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林
(西安體育學院體育教育系田徑教研室 陜西西安 710068)
運動能力通常指人參加體育運動或競賽所具備的能力。它是體質、機能、技能、智力和心理等多種能力的綜合。通過訓練要使機體的物質和能量代謝在更高水平上達到新的平衡,對營養物質的需要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合理營養既是運動能力的物質基礎,又是獲得良好運動能力的促進因素。參加訓練或競賽的運動員,機體的新陳代謝更加活躍。如果僅僅通過攝入一般膳食來補償,會造成營養素缺乏而降低運動能力。如糖的補充不充分可導致運動中的低血糖乃至中樞疲勞的發生;蛋白質攝入不足會引起運動中肌肉蛋白質較多丟失,結果造成負氮平衡;大量汗液丟失而不及時補充會引起微循環減少,嚴重脫水,甚至熱衰竭等。
人體的生命活動需要熱能,運動人體對熱能的需求則數量更多、質量更高、組合更合格、針對性更強。糖是供能的主要成分,因此它的補充對機體運動能力的保持及增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因為糖是可以進入血腦屏障的唯一熱能物質,故血糖必須維持在5g(即100mg/100mL左右)才有利于保證腦及神經功能的營養需求。低血糖即可首先引發神經反應,如頭暈、眼花、心率加快等;肌糖則可達到300~500g,是運動中重要的直接能源,當肌糖下降較多時,易造成肌力以及耐力水平下降,尤其對強度<80%、時間>45min的運動影響明顯。因此,賽前應十分重視糖的補充,借以增加體內糖的儲備,這對耐力項目尤其重要。
磷酸肌酸(CP)三磷酸腺苷(ATP)直接供能,在其分解中,去掉一個磷酸根,就能釋放能量。體內靠磷酸肌酸分解,提供磷酸根再合成三磷酸腺苷,因此,可以每天補充磷酸肌酸20~30mg,或多吃含磷酸肌酸較高的生魚及蝦類食品,對無氧無乳酸型代謝會有幫助。
主要是糖元酵解,糖元在無氧的條件下分解為三磷酸腺苷和乳酸,重視乳酸的消除,是加快恢復的一個關鍵。
有氧代謝是在長時間、中、小強度的訓練中的能量供給形式,由脂肪酸+氧→通過三羧酸循環提供能量,它需要提高有氧能力的訓練,才能得到加強。
運動強度與供能類型,簡單的方法可以用心率或血乳酸的變化來區分,請看表1所示。
運動員能量消耗,根據性別、體重及項目的不同,可以達到2000~6000kCal/d。
造成能量不足的原因有:運動量過大,補充數量或質量不足;偏食或因連續緊張狀態、高原訓練期間因缺氧等,引起神經性厭食,造成補充不足;長期降體重或快速減控體重造成攝取食物行為紊亂及食欲下降等。它的危害包括導致體重的非正常下降、抵抗力下降、便秘、貧血、月經紊亂、乏力等,最終引起運動能力下降,甚至產生疾病。
能量不足,更多指糖補充不足,因而影響糖元儲備,其它如運動強度、持續時間、訓練水平與狀態等因素,對糖元儲備也具有較直接影響。
單糖(葡萄糖、果糖)。
雙糖(又叫蔗糖,葡萄糖+果糖)。
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麥芽糖(葡萄糖+葡萄糖)。
多糖(葡萄糖數目不一,如低聚糖-淀粉,又區分為直鏈多糖與支鏈多糖)。

表1 運動強度分類簡單參考指標

表2 賽前補糖的改良糖元負荷法
指攝入50g食物后,血糖>基礎值的水平,與標準類型糖相比較的百分率。受其與消化吸收率相關的各種因素影響。
糖的補充效果受其補充途徑、時間及類型的影響。

肌糖元的作用:在有氧運動時,肌肉做功時的主要能源,其能量釋放的速度比脂肪快。耗竭肌糖元的運動,通常要在60~80%MaxO2/15~30min。一般運動不易耗竭,但是均需要進行適當的補充,才能保持較好的體力。
總熱量是前提→主要營養素要齊全→3大熱能物質比例要適當→進餐時間要考慮生理特點及個人習慣→不可暴飲暴食,不宜盲目過多補充。
運動飲料(Sports drinks),實際上可以稱作復水飲料(rehydration drinks),這種飲料內含有碳水化合物(糖類)和鹽類,可以補充人體在運動時流失的物質。這種效用源于運動飲料中碳水化合物、鉀、鹽和蔗糖的綜合配比,其中的電解質可以比水更有效地為人體補充水分。
最簡單的是用體重來監測,但能同時結合體脂的測量就更為科學。由于訓練的原因體重下降,通常在24~36h恢復。體脂測量的方法有卡尺法、水下稱重法及阻抗法等,現在通行改良的阻抗法,如In body 3.0人體成份儀、手握式歐姆龍體脂儀,均比較簡單、實用和準確。
補充糖后,體內會產生胰島素分泌增加,30min達到最高點,反而使血糖下降,轉至肌肉合成肌糖元。因此,應避免在賽前30~45min補糖。補糖的最佳時間是賽前即刻,可使腎上腺素等分泌增加,胰島素下降,賽前5~10min最好;或者在賽前1~2h亦可。補糖量>2g/kg,可能會產生惡心、胃部不適等,最好為1g/kg左右。補充高糖時,糖的利用率反而下降,75g時,75%被利用,>100g時,利用率明顯下降。另外用等張糖(5%),心率降低,有利于心血管功能;而用高張糖,心率會加快,不利于心血管功能。
目的是減少肌糖元消耗,保持肝糖元。一般喝5%~10%含糖飲料,葡萄糖可占4%~8%,也可用低聚糖,因其滲透壓和甜度均較低,故濃度可達到20%,也可補充巧克力,但要避免用產氣的飲料。
最好是盡快補充,因為頭五小時體內糖元合成酶的活性最高,前兩小時可補到50g/h,同時加入一定鈉鹽,可促使糖吸收和肌糖元恢復,以利次日比賽或訓練。但短時運動則無必要。
賽前補糖的改良元負荷法如表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