率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于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的患者,通過循證藥學知識制定治療計劃,能夠提高抗生素合理應用的情況,保證治療效果,減少疾病的復發。
[關鍵詞]循證藥學;臨床合理應用;抗生素
為了殺滅微生物,通常情況下都會使用抗生素對患者進行治療,抗生素分為天然以及人工合成兩種,能夠對支原體以及立克次體等微生物的繁殖產生抑制的效果,從而起到治療疾病的目的。雖然抗生素對許多疾病的治療都能夠起到良好的效果,但是隨著濫用抗生素現象的加重,使得微生物出現耐藥性,治療效果下降,患者的抵抗力也會有所降低,相關研究顯示,每年因濫用抗生素而死亡的患者人數達8萬之多。為了保證患者的身體健康以及疾病治療效果,本研究對循證藥學促進臨床合理應用抗生素的效果進行了相應的研究。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均為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期間收治,并且都使用碳青霉烯類抗生素進行治療,將患者的就診時間作為分組標準,將上述患者分為兩組,90例為觀察組,90例為對照組。
觀察組患者中男69例,女21例,年齡18~60歲,平均(32.4±4.7)歲,疾病類型:呼吸系統感染31例、敗血癥12例、泌尿系統感染16例、皮膚組織感染25例、膽道感染6例。
對照組患者中男65例,女25例,年齡17-65歲,平均(31.5±4.5)歲,疾病類型:呼吸系統感染30例、敗血癥13例、泌尿系統感染15例、皮膚組織感染27例、膽道感染5例。
為確保研究結果不受其他因素的影響,使用統計學軟件對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處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作為臨床中的基礎科學之一,循證藥學將有關藥物知識的資料以及文獻作為理論依據,對患者的治療方法進行科學的制定,同時使決策的合理性有所提高。本次研究中,使用常規的藥物使用方法對對照組患者的疾病進行治療,而使用循證藥學的知識對觀察組患者疾病進行治療。
因此,將常規治療應用于對照組中,醫護人員根據患者的病情、藥物使用說明書以及以往的疾病治療經驗制定患者使用劑量、次數以及治療時間。
將循證藥學治療計劃應用于觀察組中。首先,通過中國期刊數據庫等途徑,對網絡數據進行收集,并結合圖書館的文獻以及資料,制定患者疾病的治療方法。所有資料均與碳青霉烯類抗生素有關,包括其治療效果、使用方法以及安全性等,主要的藥物種類則為亞胺培南以及美羅培南,將收集到的資料進行歸類以及整合處理,并分析數據的真實性和可行性。研究結果顯示,發生肝損害等不良反應的概率,亞胺培南的較高,但是兩種藥物之間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另外,對于上述兩種藥物,使用靜脈泵注的給藥方法能夠起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根據研究結果,使用美羅培南對觀察組患者進行靜脈泵注,如果在治療過程中,有患者出現較為嚴重的不適,那么一定要立即停止治療。
1.3觀察指標
收集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的數據,以及疾病治療效果的數據,并分析兩組患者之間數據的差異。
1.4療效評價標準
顯效:癥狀以及檢查結果與健康人群一致;有效:癥狀還有檢查結果的改善程度比較大;無效:患者情況沒有顯著的改善,或者病情出現加重的情況。
1.5統計學處理
收集兩組患者疾病治療效果以及并發癥發生率等情況,以SPSS17.0統計學軟件作為分析工具,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疾病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疾病治療有效87例,總有效率為96.67%,對照組患者有效80例,總有效率為88.89%,觀察組明顯比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4.0626,P<0.05)。見表1。
