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斌
【關鍵詞】 班主任;探班;學生;課堂;溝通
【中圖分類號】 G63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19—0043—01
在課間校園廣播舒心的樂曲聲中,我一邊用著早餐,一邊沉浸昨天與班長的交流問題中。班長反映在上周的數學課堂上,有個別學生的聽課狀態極其不佳。他們的行為,既影響了自身的學習,也對班級課堂教學秩序造成了一定的干擾。因此,筆者決定通過探班了解情況。本文在這里所提到的班主任的“探班”,兼具了多種含義,我們可以嘗試多種探班的方法,目的是提高班主任工作的質量和水平。
一、班主任探班的意義
似乎所有從事班主任工作的德育工作者都毫不例外地和“探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而在當前的德育工作中對這一點提及的非常少。“探班”是一種通過“遠取之”的行為,扮演“偵察者”的角色,搜集到通過其他各種方式都無法取得的信息,掌握更多的有用的資料,了解學生學習、習慣、品質情況,采取措施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探班,反映一個班主任對班級工作的重視程度,探班從探視和探望角度來看更折射出對學生的關心和愛護,有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時刻對自己的行為提出嚴格的要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實施“探班”這種教育行為的基本上是班主任,而作為班主任,他既是學科教師,又是班級整體發展的引領者、組織者、指導者,更何況他面對的又是個體差異極其鮮明的少年群體。這些都決定了他不可能只是坐在辦公室通過主觀臆測,或通過自己所負責的一門學科,就能對班級整體發展狀況及每一個學生在每一門學科中的真實情況做出準確的判斷。他需要通過各種途徑和措施才能獲得最真實、有效的信息,“探班”只是班主任獲得此種真實、有效信息的途徑之一。
二、班主任探班的方法
探班要選擇教師反映有問題的課堂,可以輔助性地進行探班,但這時候的探班多半采用故意讓學生發現的方式,以便提高他們課堂的注意力,也有助于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課堂習慣,學生在上課開小差的時候是最容易發現教室外活動的事物,有時候這種探班的效果比課后的談心效果要好得多。
筆者決定上課15鐘后去,因為按照一般規律,在這個時間段內,課堂上主要以教師講授為主,還沒有到課堂討論階段。而且在這個時間段內,每個學生基于自身長期形成的學習習慣而產生的學習行為往往是最真實、最自然的呈現,教師在這個時候所觀察到的學生的課堂學習狀態基本上是準確的。16分鐘后,我到了教室后門邊,還沒定睛注視,耳中就已傳來授課教師嚴謹且富有激情的講解聲和學生整齊的回應聲,并無想象中的嘈雜混亂的情形,我頓時一喜,心中的石頭也落了地。我又向前一步,教室后門是開著的,后排的學生用眼角的余光看見了我,腰板挺得更直了,盯視黑板的目光更專注。幾個趴在桌上的學生不由地直起了身,見此情形,會心的笑意浮現在了我的嘴角,教室中間的中前排學生,情況更好。為了觀察到班長所反映的趙某某的狀況,我又向前兩步,因為他坐在第六排,一眼望去,確實如班長所言,他的學習狀態的確很差,此時他正全神貫注地用塑料膠在前面學生的背上貼著小紙條,全然不知我的到來。看到此景,我的心頓時緊收,怎么辦?老師正在講課,我不可能出聲制止,但不制止,他的這節課勞而無功。并且,如果前面的學生耐不住他的騷擾,處置不當,有可能引發混亂。到那時,別說他們的學習,整個教學進程都會被打斷。我便想了個兩全之策,既不影響課堂教學,有能使趙某某意識到問題。于是,我比平時又多走了兩步。我知道,在越過他們的時候,他必會看到。果然如此,就在我轉身的一瞬間,我們倆的目光碰撞在一起。我清楚自己的眼神里蘊涵著什么——我在他的眼神里看到了慌亂和羞愧——幾乎在同時,他挺起了腰板,手放在了桌上,目光回到了黑板,幾個動作幾乎一氣呵成。但我知道,他的目光雖然在黑板,但心里肯定會忐忑不安,而這也會影響他的聽課。為此,我必須減輕他的心理負擔。于是,我又沖他點了點頭,并伸出了大拇指,我相信他看到了,而且也領會了。這大概就是心有靈犀一點通吧——我該回去了。
三、班主任探班的效果
探班要追求素質教育的效果,養成學生自我管理的良好習慣,哈佛大學的圖書館里有句名言:“超凡的業績來自超凡的自我管理和超凡的控制力”,我希望我們的學生能真正成為“生活的主人”“學習的主人”。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