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強

[摘要]目的探討3D高清腹腔鏡成像系統在腎癌根治術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60例接受腎癌根治術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觀察組實施3D腹腔鏡手術患者30例,對照組實施2D腹腔鏡手術患者30例。結果觀察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腎蒂阻斷時間、住院時間、腎癌轉移率、死亡率、復發率,其中觀察組患者在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腎蒂阻斷時間、住院時間上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從病理檢查結果中了解到,腎腺癌病例15例、乳頭狀細胞癌病例17例、腎透明細胞癌病例25例、未分化癌病例3例。觀察組腎癌轉移病例1例,發生率為3.33%;對照組腎癌轉移4例,發生率13.33%。結論3D高清腹腔鏡成像系統在腎癌根治術的治療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可以提高手術治療的安全性,取得更好的手術療效,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3D高清腹腔鏡;成像系統;腎癌根治術;應用
腹腔鏡具有術后恢復快、損傷小等特點,手術治療安全性較高,在泌尿外科中的應用比較廣泛。近幾年,隨著醫療技術的進一步發展,3D腹腔鏡技術被應用于醫療領域,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應用效果。本文主要探討3D高清腹腔鏡成像系統在腎癌根治術中的應用價值,選取我院收治的60例患者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接受腎癌根治術患者為研究對象,對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將6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例。其中觀察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33~72歲,平均(48.4±5.2)歲,腫瘤直徑22.1~31.5mm,平均腫瘤直徑(27.61±6.31)mm。對照組有男15例,女15例,年齡34~72歲,平均(47.4±5.3)歲,腫瘤直徑19.7~29.4mm,平均腫瘤直徑(26.61±6.27)mm。兩組患者同時接受泌尿外科、心肺功能等檢查,均無明顯異常。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手術治療方法
觀察組:在3D高清腹腔鏡成像系統(廣東睿立寶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完成手術操作。對照組:2D腹腔鏡選用日本olympus腹腔鏡系統。
兩組患者手術操作流程一致。患者麻醉后,選取左側臥位,分別選取腋后線與第12肋交點、腋前線與第12肋交點、腋中線髂嵴上2cm當作穿刺通道,將Trocar置入。利用超聲刀將腎周筋膜打開,選取腎周脂肪間隙,給予鈍性分離,游離腎靜脈、腎動脈,利用Hem-o-lok夾鉗對腎靜脈、腎動脈進行鉗夾并離斷。沿著腰大肌表面部位,明確輸尿管位置,向下游離,直至髂血管水平,經Hem-o-lok夾鉗采取離斷操作,將切除標本取出(整塊),送至病理檢查室檢查。
1.3觀察指標
本次研究隨訪時間為6個月,觀察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術后活動時間、病理報告結果、死亡率、復發率。
1.4統計學處理
將本次調查數據輸入Excel 2003表格進行統計,其中計數資料用率(%)表示,計量資料用(x±s)表示,分別進行x2和t檢驗,當P<0.05時表示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情況比較
通過研究發現,在60例患者中,所有患者均完成手術,不存在中轉開放術的情況。患者的手術時間在80~150min,術中出血量在25~60mL。術后24h,將引流管拔出,患者下床活動時間在1~3d,住院時間在5~10d。具體見表1。
