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霞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4-0010-01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學習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和新課程改革的發展,探究學習已成為打造高效課堂的重要方法,下面結合五年級上冊《平行四邊形面積》這節課來談談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如何搭建探究平臺,打造高效課堂。
一、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問題是思維的起點,任何一個探究學習都是從一個有價值的問題開始的。一個好的問題是學生思維碰撞的導火索。挖掘教材的知識聯系是形成問題的重要渠道。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闡明了一個很有價值的觀點:教學要走在發展的前面,即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設置障礙,形成認知沖突,形成富有意義的、具有挑戰性的、有價值的問題,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課時,我用多媒體出示一塊長方形菜地,并配有農民伯伯的話:“小朋友,請幫我算算這塊菜地的面積”。長方形的面積已經學過,學生很快通過長方形的面積=長€卓恚慍雋瞬說氐拿婊=幼牛依枚嗝教寮際酰飪槌し叫尾說乇涑閃似叫興謀咝蔚模擔骸靶∨笥衙牽侔鋨錙┟癲闥閼飪櫚氐拿婊桑 閉饈保械耐б渙趁H唬那牡乃擔骸捌叫興謀咝蔚拿婊劍頤且裁謊Ч劍 幣燦械耐Ь偈炙擔骸拔頤強梢韻癯し叫文茄芯砍鲆桓銎叫興謀咝蔚拿婊劍庋托辛恕薄U庋誶苛業娜現苤校呈粕傻奈侍猓淖⒁飭Ω叨燃校侍獾奶粽叫鑰上肟芍V揮幸匝奈侍庹箍萄В拍薌し⒀難靶巳ぃ傭徊教驕康男枰?
二、動手實踐,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
從學習的過程看,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只有通過他們自身的實踐、感知以及思維、判斷,才能獲得知識,得到情感體驗。因此我們要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氛圍,創造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的機會,讓孩子們敢于探究。
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課時,我讓每個學生都拿出一張平行四邊形的紙,說:“要算出這張平行四邊形紙的面積,該怎么辦呢?同學們可以結合已經學過的知識,想一想。”這時,有同學提出可以把這張紙剪開,然后拼成一個長方形就可以算出它的面積了。因為長方形面積公式我們已經學過了。多么聰明的孩子,在老師的點撥下,他們想到了轉換的方法,我馬上肯定的說:“好,那就請同學們把這個平行四邊形的紙片剪一刀,然后拼成一個長方形”。在這里,我沒給學生畫框框,沒告訴他們怎么剪、怎么拼,而是讓他們自己去探索、去剪、去拼。操作結束后,組織學生交流不同的拼剪方法,通過觀察、思考不同的方法,讓學生了解到:只要沿著平行四邊形的一條高剪開,再平移,就可以拼成一個長方形。通過上面一系列的過程,孩子們敢于去想、去做、去觀察、去思考,逐步達到了培養探索精神的目的。
三、分析結論,發展學生的探究能力
每一個學生都有一定的進行探究學習的潛在能力,在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探究過程,從中獲得親身體驗,理解數學知識形成的思維過程,發展學生的探究能力。
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課時,學生動手實踐,把平行四邊形剪拼成長方形后,我組織學生小組合作,討論研究:平行四邊形和拼出的長方形有什么關系?孩子們的興致很高,結合手中的紙片及剪拼過程,積極探討,并把研究的結論寫在了紙上。在匯報討論結論時,我放手把時間交給學生。盡管他們的結論還不是很完整,有的結論語言的表達還不是很準確,但也要讓他們盡情的展示自己的成果,各抒己見、暢所欲言,讓學生經歷由不完善到正確合理的過程,經過共同推導,總結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孩子們在相互學習探討中發展思維,提升了探究能力。
總之,探究學習的宗旨是學生自己主動的去獲取知識,教師要選擇有探究價值的教學內容,組織學生探究,為學生搭建具有廣度、深度的探究平臺,培養學生的探究興趣、精神、能力,從而達到構建高效課堂、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