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美霞


摘要:本文以京津冀地區A股制造業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通過收集2013-2015年的環保投資數據,對其環保投資現狀進行分析。發現地方性環保政策對企業環保支出方向影響很大;企業過于注重自身當前利益,導致環保投入力度不夠;資金需求量大的環保項目加大了企業資金壓力;企業更注重事后污染治理而忽視事前控制;企業環保投資項目單一,環保資金投向失衡。因此應完善相關環保法規并予以強制施行,同時對特定環保投資項目給予補貼,減輕企業環保投資資金壓力;企業應采取清潔生產與污染治理并重的策略,同時完善自身環保投資結構,平衡環保資金投向。
Abstract: Taking the A-share listed manufacturing companies in Beijing-Tianjin-Hebei area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vestment by collecting the environmental investment data from 2013 to 2015. It is found that local environmental policies have a great impact on the direction of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spending; companies put too much emphasis on their own current interests, leading to weak efforts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arge fund-demand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rojects increased financial pressure on enterprises; enterprises pay more attention to ex post pollution control than ex ante control; single environmental investment project leading to imbalance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vestment. Therefore, the relevant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should be improved and enforced, and subsidies should be given to specific environmental investment projects to reduce the pressure on enterprise environmental investment funds; enterprises should adopt clean production and pollution control strategies, improve their own environmental investment structure, and balance the environmental capital investment.
關鍵詞:京津冀;協同發展;環保投資
Key words: Beijing-Tianjin-Hebei;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vestment
中圖分類號:F812.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02-0025-03
0 引言
京津冀地區作為我國的重要經濟發展區域,環境污染問題倍受關注。環保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王金南認為,京津冀地區是環境保護與發展矛盾最為尖銳的地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認為,京津冀地區的環境問題嚴重制約了三地的經濟發展。[1]“十三五”將綠色發展理念列入五年規劃目標,并指出要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同時把減少區域污染物排放總量和使細顆粒物濃度下降25%以上作為目標。如果環境與資源受到嚴重破壞而不治理,對經濟發展的支撐將越來越有限,因此區域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有效的環保投資。
1 環保投資內容界定及分類
1.1 環保投資概念
關于環保投資的內涵,目前有兩種理論分別是費用說和投資說。前者將用于環境保護的全部費用統稱為環保投資,而后者則認為環保投資是保護生態環境促使經濟可持續發展而進行的資金投入。本文綜合以上觀點,認為環保投資是企業為了履行自身責任和鞏固環境資源對經濟發展的支撐力量,而做出的補償和保護環境的經濟行為。
1.2 環保投資指標選取