2.2患者的病理報告結果分析
經病理檢查結果了解到,有腎腺癌15例(25.00%)、乳頭狀細胞癌17例(28.33%)、腎透明細胞癌25例(41.67%)、未分化癌3例(5.00%)。
2.3患者的死亡率、腫瘤復發率分析
觀察組腎癌轉移病例1例,發生率為3.33%;對照組腎癌轉移4例,發生率13.33%。通過半年隨訪了解到,有4例患者死亡,觀察組死亡率3.33%,對照組死亡率10.00%,其余患者未見疾病存在復發跡象。死亡患者中,觀察組1例為腎癌肺轉移,對照組死亡3例,2例腎癌肺轉移,1例腎癌肝轉移。詳情見表2。
3討論
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與發展,腹腔鏡技術已經被應用于腎癌根治術的治療中,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應用效果。該技術可通過光學設備、電子設備,利用幾個約1cm大的小孔,將復雜手術治療完成,腹腔鏡技術的應用具備術后恢復快、術中出血量少、并發癥率低等特征,可以使患者創傷減少,在泌尿外科中的應用逐漸廣泛。然而,常規腹腔鏡也存在缺陷,例如它能夠將平面圖像展示出來,并不能夠呈現組織、器官的真實感,醫生在操作過程中,要對立體、平面間的差異進行調整,這會導致醫生疲勞感增加。
傳統2D腹腔鏡技術在泌尿外科腎臟手術中已普遍應用。其與傳統開腹手術比,2D腹腔鏡技術具有出血量少、窗口小、手術時間短、操作簡便等優勢。但傳統2D腹腔鏡所提供的圖像在定位準確性不足,增加了手術難度。
3D高清腹腔鏡成像系統的應用可彌補常規腹腔鏡技術的不足,它可取得更好的視覺效果。3D成像系統在機器人輔助腹腔鏡系統中的應用較早,廣泛應用于歐美國家,可獲取良好的三維立體視野,最大的優勢就在于立體視覺效果。3D腹腔鏡系統操作簡單,定位精準,可為手術醫師的操作提供有利條件,有數據資料表明,在該系統下實施手術操作,錯誤率能夠降低62%,手術可加快約36%,無論是有經驗的手術醫師,還是初學者,都更傾向于應用3D高清腹腔鏡成像系統,該系統的應用有利于將手術操作時間縮短,使手術微創能力提升。
同傳統開放手術相較,腹腔鏡技術可以獲得多角度、多方位視野,能夠使手術創傷減少,縮短手術時間,取得更精準的定位,控制術后并發癥發生風險,降低術中出血量。傳統腹腔鏡技術僅可獲取二維圖像,對于手術醫師而言,二維圖像缺乏深度感,在定位過程中,對內鏡器械的依賴性較高,利用這種方式定位,會導致手術操作過程延長,使手術時間增加,還可能導致其他器官、組織受到損害。3D高清腹腔鏡成像系統可獲取三維視覺效果,能夠使腹腔鏡手術的安全性、精確性大大提升,將3D腹腔鏡技術引入后,有利于提高手術療效,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提升患者滿意度。
腎癌根治術的實施難度較大,開放手術存在很大困難,周圍組織結構非常復雜,普通腹腔鏡的應用會導致視覺偏差的產生,一旦手術醫師對視覺偏差調整不當,則可能損傷血管與其他重要臟器組織,同時也會加大縫合難度。3D技術所取得的視覺效果與人的自然視覺相似,有利于及時辨識解剖標志,例如生殖血管、腹膜反折、腎蒂血管、腰大肌等。在手術操作過程中,醫護人員能夠獲取立體結構,提升分離的精確性,可減少術中出血量。該系統的優勢表現為:(1)能夠獲取三維立體視野,使原有三維視覺最大限度還原;(2)為手術縫合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有利于臨床醫師把握進針深度、進針角度,增強立體深度;(3)可減輕手術操作人員的視覺疲勞感。
通過本次研究發現,觀察組在3D高清腹腔鏡成像系統下接受手術治療后,較采用2D腹腔鏡成像系統的30例對照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較短,術中出血量少,且并發癥率低,轉移率、死亡率均比較低,總體而言,手術治療效果比較理想。值得注意的是,就剛開始應用該項技術的醫院來說,二維圖像會轉變為立體三維圖像,手術視野會放大4倍,手術醫師還需要一段時間適應。
綜上所述,3D高清腹腔鏡成像系統的應用有利于為手術操作醫師提供更好的手術視野,增強立體效果,便于手術醫師進行手術操作。該系統的應用能夠明確血管周圍解剖深度,甚至可觀察到血管后方解剖層次,對大血管進行處理,降低了大血管處理難度,提高腎癌根治術的安全性、可靠性,本次研究已經證實了該系統的應用價值。3D高清腹腔鏡成像系統在腎癌根治術的治療中應用效果較好,可縮短手術時間,控制術中出血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