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團隊:浙江省平湖市中小學體育名師工作室
主持人:孟凡東
成員:沈獻東、蔡立柱、郭雅斌、李建、范鄭佳
主持嘉賓:姚玉良、周建榮
研討話題:如何提高體能練習的實效性
網址:http://bbs.jsports.cn/forum.php
摸底性體能練習:教師剛剛接觸到新生,進行體能練習旨在了解學生身體基本狀況與體能基礎,安排體能練習的內容一般具有低負荷、趣味性強等特點,如,慢跑、基本跳躍、基本支撐等。通過這類體能練習,教師可以較為直觀準確地觀察到學生的健康狀況與體能基礎,便于制訂后期體能練習計劃,最大限度地避免體能練習過程中的突發事件。
恢復性體能練習:學生經過較長時間的假期,極易出現體能下降的情況,因此,開學后,教師有必要安排一段時間的專項性體能練習,幫助學生加快體能恢復,保證后續體育課堂的順利進行,這類體能練習一般包括耐久跑、力量練習、柔韌練習等,強度由小到大。
準備性體能練習:針對下一個教學單元的教學內容,教師有針對性安排體能練習,以保證下一個單元教學的順利進行。如,雙杠教學單元前,安排一定量的上肢與腰腹體能練習等。
伴隨性體能練習:這類練習隨著主教材教學的深入而同步進行,圍繞每節課教學重難點所設計。伴隨性體能練習有的較為隱性,如,在立定跳遠教學中,為解決學生腿部蹬地力量不足而進行多次連續蛙跳練習,既是對立定跳遠本身技術的練習,同時也是一種體能練習;有的則較為顯性,如,球類練習為讓學生體驗體能匱乏情況下技術的運用,可以先進行一定量的體能練習,再進行技術練習。
提高性體能練習:教師針對一些特定情況(如,體育中考、《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安排提高性體能練習,這類練習相對強度較大,針對性較強。如,為中考1000m跑測試而進行大運動量的耐久跑等。
安排體能練習的內容要遵循基礎性與專項性相結合的原則,對于一般基礎性的體能練習要強調長遠規劃,堅持不懈地進行練習,如,立定跳遠、俯臥撐、仰臥起坐等,并將這些練習融入到每堂課中,這些基礎性體能練習可以保證學生基本的身體體能,是一切體能練習的基礎。而專項性體能練習則是主教材內容的延伸與拓展,與本堂課所教內容高度相關,能促進學生技術動作的掌握,對動作技能的形成有正遷移。如,排球攔網專項體能練習,需要學生不斷進行一步、并步、交叉步等移動并迅速起跳動作的練習,既是體能練習,同時也能提高攔網技術動作。
體能練習內容安排應與本課主教材的內容互補,如,主教材是以上肢為主的練習內容,那么體能練習就需要以腰腹和下肢為主,保證每節課全面練習學生的身體;如果正常的主教材教學過程中學生所承受的運動負荷量較小,不能對體能的發展產生有效刺激時,那么體能練習的運動負荷安排就要適當加大。如,主教材是雙杠支撐擺動前擺下,該練習以上肢和腰腹為主,整體運動負荷偏小,那么,在課的后半程安排負荷相對較大的下肢體能練習就較為合適。
另外,教師要善于利用主教材使用的場地器材安排體能練習內容,如,在籃球課上,利用籃球進行俯臥撐練習、仰臥起坐搬運籃球練習等,不僅加強了體能練習,還能提高場地器材的使用率。
很多教師將一些課余運動訓練的內容直接拿到課堂上運用,由于有些動作單調枯燥、機械重復,學生對此項練習興趣不高。如果在課堂上能夠引入一些新穎的體能練習內容,學生就容易接受。如,平板支撐、三點平板支撐、平板支撐兩側點地、平板收腿、側平板、平板手肘交換、仰臥伸髖等。
教師也可以將傳統內容的體能練習,經過“二次設計”,使之符合學生興趣,如,往返跑、俯臥撐、收腹跳練習,單獨進行某個練習顯得缺乏新意且枯燥,如果將3個練習串聯起來練習,則能激發學生的練習興趣,使學生在合作、競爭、愉快的氛圍里得到鍛煉,練習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在體能練習的過程中必須處理好學生水平高低不一的情況,所設計的體能練習要有一定的層次性,應讓每名學生有通過努力能夠達成的目標。如,在仰臥起坐的練習中可以設計成壓腿抱頭、壓腿抱頭、不壓腿不抱頭、壓腿不抱頭等多個層次的練習內容。教師要鼓勵每名學生努力從低標準向高標準挑戰,激發每名學生練習熱情。
體能練習要多采用體育比賽的方式,如,小組賽、擂臺賽、奪冠賽等形式,教師也盡可能多地與學生一起練習一起比賽,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伍書春(江蘇省金湖縣外國語學校,211600)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