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迎迎 夏靜
(1.江蘇省南京市孝陵衛初級中學,210014;2.江蘇省南京市逸仙小學210000)
在快速跑教學時,筆者發現由于部分學生的小腿力量欠缺,不能用前腳掌支撐身體進行快速跑,導致跑動速度較慢。但是在利用繩梯的練習過程中,發現通過繩梯速度比快速跑要慢,小腿承受的壓力沒有快速跑大,所以大部分學生都能夠用前腳掌著地完成練習。大量的繩梯練習能提高步頻,增強神經系統靈活性和協調性,強化腳底肌肉,踝關節和膝關節的小肌肉群功能。學生在繩梯練習中腿部控制力和爆發力不斷增強,靈敏、速度素質不斷提高,有利于提高快速跑成績。
在快速跑教學中,先教會學生一些利用繩梯練習的基本方法,再引導學生自主創新繩梯玩法。學習動作時由易到難,由慢到快,先單個后組合,先學習后比賽。
繩梯的基本練習內容有小步跑、高抬腿跑、單腳跳、雙腳跳、側身小步跑、開合跳、進進出出、折線跳、單跳雙落等;提高的練習內容有左右快速墊步、側向進出、交叉步進出等。繩梯練習可以針對不同水平段的學生安排不同的練習內容,練習時要求學生動作完成得協調連貫。學習繩梯動作時教師先示范講解,學生仔細觀看后再模仿練習,學生練習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的練習情況,針對錯誤動作或不協調動作再進行糾正或指導,直至學生熟練掌握動作。繩梯練習時間短、動作速度快、強度大,應該安排在學生神經興奮度高和身體狀態好的條件下進行,練習時間為15分鐘左右,每個動作可練習3~4組,每組3~4次。具體可以安排在課的準備部分、基本部分的專項練習環節和游戲環節。
通過游戲練習將快速跑和繩梯練習融合,在游戲時,可隨機指定繩梯玩法,給學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平臺,激發學生自我展示的平臺。同時對學生快速跑和繩梯練習掌握程度進行檢測和評價。下面筆者列舉6個游戲,供大家參考。
1.修改“密碼”
游戲目的:發展學生反應速度、空間位置感,培養團隊合作意識。

圖1
游戲建議:開始部分和基礎部分都可以使用此游戲,教師報數時由易到難,要求學生快速記憶數字順序,互相提醒,考驗學生之間相互合作的意識。
游戲拓展:學生隨機在場地內小跑,當聽到教師報“密碼”數后,迅速按“密碼”數站好,教師可借機指出練習時出現的問題以及改進方法。
2.“搶金幣”
游戲目的:發展學生步頻和快速跑的能力,培養合作競爭意識。
游戲方法:劃1個直徑約5m的圓,圓心為起點,通過圓上劃1條“十字”延長線,將4條繩梯分別放在延長線上,繩梯的起始段放在圓圈的外邊線上,繩梯的末尾端為終點。將學生分成人數相等的4組,面對起點即圓心分別站在終點即繩梯前,圓圈內放置與學生總數相等的“金幣”(標志盤),游戲開始后,用規定動作迅速通過繩梯,跑至圓圈內拿到“金幣”快速跑回終點,與下1名學生擊掌后,下1名學生繼續進行比賽,先集齊“金幣”的小組為獲勝組(見圖2)。

圖2
游戲建議:在進行游戲時,如出現學生犯規或錯誤動作時,教師應及時提醒。可在游戲前與學生協商比賽規則,如在比賽前,可與學生制訂規則,如出現犯規等情況時,扣分或者得到相應的懲戒。
游戲拓展:可將終點后移,要求學生先進行快速跑,跑至至繩梯前再通過繩梯,融合快速跑和繩梯,增加游戲難度;可將游戲改編成“播種收割”“先種后收”等,考驗學生連續完成動作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取出多聚甲醛固定的心臟,對破裂部位從外膜到內膜切取心壁組織,沖洗多聚甲醛固定液,酒精脫水,石蠟包埋。將石蠟組織塊以2 μm厚度連續切割并同方向置于載玻片上,分別進行HE和Masson染色。HE染色按常規步驟進行。Masson染色:將切片放入Regaud蘇木精染液5~10 min,流水充分沖洗后蒸餾水洗,Masson麗春紅酸性復紅液5~10 min,2%冰醋酸水溶液浸洗片刻,1%磷鉬酸水溶液分化3~5min,再直接苯胺藍液染5min,0.2%冰醋酸水溶液浸洗片刻,無水酒精脫水,經二甲苯使切片透明。最后,切片用中性橡膠包裹覆蓋。
3.“狹路相逢”
游戲目的:發展學生反應速度和步頻。
游戲方法:將學生分成人數相等的幾支偶數隊,每隊再分成A組和B組,,每組以4名學生為宜,A組和B組的學生分別站在繩梯兩側。游戲開始后,第1名A組和第1名B組學生同時做規定繩梯動作至對面,2名學生到達繩梯中間碰面后進行“石頭剪刀布”,以第1名A組學生獲勝為例, B組第1名學生淘汰,并在繩梯外側返回B組,A組第1名學生繼續前進,待A組第1名學生到達B組起點后,A組第2名學生和B組第2名學生才能開始練習,A組第1名學生完成后需返回原來A組起點。到達對面組的學生可得1分,在規定時間內或在規定練習次數內獲得分數多的組獲勝。依此練習(見圖3)。學生可在游戲前調整好順序,一旦開始比賽,不能調整順序,如犯規,犯規的1組直接計為失敗。

