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州 代永杰
摘 要 當今世界科技飛速發展,大學物理課程也需要不斷地改革和創新,改革不適應新時期形勢的物理教學模式,探索新的物理教學模式。重視大學物理與中學物理的銜接問題,重視理論與實驗相結合。采取必要手段讓學生從思想上重視物理課程的學習,注意在教學中進行專業知識的滲透,重視學生總體知識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 物理課程 教學模式 改革 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1-0005-02
物理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是科學素質教育的主要組成部分。作為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大學物理課程,如何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綜合素質等方面進行改革以適應新時代人才培養的需要,已成為目前各高校研究和探討的重要課題。作為一名大學物理教師必須認真研究大學物理課程的教學內容,不斷推進大學物理教學的改革和創新。
物理改革強調教學要重視和發展學生的興趣與能力,重視學生的認知情感和人文精神的培養,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要求物理教學要突出學生的做,淡化教師的講。大學物理教師要做好導向工作,使學生明確學習大學物理的目的,讓學生對學習新知識充滿信心,從而能夠主動地去學習。其次,大學物理授課教師不僅要精通大學階段的物理學內容,還要熟悉中學物理內容,了解學生學習的思維模式,使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逐漸地探尋出適用于新課程教學的新思路。
一、大學物理課程現狀
目前,我國經過幾次教學改革之后,物理課程的學時大幅度縮減。對于工科院校的“標準值”是200學時,然而在實際實行中有的可能更少,例如我們學院要求只有100多學時。因此,要想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把大學物理的所有課程都學完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然而在發達國家,工科院校的物理課程的學時設置一般都在400學時以上,并且還設兩年的公共物理課以及相應的實驗課。其次,物理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通過物理實驗,學生可以更直觀、更簡單的方式接受那些比較抽象的物理知識。然而,在現實教學過程中,實驗課程的安排與理論課的安排嚴重脫節、實驗儀器老化、教師對物理實驗課的重視程度不夠等問題是我國目前大學物理教學中存在的普遍現象。
二、要加強物理和各專業課之間的聯系
大學物理是多數工科院校開設的一門基礎課程。但是,由于學生對自己專業的了解還不夠深入,這就需要基礎課老師給予合理的引導,同時把物理教學內容與學生相關的專業知識進行聯系,滲透專業思想教育。這樣可以有效地加強物理知識和專業知識的聯系,讓學生清楚地知道物理是其將要學習的專業課的基礎,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物理的興趣。
大學物理同時還存在內容多、學時少的問題,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采用滿堂灌的方法,這必然讓學生養成不加思考的習慣。因此,應該根據專業實際情況適當增減教學內容,但并不是直接刪掉與實際應用相關的內容。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以把大學物理課程設計為“必修+選修”的形式。把各個專業通用的內容設計為必修模塊,把與各類專業結合緊密的部分設計成選修模塊,供不同的專業學生選擇學習。同時可以把與其專業相關的物理前沿知識引入到選修模塊中,作為與專業相關的專題進行介紹。
三、加強人本主義教育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師生感情的培養,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負責給學生創造一個和諧、舒適的學習環境。教師與學生之間形成良好的和諧課堂,才能有利于教學的順利進行,才能達到教學的最終目的。在和諧的課堂上,學生能把對老師的喜愛轉移到課堂上去,更容易聆聽老師的教誨,接受并掌握物理知識,使學生愿意和老師交流自己的想法,使學生保持探索科學與自然界的興趣,經歷基本的探索過程,具備初步的科學探索能力,樂于參與和科學技術有關的社會活動。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教師引導學生自己去完成知識的內化過程。物理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不斷地改進教學,做到因材施教。教師要引導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鼓勵學生積極動手、動腦,通過自主的探索活動,學習物理概念和規律,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掌握科學方法,獲取科學知識。從某種意義上講,物理學習的過程比結果更重要。物理教學中應注重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使其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
總之,大學物理是工科院校重要的基礎課之一,大學物理老師作為該課程的教授者,一定要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從根本上重視大學物理課程的學習,并建立積極的學習心態。同時把物理教學內容與學生相關的專業知識進行聯系,滲透專業思想教育。注重師生感情的培養,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保持發現科學、探索自然的興趣,經歷基本的探索過程,具有初步的科學探索能力,樂于參與和科學技術有關的社會活動。
(責任編輯 全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