原毅軍、孔繁彬將企業環保投資分為企業自籌環保投資和排污費補貼環保投資。[2]張悅、林愛梅將環保投資分為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工業污染源治理投資及建設項目“三同時”環保投資三個部分。前者依據環保資金的來源對環保投資進行了分類,后者以實現環保投資的途徑作為分類的依據,兩者的分類方法都能夠涵蓋環保投資涉及的范圍,但是內容不夠具體,不利于針對性分析。唐國平和李龍會將企業環境保護投資分為環保技術的研發與改造支出、環保設施及系統的投入與改造支出、污染治理支出、清潔生產支出、環境稅費、生態保護支出和其他。[3]該分類方法非常全面且與企業的實際狀況相關甚密,但其出發點是對所有類型的企業進行研究。本文基于唐國平和李龍會的分類方法,結合企業在社會責任報告和年報中披露的環境保護投資以及可持續發展信息,將制造業企業環保投資分為以下九大類:
①節能技術支出:能源的勘探開發、能源的高效利用、節能減排等技術的開發和引進支出。
②設施配備支出:環保設施的購買、使用和維護支出。
③污染治理支出:污染治理工程和設備支出以及廢水、廢物回收利用所耗支出。
④環保預防支出:為避免或者降低污染而發生的支出,包括建立和執行清潔生產方案的支出。
⑤環境補償支出:河道管理費、防洪費、堤圍費、水利建設基金、資源稅等。
⑥生態保護支出:為了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而發生的支出,主要包括企業工作場所綠化支出和荒山綠化指出。
⑦能源審計支出:為使得利用能源水平控制在一個合理的標準范圍內而發生的支出,包括檢查節能設計標準的執行情況、能源單位損耗的評估等。
⑧宣傳培訓支出:企業為了宣傳和提倡環保行動而進行的資金支出。
⑨其他支出:環境監測費用、環境管理體系建設支出和其他環保相關社會活動費。
2 京津冀制造業環保投資現狀分析
本文選取京津冀地區163家制造業A股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剔除了部分不具有環保投資數據的企業。其中有個別公司在2013-2015年間沒有連續發布環保投資相關數據,但是為保證樣本量,本文保留了這些公司。最終,本文獲得2013-2015年間共計79家樣本公司、211個樣本量。所用數據均來源于上市公司社會責任報告及年報。
2.1 樣本地區和年度分布
對79家樣本公司的分布情況進行統計得出結果如表1所示,從地區來看,在具有環保投資數據的有效樣本中,北京的企業占58.77%,河北的企業占30.81%,天津的企業占10.43%。據此可以發現,北京的制造業上市公司對于可持續發展理念的重視程度最高,而天津的制造業上市公司對于可持續發展理念的重視程度最低。從年度來看,2013年、2014年、2015年各年的樣本量分別占32.23%、32.70%、35.07%,逐年增加,由此表明隨著環境保護相關法律法規和多種指標監測標準的出臺,上市公司的環保意識逐年提高。京津冀地區共有163家制造業企業,只有79家在環保方面進行了資金投入,因此從整體上來看,京津冀地區制造業企業在環保方面的投入力度還有待加強。
2.2 各項環保投資占比
表2以各項環保投資為指標,統計進行各項環保投資支出的企業數量,并計算其占總樣本量的比例,以此分析樣本公司在整體層面上的環保資金支出方向。如表2所示,在環境補償方面進行支出的企業數量最多;其次為設施配備支出和污染治理支出,二者三年的平均比例均為8.85%。在其余環保投資項目上進行支出的企業數量按生態環保支出、其他支出、節能技術支出、環保預防支出、能源審計支出、宣傳培訓支出的順序依次減少。其中,在宣傳培訓上進行支出的上市公司數目為零。
表3計算了各項環保投資額占總環保投資額的比例。在各項環保投資項目中,節能技術支出額最大,占環保投資總額的比例為49.7803%。設施配備支出僅次之,占環保投資總額的比例達到34.7476%。其次分別為污染治理支出、環境補償支出、環保預防支出、生態環保支出、其他支出。能源審計支出環保投資額僅為12萬,占環保投資總額的0.0006%,而宣傳培訓支出額為0。
為使環保資金投向更加清晰,我們將表2、表3進行對比分析。2013-2015年間京津冀制造業上市公司最重視在環境補償方面的支出,相關支出的企業數量遠遠高于其他環保投資項目,并呈逐年增加的趨勢。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方面是因為有一些費用是強制要求企業繳納的,例如河北省發布《河北省河道工程修建維護管理費征收管理規定實施辦法》,強制要求企業繳納河道管理費,因此企業需進行這項支出。另一方面,環境補償費用支出額占環保投資總額的比例僅為4.5500%。雖然這類支出明目較多,但其金額較小,故而企業愿意繳納,因此在環境補償方面支出方面企業數量最多。
在環保設施配備方面進行支出的公司數從2013年的9.48%下降到了2015年的7.58%。因為進行環保設施的購置、改造和維護,在人力物力財力方面都是極大的損耗,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企業沒有意愿做這樣的長期投入。另外在環保設施配備方面支出的企業數目不是最多的,但其支出金額占環保投資總額的比例達到了4.7476%,由此可知進行此項支出需要的資金量較大。而在污染治理方面,進行投入的企業數目處于波動狀態,主要是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雖然經常發布京津冀區域環境空氣質量形勢預報并對環境情況進行督查,但未對企業提出強制要求,導致企業持觀望態度。
