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玉萍
摘要: 當代中國已經成功邁入互聯網時代。在“互聯網+”背景下,基于“互聯網+”的現代化教學技術在高校課堂教學中越來越多地受到教師和學生的青睞,當然,也存在著一些問題。筆者及其團隊根據近年來在高校《管理學》課程教學中的基于“互聯網+”的現代化教學創新研究與實踐,總結出一些經驗,以供同行參考。
Abstract: Now China has successfully entered into the Internet era. In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the modern teaching techniques based on "Interne+" have become more and more popular with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college classroom teaching, however, there are also some problems. According to modern teaching innovation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Management" based on "Interne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recent years, the author and the team summed up some experiences for peer reference.
關鍵詞: 互聯網+;管理學;創新教學
Key words: Internet+;Management;innovation teaching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02-0251-02
0 引言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受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的影響,管理學理論不斷更新,不僅對從事管理的工作人員提出了新的要求,更是給從事《管理學》教學的高校教師提出了越來越多的挑戰。要想在大數據時代的互聯網信息技術環境里進行相應的教育教學工作,不僅需要在教育方式以及教學環境上進行更新,還需要在教育思想和教學想法上追求完美,只有這樣才能利用好大數據時代互聯網信息為課堂教學提供有力支撐,進而促進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提升。
1 “互聯網+”時代的現代化教學技術對高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影響
“互聯網+”時代的主要體現是互聯網技術的廣泛運用,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教學技術與傳統教學相比有很大的優勢。首先,它可以提供大量教學資源,這個對傳統教學沖擊很大,學生通過網上沖浪查找和課程相關的信息資料,便于學生隨時獲取本專業最新的前沿知識,也給教師和學生的交流提供了更好的平臺。其次,它使課堂教學方式多樣化,如微課、MOOC、Sakai等網絡教學平臺的建立和應用,將傳統的三尺講臺授課貫穿到了課前、課中和課后的三個網絡平臺教學,使得大學老師和學生能更多地進行對話交流。此外,通過互聯網技術,老師及同學可以隨時進行溝通交流和開展討論,如QQ、微信等公眾平臺,可以激發和調動學生去主動學習,也給教師的備課準備環節節省好多時間和精力,為教與學營造了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1]。
2 “互聯網+”時代高校《管理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企業的管理理念、溝通渠道和管理手段越來越多樣化,社會對高校畢業生的管理學知識要求越來越苛刻,也就給高校的管理學教學效果和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受傳統教學的影響,高校《管理學》教學中仍存在如下比較棘手的問題。
2.1 注重理論教學,缺乏實踐環節 學校在課程設置方面沒有創新,造成課程內容陳舊,再加上教師多注重理論教學,沒法適應當前時代對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需求。有的學校雖然設置了實踐教學環節,但多流于形式,學生無法在實習、課程設計等實踐中更好地去消化理論知識,達不到實踐應有的鍛煉學生創新動手能力的目的。
2.2 教師素質偏低,教材選擇落后 快速發展的互聯網時代要求教師也要與時俱進,但是很多高校教師都是研究生畢業后直接任教的,缺乏相關的社會實踐經驗,綜合素質普遍偏低。同時,他們擔心教學效果差,因此在教材選擇上多選擇自己善長的偏重理論的教材,尤其是有些老師還善長雙語授課,有些學生根本聽不懂。
2.3 教學案例不當,教學模式單一 偏理論的教學思維使得現在的許多高校課堂仍是教師在講,學生在聽,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依舊單一,課堂互動、教學實踐環節較少,無法滿足互聯網時代下對管理學的教學要求。再加上有些教師在教學中選擇的案例不具備時效性、地域性和操作性,不能響應時代發展和我國國情的需求。
3 基于互聯網的高校《管理學》創新教學設計
3.1 教學模式創新設計 互聯網時代的現代化教育手段對傳統教學模式沖擊很大,高校教師必須創新教學模式,才能適應時代對高校教學的要求,才能滿足學生對課堂教學的期望。在網絡信息資源環境下,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隨時調用網絡資源,學生也可以在課后隨時溫習教學課件,因此,可以創新討論式教學模式、探索式教學模式,即利用先進的網絡互動工具,約定學生在指定的時間在指定的平臺進行開放式教學,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3.2 教學環節創新設計 當前教學對現代教學手段的使用主要停留在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上,利用多媒體放映,可以減輕教師的體力勞動,可以通過Sakai、爾雅等在線平臺讓學生反復溫習,教師還可以在平臺上設計一些課后討論、課前準備,這樣就使得學生不再局限于課堂聽講,學生可以隨時通過郵件、微信、QQ等和教師進行溝通,學起知識來就比較輕松。當然,要想創新教學環節就要求老師在備課環節和多媒體課件制作環節花費時間和精力去準備。
4 基于互聯網的高校《管理學》教學保障體系
4.1 提升教師素質 隨著互聯網在管理中的逐漸深入與廣泛運用,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拓展知識范圍、豐富管理手段。做到以下幾點:一是要具備完善的管理學理論知識體系;二是要具有較強的課堂教學組織能力;三是要與時俱進地了解企業和社會對管理人才的最新需求。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搞好教學,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培養社會有用人才[2]。
4.2 注重實踐創新 高校培養的學生畢業之后就會步入社會,他們所學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必須符合當前社會的發展以及市場的要求,所以,在《管理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學校層面應積極拓展校企合作實訓基地建設,如開展校企協作教學來加強學生的實踐教學活動,以有效提高學生綜合創新能力[3]。
參考文獻:
[1]趙斌.互聯網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5(01):111.
[2]劉會福.互聯網時代營銷學的教學研究[J].中國市場,2015(27):12-14.
[3]邱澤國.在大學課堂教育教學過程中使用互聯網的調查分析[J].商業經濟,2012(11):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