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斌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平洲夏東南海區第一中學 528200)
碰撞是高中重點研究的物理模型,包含彈性碰撞、非彈性碰撞和完全非彈性碰撞,由于碰撞作用力大、作用時間短,因此所有碰撞均遵循系統動量守恒,彈性碰撞遵循碰撞前后瞬間動能守恒,非彈性碰撞和完全非彈性碰撞的動能將減小.因此,碰撞模型滿足三個規律:
規律1:
系統動量守恒(選取正方向),即m1v1+m2v2=m1v1′+m2v2′
規律2:
系統碰撞前后動能不增加,即
規律3:
碰撞兩物體間速度合理,即碰前能相撞,兩物體相向運動,或物體同向運動后物速度大于前物速度(v1>v2);碰后不再相撞,兩物體速度相反,或碰后同向運動后物速度不大于前物速度(v1'v2')
如:質量為m1,速度為v1的物體和質量為m2,同向速度為v2的物體發生彈性碰撞,則碰后m1的速度v1′與m2的速度v2′分別是多少?根據彈性碰撞列出方程組:
m1v1+m2v2=m1v1′+m2v2′
①
②
學生比較難計算出v1′與v2′兩個未知數,原因是方程①為一次方程,方程②為二次方程,部分學生將①變形后,采用代入法對方程②進行化簡求解,這種解法顯然非常耗時,而且少部分學生還做不下去,甚至有數學基礎較弱的學生無法求解.因此,很有必要對碰撞規律2進行“瘦身”,避免計算難和費時問題,提高解題效率.
運用數學對上面方程組①②進行化簡,先對方程②移項后由平方差變形,結合方程①降為一次方程,再和方程①聯立求解,具體如下:

移項化簡:m1v1+m2v2=m1v1′+m2v2′
平方差展開:m1(v1-v1′)(v1+v1′)=m2(v2′-v2)(v2′+v2)
利用①關系化簡:(v1+v1′)=(v2′+v2)
最后可以得到:v1-v2=v2′-v1′
③
③的物理意義可理解為:碰前相對速度大小等于碰后相對速度大小(選取正方向),由化簡過程可知,③式已經包含了規律2的碰撞前后動能守恒.
因此,碰撞模型規律可以“瘦身”為滿足以下三個規律:
規律1:系統動量守恒(選取正方向),即m1v1+m2v2=m1v1′+m2v2′
規律2:系統碰撞前后相對速度大小不增加(選取正方向),即v1-v2≥v2′-v1′
規律3:碰撞兩物體間速度合理,即碰前能相撞,兩物體相向運動,或物體同向運動后物速度大于前物速度(v1>v2);碰后不再相撞,兩物體速度相反,或碰后同向運動后物速度不大于前物速度(v1'v2').
三個規律都是一次方程,達到了“瘦身”的目的.
例1 光滑的水平地面有兩物體,質量分別為m1=2 kg和m2=1 kg,分別以v1=8 m/s和v2=5 m/s的速度向右運動,追上后發生彈性碰撞,則碰撞后m1和m2速度為多大?如圖.

分析兩物體發生彈性碰撞,碰后m1的速度v1′,m2的速度v2′,選取向右為正方向,得:
m1v1+m2v2=m1v1′+m2v2′
①
②
而后,直接根據動量守恒和彈性碰撞前后相對速度大小相等,再列出兩個一次方程組
m1v1+m2v2=m1v1′+m2v2′
③
v1-v2=v2′-v1′
④
③④代入數據,本題可非常快速計算出:v1′=6 m/s,v2′=9 m/s,效率大大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計算題是根據寫出的主干方程給分,方程②要根據動能守恒列出得分方程,以免影響得分.
例2 甲、乙兩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線同一方向運動,它們的動量分別為p甲=10kg·m/s,p乙=14kg·m/s,已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當甲追上乙發生碰撞后,乙球的動量變為20 kg·m/s,則甲、乙兩球的質量m甲∶m乙的關系可能是( ).
A.3∶10 B.1∶10 C.1∶4 D.1∶6


因為判斷過程涉及的都是一次方程,因此判斷難度降低,解題效率大大提高.
通過將碰撞規律碰撞前后動能不增加這個二次方程,“瘦身”為碰撞前后相對速度大小不增加的一次方程,不僅能夠加深對碰撞問題的本質理解,還使得碰撞計算減少了復雜和繁瑣的數學化簡過程,降低了難度,減少了運算出錯的可能性,節約了解題時間,提升了碰撞問題的解題效率.
[1]王廣祥.課堂新坐標·高三一輪總復習·物理[M].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2017: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