在生態環保支出方面進行投入的企業數目逐年增加,從2013年到2015年漲幅達到41.65%,這些企業主要是將資金投入到種植植被綠化環境方面以期減少污染帶來的不良影響、改善污染情況,實現可持續發展,由此可以看出企業對于可持續發展越來越重視。三年間,在節能技術方面進行資金支出的企業數量占總樣本量的平均比例僅為3.95%,可這一部分的支出額占到了環保投資總額的49.78%,由此得知環保技術的開發和引進所需費用很高,如果能有效降低相關技術成本,那么環保的開展情況和實施效果將會有很大的提升。
進行環保預防的企業數量僅為進行污染治理的企業數量的23%,同時污染治理的投資額比例為6.1856%,而環保預防投資額比例僅為1.8693%。由此可以看出企業更注重對已經造成的環境污染進行治理,而忽略通過事前控制減少污染。企業注重末端治理,而源頭污染治理意識還很薄弱,但是源頭治理恰恰是最具效率的污染治理方法,因此企業應將更多的精力轉向源頭治理。
令我們意外的是在宣傳培訓支出方面,尚無企業進行資金投入,表明企業還沒有將環保資金運用到宣傳培訓上。適時適量進行環保培訓,提升企業員工的環保意識,增加環保相關知識儲備,將有助于環保措施的具體落實。
2.3 企業環保資金分配
為進一步研究企業內部各項環保投資項目的開展和實施情況,本文以各家公司的環保投資總額為分母,以各項環保投資的支出額為分子,計算了每一項環保投資在其公司環保投資總額中所占比例,并對這些比例進行了描述性統計,結果如表4所示。九項環保投資項目中有六項最大值為1,比例為1表明至少有1家企業只在這一項環保項目上進行了資金支出。九項環保投資項目的最小值均為0,比例為0表明至少有一家公司未在這項環保項目上進行資金支出。將各項環保投資項目在各家公司總環保投資額中所占比例的平均值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序即為:環境補償支出、設施配備支出、污染治理支出、其他支出、生態保護支出節能技術支出、環保預防支出、能源審計支出、宣傳培訓支出。除其他支出和生態環保支出在順序上與某項環保投資支出的企業數目占樣本總量的比例的順序出現了變化之外,其他項目在兩種情況下的排序成一致性由此可知,在環保投資方向上,不同企業之間達成了共識。同時表4數據顯示大多數環保投資內容的偏度和峰度值都較高,這表明數據在不同樣本間差異較大,即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環保重心。
結合上文對京津冀制造業環保投資狀況的分析,可將其中存在的問題概括為以下幾點:第一,地方性環保政策對當地企業環保支出傾向影響很大;第二,企業有環保意識,但相對于環境的長遠發展來說,企業更重視自身的短期利益,導致環保投入力度不夠;第三,環保技術和實施支出需要資金量大,加大了企業資金壓力;第四,企業更重視污染已成事實之后的治理,而忽視污染的預防和控制;第五,大部分企業只針對環保的某一方面進行支出,重心單一,環保資金投向不均衡。
3 建議
①完善環保法律法規并予以強制施行。從進行環境補償支出的企業數目遠高于其他環保投資項目來看,地方政府出臺的環保政策對企業的環保支出傾向有非常重要的影響。為了改善京津冀區域環境問題以促進區域協同發展,京津冀三地相關部門應該完善環保法律法規,并進行監督,強制企業執行。如為企業的環保資金支出占其總資產的比例劃定一個范圍。同時可將環境信用評價制度切實落實,將企業的環境信用評價與企業貸款、籌資及申請政府補貼等融合到一起,引導企業在特定方面進行環保投資。
②減輕企業環保資金壓力。在資金需求量大的環保投資項目上,如開發和引進切實可行的環保技術、增添必要的環保設施等方面,政府可給予一定的補貼。無論是技術還是設備都是可以長期使用的,因此增加這兩方面的支出,可有效緩解環境污染問題。
③提倡清潔生產與污染治理并重。在對環境造成污染之后,出于社會公眾的監督和企業自身的責任,大部分的企業會選擇對污染進行治理,但是在污染事實形成之前卻很少受到企業的重視。然而在造成污染之后再對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污染物進行處理,這種處理方式難度較大,而且不能完全減除對于環境的污染。因此環保相關部門應倡導企業以預防為主,從產品的設計開始著手,使用清潔原料從源頭進行污染預防。
④完善企業環保投資結構,調整環保投資重心,平衡資金投向。在211個樣本中,有134個樣本只針對一個環保投資項目進行了投入,沒有任何一家企業在各個環保投資項目中均有涉及。企業應該建立完整的環境保護管理體系,并設立專門職能部門負責,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進行全方位的環保投入,全面開展環保行動。同時將有限的資金進行合理的分配,使其發揮出最大的效益,在盡可能的情況下增加環保資金的投入。
⑤加強環保宣傳。在查閱資料中發現雖然有個別企業對員工進行了環保宣傳和培訓,但是其相關資金投入很少,甚至只能算零星支出而無法計入到相關費用中。良好的企業環保文化將對環保過程的實施起到促進作用,因此企業也應重視環保宣傳工作,使環保發展理念成為企業環保投資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
參考文獻:
[1]專家學者齊聚一堂 為京津冀環保一體化支招[J].前進論壇,2015(05):8-10.
[2]原毅軍,孔繁彬.中國地方財政環保支出、企業環保投資與工業技術升級[J].中國軟科學,2015(05):139-148.
[3]唐國平,李龍會.企業環保投資結構及其分布特征研究——來自A股上市公司2008-2011年的經驗證據[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3(04):94-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