2.2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在觀察組90例患者中,出現肝損害4例,發生率為4.44%,疾病復發2例,發生率為2.22%,在對照組90例患者中,出現肝損害18例,發生率為20%,疾病復發16例,發生率為17.78%。對比兩組患者肝損害發生率,x2=10.1496,P=0.0014,對比兩組患者疾病復發的發生率,x2=12.0988,P=0.0005,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以及疾病復發率均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自然界中常見的微生物有許多種類,如真菌以及支原體等,微生物的侵襲會引起多種疾病,包括感染以及呼吸系統疾病等,有些疾病只會引起一些輕微的癥狀,而那些較為嚴重的疾病則可能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因此要選擇科學有效的方法提高疾病治療效果,并且保證一定的安全性。
抗生素發現于20世紀20年代,分為抗微生物以及抗腫瘤兩種,所以抗生素定義為能夠對細胞增殖過程產生影響的化學物質。最初發現的抗生素為青霉素,由英國細菌學家在實驗中無意發現,隨后經過科學家的不斷努力和研究,將其中的有效物質提取出來,成為了治療細菌感染的高效藥物,青霉素在當時的感染類疾病治療中起到了極大的效果。隨后,科學家又發現了鏈霉素等多種抗生素,雖然發現的種類已經達到了上萬種,但是有很大的一部分無法用于疾病治療中,因為其具有較大的毒性,而能夠用于疾病治療的僅有不到一百種抗生素。除此之外,學者的進一步研究也證實了,根據抗生素種類的不同,它能夠起到不同的效果,比如對心血管疾病能夠起到治療效果的藥物,具有除草效果的藥物等。
抗生素之所以能夠具有殺菌的效果,其作用機制可以包括以下四種,比如對細胞壁或者蛋白質的合成造成阻礙,對基因的轉錄等過程產生抑制,或者是作用于細胞膜之中。抗生素的發現以及使用提高了某些疾病的治療效果,同時縮短了患者康復的時間,對其癥狀以及生活質量的改善都有重要意義,有些藥物甚至能間接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然而近年來,抗生素的濫用現象日益嚴重,這導致細菌的耐藥性增加,患者抗生素的使用劑量不斷升高,不良反應發生率增多,疾病的治療時間開始不斷延長。除此之外,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還會引起血壓下降以及腹瀉等情況,嚴重者還有可能致死,因此促進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具有重要的意義。
循證藥學是一種根據資料以及文獻制定用藥策略的科學,該方法能夠從研究結果出發,結合治療經驗以及患者病情,為患者制定更高安全性以及可行性的治療計劃。循證藥學主要查找的資料內容包括藥物的安全性、使用方法以及劑量,還有不良反應發生率等,而查找資料的途徑包括相關法律,網絡資料以及疾病情況等,然后將各類信息進行收集、對比、分析以及總結,整個過程中藥師的知識以及職業素養是極為重要的,因此醫院應該定期培訓藥師,提高其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個人素質。
結合我國現在的情況能夠看出,藥師的綜合素質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相關知識也應該得到廣泛的宣傳,從而提高藥師的責任意識。比如在小兒腹瀉的治療中,如果做不到合理使用抗生素,那么可能會加重其腹瀉的癥狀,大量流失患兒體內的水分,導致酸中毒等不良情況的出現,對患兒疾病的治療以及身體健康等都會產生嚴重的影響。所以對于兒童,老年人以及孕婦等特殊人群,在使用抗生素時一定要結合患者情況,采用循證藥學的方法,制定合理的抗生素使用計劃。在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中,使用循證藥學的方法能夠使藥物的使用具有更多的依據以及參考,改善了以往主觀的用藥方式,提高了抗生素的合理應用情況,提高了患者的治療效果,同時保證了用藥的安全性。
本次研究中將循證藥學方法應用于觀察組中,醫護人員結合以往部分學者的研究成果,發現亞胺培南的不良反應發生率較高,并且使用靜脈泵注的方法具有更好的治療效果,因此對觀察組患者使用靜脈泵注美羅培南,研究結果顯示該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以及疾病復發率明顯低于對照組,但是疾病治療效果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可見,通過在抗生素使用中進行循證藥學分析,能夠通過調整使用劑量、方法以及使用藥物等,提高患者疾病的治療效果,降低并發癥發生率以及疾病復發率,對抗生素的合理應用具有極大的價值和意義。
綜上所述,為了促進抗生素的合理應用,在患者疾病治療計劃中采用循證藥學的方法具有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