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由慶祝 姜 宇 彭 飛 李晨夕
推進“五大產業”打響脫貧攻堅戰
文/由慶祝 姜 宇 彭 飛 李晨夕
黑龍江省蘭西縣是多年的國家級貧困縣。近年來,蘭西縣結合自身縣情實際,把推進農區現代化建設的立足點落在推動亞麻、民豬、蔬菜、“互聯網 +”、文化旅游等“五大產業”上,使其得到了快速高效發展,成為強縣富民和精準脫貧的強勢引擎,為2018年與全省同步建成小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蘭西縣是我國著名的“亞麻之鄉”。今年,該縣通過引進資金、技術,組建合作社,推行工廠化基地發展模式,轉化種麻技術成果,補齊原料供應基地短板,拓展荷蘭、德國以及俄羅斯亞麻原料供應業務。引入哈麻、圣龍和哈爾濱陽光眾益項目,上馬亞麻籽油、亞麻酸生產項目,重組域內50戶麻編企業,打造亞麻終端產品集群發展模式。此外,打造中國亞麻行業中心區,組建亞麻產業商會,叫響“蘭亞”中國馳名商標。預計到2020年,工廠化年種植亞麻15萬畝,亞麻產品交易額達到60億元,產值突破100億元,財政稅收實現1億元,創造就業崗位超過6萬個,從業人員人均增收5萬元。
蘭西獨有的全國優秀地方豬種——“東北民豬”以其繁殖力高、耐粗飼、肉質好等一系列優良特性,位列世界種豬排行榜第四位。近年來,蘭西依托民豬“原始自然、營養保健、肉鮮味美、綠色安全”的獨有種質資源優勢,于2002年注冊了“黑珠”牌民豬肉類商標標識,獲得農業部無公害產地、產品和“蘭西民豬”地理標志認證。通過大力實施“育在場上、繁在點上、養在戶上”的運作模式,為民豬產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基地支撐。目前,蘭西縣已建成年出欄1萬頭以上的東北民豬養殖示范園區10個,養殖專業戶發展到510戶,規模場達230戶,工廠化、標準化飼養量達到57.5萬頭,全縣生豬年均養殖量達到了180萬頭,商品量達到100萬頭。
蘭西縣順應健康、綠色的消費需求,全力激活瓜菜成長要素,打造菜籃子工程。榆林、紅光、蘭西鎮等設施蔬菜生產區正式建成,水稻智能催芽大棚實現二次利用,全縣棚室蔬菜生產面積達到了1.5萬畝。截至目前,全縣各類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已發展到70個,入社農戶3500戶,規模經營蔬菜種植面積6萬多畝;蔬菜種植大戶發展到400多戶,種植面積4萬多畝。
與此同時,蘭西縣把“互聯網+產業”作為助推促農增收重大課題加以謀劃和推動。在推進“互聯網+農業”方面,利用農業物聯網、大數據分析,推廣“互聯網+綠色農業示范基地”多元主體建設模式,創辦大學生創業基地。在推進“互聯網+金融”方面,對接京東、螞蟻金服等金融服務平臺,以眾籌、P2P信貸等融資模式,破解企業資金瓶頸。
林雨花溪農產品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鄒德剛表示:“蘭西發展互聯網+產業,為我們‘農字號’企業實現由種得好向銷得好轉變提供了有效平臺,目前,我們的網店運行良好,我們的產品乘著互聯網的翅膀,從呼蘭河畔飛向了全國各地。”
蘭西縣還精心打造傳統文化、休閑養生、民俗風情、宗教文化、金源文化五張名片。圍繞百里拉哈山旅游觀光帶,重點推進養生基地、休閑度假村、農家客棧、土特產購物中心建設;開發“三線五區十八景點”,重點打造神農酒業工業風景區、樂姆農業公司風景區、雪龍黑牛養殖區、高爾夫球場、騎馬場、生態農業觀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