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美燕
(江蘇省白蒲高級中學 226511)
筆者發現,有些高中數學教師課堂教學,只注重課堂內容的講解,而忽視課堂氛圍的營造,導致課堂教學環境不暢、氣氛壓抑,難以充分釋放學生的內生動能.因此,教師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不要吝嗇教學時間,應該充分地借助現代化科技成果,融入現代網絡、多媒體、電子器材等成果,讓高中生感受到現代媒體與數學教學的“天人合一”,感受到課堂的無窮魅力,形成積極的良好的學習情感,保持積極愉悅的學習情感參與學教活動.如在“圓的標準方程”數學要點講解中,教師借助于現代化多媒體教學器材,開展教學講解活動,其過程如下:
師:組織學生開展獨立思考,完成練習.并讓其中的兩個學生板演.
生:在筆記本上完成練習,甲、乙兩位同學板演.
師:進行解題情況的巡視,對正確的給予肯定,對偏差及時糾正.
師:利用電子畫板展示解題過程,并向學生提出,解這道題在判斷符號時用了分類討論,分類討論是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分類時要不重不漏.
師:活動小結,分析歸納例題的解題過程,小結并用投影儀展示其小結過程,對差式變形、確定符號的常用方法和利用不等式解決實際問題的解題步驟.
生:根據教師點評進行小結,并記錄在筆記本上:利用不等式解決實際問題的解題步驟:
①類比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步驟.
②分析題意,設未知數,找出數量關系(函數關系,相等關系或不等關系).
③列出函數關系、等式或不等式.
④求解,作答.
課堂教學既需要教師的有效講解,又需要學生的積極參與,從而在學教合一的教學進程中,實現學教相長.但現實課堂講解教學中,仍存在教師的講解和學生的學習“不交集”、“不協調”的情況,學與教各行其是.教育運動學指出,課堂教學是運動發展的實踐進程,是學與教高度融合、相互融通的過程.



教師針對學生的解析研析活動進行點評,向學生指出,該問題主要還是運用解三角形的實際應用知識點,涉及到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正弦定理的運用.同時,在解答問題的過程中,要注重轉化思想以及演繹法等解題方略的使用.
高中生依據教師點評補充完善進行解題分析活動.`
問題:某旅行社準備租用A,B兩種不同型號的客車用于900名旅客的出行,A、B兩種車輛的載客量分別為36人和60人,租金分別為1600元/輛和2400元/輛,旅行社要求租車總數不超過21輛,且B型車不多于A型車7輛.則租金最少為多少元?
分析 設分別租用A、B兩種型號的客車x輛、y輛,總租金為z元.可得目標函數z=1600x+2400y,結合題意建立關于x、y的不等式組,計算A、B型號客車的人均租金,可得租用B型車的成本比A型車低,因此在滿足不等式組的情況下盡可能多地租用B型車,可使總租金最低.由此設計方案并代入約束條件與目標函數驗證,可得當x=5、y=12時,z達到最小值36800.
教師予以點評,問題給出實際應用問題,要求我們建立目標函數和線性約束條件,并求目標函數的最小值,著重考查了簡單的線性規劃的應用的知識.
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結合所掌握的數學知識以及解題經驗,對該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認識到運用建立目標函數和線性約束條件,并求目標函數的最小值,關鍵之處還是要對簡單的線性規劃問題的知識正確運用.
由此可見,數學問題在高中生數學學習能力提升和培養中,發揮著無可比擬的積極功效.高中數學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數學案例的發展功效,將數學案例教學作為錘煉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平臺,鼓勵他們積極的思考研究、引導他們科學的探究解析,從而在深入思考、積極探索、有序解答等實踐活動中,達到分析、探究、判斷等數學學習能力的提升和進步.
[1]白小軍.對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對策探討[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0(04).
[2]付英波.提高課堂效率的點滴做法[J].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2010(12).
[3]唐國慶.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