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在《多種姿勢的滾動方法》單元第1課時的準備活動階段安排了熱身游戲“捕小魚”,設計區域內捕捉、奔跑、觀察、躲閃、急停、下蹲、深蹲、抱頭深蹲等游戲動作關聯滾翻練習時“低頭團身”技術,通過改變游戲條件、抉擇逃跑線路、觀察安全區域、急停下蹲躲避等要領提示的輔助游戲練習,既讓學生們體驗滾動、滾翻時身體團身的本體感覺,也能提升學生的身體控制能力及體能。
案例2:在《各種形式的向前滾翻方法》單元第3課時主教材的學練階段,教師創設了“炸油條”的體能游戲活動,以“炸油條”的情境指導學生“整體滾動”,同時,根據變換油條長短、翻滾時間、幅度、速度、角度、2人或對多人合作等,讓學生們模仿直體、屈體左右滾動,學生在自己熟悉、有趣的練習情境中主動構建滾動知識,體驗滾動方法,提高與身體滾動體能相關的身體活動能力及體能。
案例3:在《多種形式的向前滾翻方法》單元第2課時副教材安排繞著折墊跑、跨、跳等,通過小小體操墊的不規則擺放,采用分小組依次學練的方式由學生們自由選擇,按教師提出的在學練方法的前提上在一定練習時間內,通過觀察、分析、決策后做出繞、跨、雙腳跳等動作完成練習,練習時協調好身體運動的方向、空間位置等,以適應變化的學練環境,發展學生的靈敏、協調、速度等身體活動能力及體能。
案例4:在《多種姿勢的滾動方法》單元第1課時的學練階段,為了提高學生們左右滾動的連續性,可模擬“撕名牌”貼牌游戲,即在左右滾動時讓小組長將“名牌”貼到滾動“慢”的學生(單位時間內完成規定個數即可,如,向左、右側連續滾動4~6個)的后背上,通過這樣的情境模擬,激發學生滾翻時動作的連貫性,提高連續動作的身體控制能力及體能。
案例5:在《各種形式的前滾翻運用方法》單元第5課時中,可結合體操墊的擺放,設計前滾翻與直線跑、曲線跑、跨墊跑、快速爬行、連續跳躍等相結合的接力練習,將滾翻運用設計在接力過程中,采用接力跑比賽較好的做法是交接棒隊員觀察同伴折返后就可以做1~2個前滾翻,這樣做既培養了學生對團隊比賽過程的觀察力,避免交接時設計滾翻動作的不完整性,相對消除了安全隱患,在坐撐的前提下觀察跑來的同伴并等著交接拍手,依次進行練習。
教材和學生是體育課堂教學設計最重要的兩大主體,研討中大部分教師認為體能練習應該結合單元內容的項目特征與學生的學情確定,將發展體能練習策略融入到體育課堂中,不單獨設計體能練習的時間和項目,將體能練習的目標貫穿于多個教學環節中。在水平一滾翻單元的學練過程中,根據內容的特性不斷增加與之相關聯的教學內容,如與一般體能或體操體能相結合的組合練習就是實現提高體能練習實效性的手段。
如,“技術+體能”單元中,組合練習的做法是:1.反復(重復)練習的方法,對多種姿勢的滾動方法進行組合,即一個動作做完后重復做幾次。如,連續前后滾動(游戲:搖小船或不倒翁)。2.改變質量及數量的方法。如,練習前后滾動前原地下蹲(深蹲)起立、低頭抱膝等動作時,可在數量、速度、幅度等進行變化,以增加趣味性。3.組合拓展的方法,如,將前滾翻成分腿坐、直腿坐、屈腿坐、蹲撐等結合起來,可以自我創意一個滾翻后的定格動作、也可在滾翻前變化前后腳、左右稍分腿等,只要不改變低頭團身的動作方法。4.綜合學練的方法,如,滾動滾翻前先完成立位體前屈、坐位體前屈、下蹲起立、抱膝團身等,滾動滾翻成屈腿坐、直腿坐、蹲撐后快速向前爬行、起立接球、蹲起向前奔跑等。
——沈獻東,范鄭佳(浙江省平湖市當湖中心小學,314200)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