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洋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1-0124-01
主題下的幼兒園區域活動,是教師根據幼兒園主題活動的目標和幼兒發展的水平有目的的創設幼兒區域活動環境,投放區域活動材料,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擺弄為主的方式進行個別化的自主學習的活動。如何結合幼兒園主題活動,在區域中投放相關材料,以滿足不同層次幼兒的發展需求,促進幼兒的發展是值得我們當前探討的一個重要問題。
一、材料投放要與教育目標達成一致性
在幼兒園集體教育活動中,為了促進幼兒主動學習,我們重視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的動手動腦操作。但是,有時受材料的局限,不得不分組多人合用一些材料,許多被動型的幼兒只能被動觀望。此時區域活動便成為了最好的彌補。
如在“小花草大世界”主題中的集體活動“種花草”,要求幼兒將收集到的帶根的野花野草或是花草的種子播種到花盆里。由于幼兒的動手能力各不相同,有的幼兒根本不知道怎么種花草,也有的幼兒不能完全正確地操作工具,在集中教育活動中,難以完成教學目標。這時我們就把這一內容延伸至區域活動中,提供材料讓孩子繼續操作,老師還可以進行個別指導。當然,有時同一教育目標可以通過若干材料的共同作用來實現。如:還是同一內容的幼兒園活動要求,我們在語言區活動中,可以投放與種植有關的一些科普類繪本,讓孩子通過自主閱讀進一步學習種植或驗證自己的操作是否正確等;在戶外活動中,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到花壇里、墻角邊找一找有沒有野花野草,還可以進一步進行移植的活動;在種植區里,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對移植或是栽種的花草進行觀察和照料,并記錄下自己的觀察結果,掌握一些種植花草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在角色扮演區里,通過開展藥店售賣可以治病的花花草草活動,讓孩子去了解關于花草除了觀賞以外的其他功能……區域活動的開展使幼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打破了以教師為中心,集體教學的授課模式。幼兒在區域活動中處于主導地位,他們的主動性得到了提高。不僅發展了各種能力,而且幫助他們鞏固了對花草較為全面的認識。
二、材料投放體現個體差異性
投放材料時,要注意提供難度不同的材料,按照由淺入深、從易到難的要求,使材料“細化”,充分發揮幼兒園活動材料的優勢。
如在主題“社區萬花筒”我們創設了一個“陽光建筑公司”的建構區域活動,提供的材料有軟、硬兩種積木,能力弱的幼兒只要求他們看著老師提供的簡單的建構圖紙上圖形進行搭建;能力一般的幼兒要求搭建老師提供的具有一定難度的建構圖紙中的圖形;能力強的幼兒則要求他們自己設計圖紙并將自己設計的圖紙用積木搭建出來。這樣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和需要選擇材料和操作方式,為他們達到自己的最近發展區創造條件,使每個孩子體會到成功的樂趣。
三、 材料投放注重循序漸進性
幼兒園區域活動最大的優勢莫過于能為興趣、能力各異的幼兒提供豐富多變、適于其發展的幼兒園活動環境。這就要求我們為幼兒準備的材料,能夠隨著幼兒的操作、探索過程的發展而變化,材料能夠適應孩子不斷提出的新的要求、新挑戰、具有可發展性,即材料投放要有循序漸進性。如在“有電真好”中的益智區里投放的“讓小燈泡亮起來”的材料,最初我們只投放了一種規格的電池和接有導線的同樣大小的燈泡,孩子們第一次參與積極性高,拿起材料就開始操作,并認真地將小燈泡一個個點亮??赏媪艘粫海⒆颖汶x開了,接下來換了兩名幼兒進行操作此材料,結果也都草草收場。針對上述幼兒出現的情況,我進行了第一次的調整:增加了不同規格的電池和不同大小的燈泡。于是孩子們又漸漸的對之產生了興趣,能通過不斷的操作發現電池的大小和燈泡的明暗有直接的關系,燈泡越大越消耗電量等。待他們熟悉后我再投入沒有接導線的燈泡和不同長短的導線,讓孩子們自己連接導線,孩子們興趣較高。在對此游戲的興趣持續了一段時間后,似乎他們又不滿足了,于是我馬上又對材料進行了第三階段的調整,給他們一些其他通過自己連接電池產生不同結果的材料,如帶葉片的小電扇、纏有導線的大釘子(電磁鐵)等,讓他們進行關于電能的進一步嘗試,從而對電能產生了長久的興趣。
四、 材料投放呈現動態性
材料的提供不能一成不變,而要根據教育目標、觀察到的幼兒活動現象和幼兒的發展需求,定期或不定期地進行調整、補充。如在發現前階段備受幼兒喜愛的圖書區無人問津了,通過區域活動的觀察和了解,發現圖書區里的圖書因投放時間長,造成破損嚴重和內容陳舊。于是,我就動員幼兒把家里的新圖書帶到幼兒園一起分享。同時,根據近期主題目標“相親相愛”有目的地投放一些與友情、親情有關的繪本書籍。果然,不久之后圖書區又恢復了往日的熱鬧非凡,孩子們相互講述自己熟悉的故事,介紹自己的新書,交流書中的各種知識。
(責任編輯 曾 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