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松林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4-0011-01
課堂教學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主陣地,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渠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每個教師孜孜倦、不懈追求的目的。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社會、家長對學校的殷切期望,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我們每個教師的責任,更是壓在每個教師肩上的一副重擔,也是一個永恒的話題。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首先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下面就圍繞如何提高數學課堂的有效性談談我的幾點看法。
一、聯系生活實際重視情境創設
(一)選取現實的生活情境。教師可直接選取教材中提供的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進行加工或自己創設學生感興趣的現實生活素材作為課堂情境。
(二)構建開放的生活情境。教師要對課內知識進行延伸與拓展,將抽象知識的學習過程轉變為實踐性、開放性的學習過程,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大膽提出猜想,不斷形成、積累、拓展新的數學生活經驗。例如,我們學完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后,針對生活中的密鋪現象,我讓學生對各種圖形進行了密鋪。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緊密的聯系起來,不斷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創設多元的生活情境。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生活及興趣的了解,對教學內容進行二次加工和整合,再次創設生活情境。真正實現課的導入“生活化”——教學的導入仿佛是優美樂章的“序曲”。例如,在教學“循環小數”一課時,我先問學生你知道“循環”的含義嗎?緊接著我用課件出示了許多優美的圖片。如:學生看后立刻明白了循環就是“依次不斷重復出現”。緊接著新課教學特別順利,效果特別好。例題教學“生活化”——例題教學是優美樂章的主旋律。這就要求教師要根據實際教學的需要,靈活的把握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知識運用“生活化”——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仿佛是動聽的“交響樂”。我在每上一節課時都動腦筋設計本節課的每一道練習題。而且力求拓展練習既緊密聯系生活又為下節課做鋪墊。
二、深鉆教材,確保知識的有效性
知識的有效性是保證課堂教學有效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條件。對學生而言,教學內容是否有效和知識的屬性以及學生的狀態有關。第一,學生的知識增長取決于有效知識量。教學中學生知識的增長是教學成敗的關鍵。第二,學生的智慧發展取決于有效知識量。發展是教學的主要任務,知識不是智慧,知識的遷移才是智慧。第三,學生的思想提高取決于有效知識量。這種知識是指教學中學生獲得的、融會貫通深思熟慮的、實在有益的內容,即有效知識。第四,教學的心理效應取決于有效知識量。通過對知識的獲取產生愉悅的心理效應,才能成為活動的原動力和催化劑。為確保每節課所授知識的有效性,我們年級組幾位老師經常坐在一起探討教材,學習教材鉆研教材。如果有疑惑的地方還請教別的數學教師。
三、探究有效的學習過程
課堂教學的核心是調動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全過程,使學生自主地學習、和諧地發展。學習過程是否有效,是課堂教學是否有效的關鍵。在本學期的“多邊形的面積計算”這一單元,我們年級組決定,每人上一節圖形的面積計算,其中我講的是“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我們通過自主探求,小組合作調動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通過學生動手動腦將抽象的圖形面積計算公式自己推倒出來并會計算圖形的面積解決實際問題。學生對這部分知識掌握的特別扎實。從中我們深刻的體會到了學習過程是否有效,是課堂教學是否有效的關鍵。
四、注重教學反思,促進課堂教學質量
記得有人說過“教無定法,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因為我們的教師不是圣人,一堂課不會十全十美。所以我們每上一節課,都要進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對每一個教學環節預設與實際吻合、學生學習狀況、教師調控狀況、課堂生成狀況等方面認真進行總結,找出有規律的東西,在不斷“反思”中學習。以便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責任編輯 劉 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