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大卉+馮其高+周依嵐+曾琨+賴銘瑩
[摘要]目的探討白內障超聲乳化人工晶狀體植入聯合房角分離術治療急性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的療效分析。方法2012年6月~2015年6月期間,于我院收治的急性閉角型青光眼(APACG)合并白內障患者中,隨機選取82例均分兩組進行研究,兩組均行白內障超聲乳化吸除術和人工晶狀體植術,其中對照組聯合小梁切除術,而研究組則聯合房角分離術,比較其臨床療效。結果研究組臨床療效總有效率(95.12%),明顯高于對照組(85.37%),差異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視力、眼壓、中央房前深度預后恢復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白內障超聲乳化人工晶狀體植入聯合房角分離術,對APACG合并白內障患者視覺改善,有著積極的臨床效果,值得進一步推廣應用。
[關鍵詞]白內障;人工晶體植入術;超聲乳化術;房角分離術;青光眼
白內障、青光眼和糖尿病眼底損害并稱我國“三大致盲眼疾”。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的加劇,青光眼合并白內障已成為臨床上常見致盲和視力殘疾的病因,嚴重威脅著我國人們的視力健康。近年來,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白內障超聲乳化吸除術、人工晶狀體植術、小梁切除術及房角分離術等,在治療青光眼、白內障方面取得了比較理想的臨床效果。鑒于此,為進一步提高患者的臨床療效,本研究就白內障超聲乳化人工晶狀體植入聯合房角分離術治療APAcG合并白內障的療效,進行研究分析,具體詳情作如下報道。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2年6月~2015年6月期間,于我院選取82例APACG合并白內障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隨機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每組各41例。對照組:男17例(41.46%),女24例(58.54%);年齡56~78歲,平均(67.4±10.1)歲;病程15~60d,平均病程(35.06±12.15)d。研究組:男15例(36.59%),女26例(63.41%);年齡54~80歲,平均(68.0±10.3)歲;病程18~60d,平均病程(36.00±11.22)d。并且,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較高可比性。
1.2入選及排除標準
入選標準:(1)診斷標準參照《眼科學》;(2)均為首次發病,且均為單眼;(3)術前視力低于0.3;(4)晶狀體核硬度分級均在Ⅱ~Ⅳ級內;(5)有相關手術指征,且能夠耐受手術;(6)謹遵醫囑,依從性較高者;(7)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糖尿病、高血壓等全身疾病者;(2)手術相關禁忌者;(3)既往眼疾者;(4)精神障礙,或無法正常交流者;(5)不同意研究者。
1.3治療方法
1.3.1對照組本組41例患者采用“白內障超聲乳化吸除術+人工晶狀體植術+小梁切除術”治療『。(1)眼壓>30mm Hg者術前1.5h靜脈注射甘露醇(東莞市普濟藥業有限公司,H20065025),眼壓<30mmHg者術前0.5h口服尼目克司(杭州澳醫保靈藥業有限公司,H20083760)。(2)2%利多卡因結膜下浸潤麻醉,上方做以穹窿部為基底的結膜瓣,分離筋膜暴露鞏膜。做以角膜緣為基底的鞏膜瓣。(3)右眼顳下、左眼顳上的透明角膜切口,穿刺刀刺入前房,常規行超聲乳化吸除術,吸出晶狀體皮質。注入粘彈劑,使用推送器植入折疊后房型人工晶狀體;(4)將前房粘彈劑吸除后,前房內注入卡米可林(山東博士倫福瑞達制藥有限公司,H10950174)縮瞳,上方鞏膜瓣下行虹膜根切術,以1.5mmX2.5mm切除小梁,縫合鞏膜瓣及結膜。(5)球結膜下注射地塞米松,結膜囊涂氧氟沙星眼膏,無菌眼墊包眼,處理完畢后,后期常規給藥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同時眼底復查。
1.3.2研究組本組41例患者采用“白內障超聲乳化吸除術+人工晶狀體植術+房角分離術”治療。(1)、(2)、(3)步同上。(4)將粘彈劑注入所有虹膜根部,使房角鈍性分離,自動灌注/抽吸系統徹底吸除相關殘留物,如有必要將鞏膜切口縫合1~2針,檢查切口閉合嚴密。(5)步同上。
1.4判定標準
1.4.1臨床療效術后隨訪2個月,以眼壓測量結果評價兩組臨床療效。(1)良好:僅通過手術治療,眼壓<21mmHg。(2)有效:利用局部藥物治療,眼壓<21mmHg。(3)無效:未見上述改變。總有效率=(良好+有效)/總例數x100%。
1.4.2預后情況術后隨訪2個月,觀察兩組患者視力、眼壓、中央房前深度等預后恢復情況。
1.5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x±s)構成,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構成,采用x2統計。P<0.05為差異比較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治療2個月后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臨床療效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1)。詳見表1。
2.2治療2個月后兩組患者預后情況比較
研究組視力、眼壓、中央房前深度預后恢復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2.3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比較
兩組均未見嚴重不良反應,僅個別出現輕微癥狀,一段時間后均可自行消失。
3討論
青光眼和白內障都是年齡相關性疾病,也就是所隨著年齡的增長,其發病率也逐漸增加,且二者具有相關影響的協同關系。如今,我國正邁入老齡化社會,故青光眼、白內障患者越來越多,進而導致APACG合并白內障患者比例也逐年增加。本病主要的發病因素與眼球局部解剖結構變異有關,具有角膜小、眼軸短、房角窄、前房淺、晶狀體厚以及晶狀體位置相對前移等特點。關于APACG合并白內障手術術式的選擇,有學者認為: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術、人工晶狀體植入術聯合房角分離術,不僅可以有效解決青光眼與白內障所導致的視力問題,而且還能減輕患者角膜內皮細胞的損害,更有利于患者預后,容易被患者所接受。而小梁切除術由于手術術式相對比較復雜,對術者要求較高,手術時間較長,術后并發癥風險也相對較高。
本研究采用“白內障超聲乳化人工晶狀體植入聯合房角分離術”治療APACG合并白內障,結果顯示:術后2個月后,研究組臨床療效總有效率顯著,并且其患者的視力、眼壓、中央房前深度等預后情況均得到較好的恢復,與對照組相比,其臨床療效總有效率上升了約10%,其視力平均矯正了約(0.11±0.1)、眼壓平均降低了約(1.48±1.03)mm Hg、中央房前深度增加了約(0 21±0.13)mm,兩組差異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說明,經白內障超聲乳化人工晶狀體植入聯合房角分離術治療后,患者中央前房加深,瞳孔緣相對位置平坦,瞳孔阻滯解除,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前房角擁擠,從而使非粘連性關閉的前房角開放,房水由未粘連的小梁網引流,從而達到眼內引流的目的(降低眼壓),進而最終使其視力得以矯正。所以,此術同時解決了青光眼和白內障,使患者視力得到了較好的恢復,高眼壓也有所減低,中央房前深度變深,利于患者預后,促進視力改善。
綜上所述,白內障超聲乳化人工晶狀體植入聯合房角分離術治療APACG合并白內障臨床療效好,且安全可靠,值得進一步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