圖3
游戲建議:比賽時學生腳碰到繩梯即算挑戰失敗。
拓展游戲:在比賽前可規定3種或多種(每組學生的數量與種類數量不應一致)繩梯練習方式,如未按規則的練習方式順序變換練習方式,則直接淘汰計為失敗。
4.“地鼠出洞”
游戲目的:發展學生腿部力量、協調性和靈敏性。
游戲方法:將學生分成人數相等的偶數組,每組各1名學生站在終點將繩梯舉至頭頂。學生從起點快速跑至終點繩梯處下連續做4次蹲起跳(跳起后頭必須從繩梯格子里露出,蹲下時雙手必須觸到地面),完成后返回接力,先完成小組獲勝(見圖4)。

圖4
游戲建議:學生自由學生跳繩梯的“孔”,每次游戲結束后更換拉繩梯的學生。
拓展游戲:在起點和終點的中間可設障礙,學生從起點出發,到達障礙后,學生跳過或鉆過或繞過障礙物后再達到終點,返回可在中間點做規定動作后再返回起點。
5.“旱地龍舟”
游戲目的:發展學生橫向移動的速度,培養團隊合作意識。
游戲方法:將5名學生分成1組,各組學生站在繩梯內,將繩梯提至腰間,側身站于起跑線后,比賽開始后迅速橫向滑步,先到達的組為獲勝組(見圖5)。

圖5
游戲建議:每名學生不得離開繩梯,離開則為失敗。比賽時可要求學生有節奏地呼喊口號,培養默契感。
拓展游戲:可將側向滑步動作改為雙腳跳動作;可將橫排側向行進改為豎隊正向行進練習。
6.“支撐移動”
游戲目的:發展學生上肢、核心力量以及上下肢協調配合的能力。
游戲方法:將繩梯擺放成1個圓圈,將學生分成人數相等的2支隊伍,每隊學生左右間隔分開,雙手支撐于繩梯內。游戲開始后,學生們立刻逆時針或順時針橫向爬動,所有學生運動一圈后返回至原來的繩梯格子內即算完成,先完成小組即獲勝(見圖6)。

圖6
游戲建議:學生在移動時雙手不得同時離開繩梯格,雙手與雙腳以外的身體部位不得接觸地面。
拓展游戲:可將爬行改為俯臥爬繩梯;也可將爬行改為雙手支撐在同一個繩梯格內,雙腳向順時針方向或逆時針方向移動,雙手再移至下1個繩梯格內,每次只能移動1個繩梯格;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比賽,培養學生競爭和團隊合作意識。
1.在快速跑和繩梯的教學中,為提高學生的練習興趣和積極性,將游戲路線、器材擺放和練習方式等進行創新。如,可將繩梯擺放成橫向、縱向或者斜向,提升學生的空間位置感和適應能力。同時也加入標志桶進行各種變向跑練習,加入小墊子或者小跨欄進行跳躍練習。也可將幾種器材的練習進行融合,增加游戲的難度和挑戰性,以增加趣味性。
2.以繩梯為載體,創新組合練習內容,發展學生的腿部、腰腹部、上肢力量,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練習時,學生通過繩梯后,可要求學生在返回時,做各種方式的練習,如,倒退跑、倒退跳、側滑步、跑跳步等步法動作;收腹跳、深蹲跳等跳躍動作;半蹲、俯臥撐等力量動作。通過融合多種上下肢、全身動作,原地或行進間的練習,打造全身綜合性的練習內容。如:教師可以將開合跳過繩梯、高抬跑返回、立臥撐4個、深蹲跳4個作為一組動作,組織學生循環練習,要求動作標準,教師及時介入評價激勵。
通過大量的繩梯練習,學生的腿部力量得到增強,雙腿的交換頻率加快,綜合身體素質得到了提升,快速跑成績也明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