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麗萍
中圖分類號:G623.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1-0026-02
課標在寫字方面,明確要求學生掌握關于漢字的基本筆畫、偏旁部首、筆順規則等書寫知識,感受漢字的形體美,逐步形成獨立寫漢字的能力。
寫字是一項重要的基本功,尤其在小學一二年級,此項任務更是不容忽視。寫字和寫字能力的培養,是第一學段語文教育的一個重點之一。教學實踐中,我逐步摸索出一套較為有效的寫字教學“五步法”。
一、看
看就是讓學生觀察,觀察是認識事物的基礎。寫字教學首先要指導學生會觀察字形,弄清漢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在指導觀察時讓學生明確不同結構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如,左右結構的字中有左右對稱的,有左右相背的;上下結構的字有的是下托上,有的是上壓下,有的上下不相讓……各種結構形態的漢字都有規律可循,各有自己的特點,讓學生弄清同一類型漢字的結構特點,歸納出書寫要點,才能幫助他們準確把握書寫規律,為寫好字打下基礎。接著讓學生看筆畫順序及位置,觀察筆畫形態特點,讓學生感受到漢字筆畫的形態之美。指導學生用筆應有輕重之別、快慢之分,體會到要使整個字結構美觀,應在關鍵筆畫的書寫上擺好位置。
二、描
引導學生在“描仿”中實踐美。寫字不能只求正確不求美觀、更不能急于求成。學生觀察后,教師進行范寫并輔以生動簡要的講解,能給學生實踐美以最直觀、最形象、最切實的指導。讓學生從示范中感受到,要體現出漢字筆態美,這時再讓學生進行描字和仿影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使整個書寫過程真正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每寫一遍就鞏固一遍字的結構方法和筆畫的基本寫法。“描仿”實現了學生從領會美到實踐美的飛躍,減小了寫字教學的坡度,增強了學生寫好字的信心,進一步提高了學生對字的審美能力。在此基礎上,學生臨寫就能做到“成字在胸”。
三、寫
學生通過看、描,對字的審美有了一定認識,書寫時就會帶著求美的意識,教師適時教給學生一些漢字筆畫書寫,指導學生書寫每一個筆畫都須經歷起筆、運筆、收筆幾個過程。用筆應有輕重之別、快慢之分。托爾斯泰曾指出:“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根據兒童的認知特點,讓學生對枯燥乏味的寫字有興趣,可把筆畫書寫的方法寓于節奏訓練中,編成順口溜。如寫“橫”時,“落筆輕,行筆暢,收筆回”;寫豎時,“起筆重,行筆暢,收筆提”等,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要求學生做到念口決與做運筆動作協調一致,培養學生的書寫動感和節奏感,初步形成正確的書寫手勢,掌握筆法規律。在學生對漢字書寫的規律初步把握后,同時注意要求學生持之以恒,按規律把字寫正確,寫規范,以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促進學生寫字技能的形成。
四、比
小學生生性好動,好勝心、榮譽感極強,他們總渴望自己的成功能得到大家的肯定。針對小學生這一心理特點,在寫字教學中,我安排了一系列的比賽活動。
1.與老師比。學生寫完字后,讓學生把自己寫的字和老師寫的范字進行比較。這時教師可以走到學生中間進行指導,評價,并適時地說一些善意的“謊言”:小明同學的字寫的真漂亮,比老師寫的都好,某某同學的字寫的比小明寫的還要好。某某同學將來一定會是一名大書法家等。這些善意、夸大其詞的表揚,不但讓學生有了自豪感,更讓學生對寫好字有了自信,提高了寫字的主動性與積極性,為自己學寫字打下良好的基礎。
2.與無言的“老師”比。這個無言的“老師”指的是書中的黑體字,讓學生把老師沒有指導的字,自己仿寫的的字與書中的范字從結構,占位進行比較。對小學生來說,寫好一個字,都有一個由不好到好的過程,這就要求學生不斷地將自己寫的字與范字進行對比,比出差距,找出不足,在“比”中取得進步。
3.與小伙伴比。在寫字教學中,我安排了一系列的比賽活動。如:小組比賽,男女生比賽,全班比賽等。在活動中,對表現好的給予一定的獎勵,對比原來有進步的學生也給予肯定。比賽活動結束后,還進行學生作品展覽。這些活動極大地激發了學生興趣,而且還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培養其審美能力。
五、評
教師運用科學的評價方法,對學生寫的字進行講評,能使學生看到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增強自信心,明確努力的方向。在教學中,我采取了如下方法進行評價:收上學生的作業后,我把學生寫的好的字畫上一朵漂亮的小花,稍好一點的畫上一面紅旗。根本目的是不錯過學生的每一個亮點,對于學生的每一個成功都予以充分肯定。經過一段時間后,讓學生寫完字后在小組內互評,慢慢地學生學會了觀察、審美,讓學生自己給自己寫的字畫花。學生很喜歡這種特殊的榮譽,為了得到這種評語,他們把字寫得認真又仔細,寫字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總之,只要把握《語文課程標準》精神,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學生寫字的興趣,同時教師不斷完善自己的寫字教學方法,寫字教學就一定會獲得成功,學生也一定會妙筆生花。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鞠金莉.扎實推進寫字教學 全面提升學生素養[J].現代教育科學(小學教師),2011,(01).
(責任編輯 曾 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