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楊秋意
大胸懷方能贏大業
本刊記者 楊秋意
第一次見孫君庚是在洛陽理工學院會議室的伏牛山扶貧開發研討會上。當他發言時,語氣沉穩,思路清晰,不拉雜,20分鐘的演講慷慨激昂。他提出未來是生態鏈的競爭,不是產品的競爭,由此吸引了我。
再見孫君庚,是在他的公司。中年的他有著南陽男人的穩重,靦腆中透著睿智。我上來打亂他的思路,故意不按原來的采訪計劃“出牌”,隨性而問,他似乎有些慌亂,但還是語出驚人。我們談到農業的供給與市場的需求,談到計劃經濟、訂單農業,他說現在以色列又要回到計劃經濟,倒過來,根據市場需求分配種什么。
孫君庚說自己這一生只做了兩件事,萬丈紅塵,只追了系花(他的妻子);千秋大業,只做了面條。因為深愛著家人,大學畢業后他告別了文藝青年的清傲,奮力拼搏,力爭事業有成,使家人幸福。這是男人的擔當與責任。孫君庚要把掛面做到極致,用真正的工匠精神,九道輥壓,使面條筋道細膩。一個面食企業竟然成立面條研究所,可見其不凡的氣度,他不但要健康美味還要樣式新包羅面業大全,最主要的是細細的面條還要有情懷,什么情懷?念家的情懷。2016年1月,孫君庚把想念掛面的廣告做到了紐約時代廣場上,這樣的氣魄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他的廣告語是家的召喚。想念,不如見面。故鄉的味道在召喚,海外的游子吃著想念掛面時,一定是懷著對家鄉的萬種深情。
這就是孫君庚,他能把企業品牌與家國情懷融為一體。有這樣的氣度,也就難怪想念掛面成為中國馳名商標,穩居中國掛面十強,并在2015年天貓“雙十一”期間,交易量奪得全國面條類項目冠軍。線上線下,孫君庚用他的敏銳捕捉著時代變化的每一個商機。這與他當年騎著自行車沿街推銷掛面的經歷有關,正是這種走街串巷深入最“前線”的銷售,教他最懂市場,最懂消費者的心聲。
從2000年南陽市突降暴雨,導致經銷商的掛面被淹,他果斷用30萬元從經銷商手中換回濕面,在危機中建立誠信,站穩南陽市場,到他進軍洛陽,改變戰術,以優質多品種來掃街贏得人心,再到如今的生態種養加產業鏈,真正從源頭上生產優質掛面。這種以誠信贏市場到向外攻城略地再到生態綠色理念的發展規劃,無不透著孫君庚高遠的智慧與胸懷。
一個不斷學習的人,將永遠立于不敗之地。孫君庚居于南陽盆地,卻并沒有讓自己的思維困于盆地之內,他善于學習,敢于搶抓機遇,用“互聯網+”思維,與時俱進,開拓進取,借助電商平臺,“一帶一路”,已將想念掛面賣到全世界的34個國家。
對于未來,孫君庚一邊布局國內攜手牧原股份及生態農業合伙人,構建生態垂直產業鏈,實施主食產業化工程,建設面業產業集群,讓世人吃出健康來;一邊把步子邁出去,到意大利收購面條加工企業,講好面條故事給世界聽,讓中國面條成為國人驕傲。
這就是一個率性的孫君庚,埋頭做掛面,做好掛面,用情懷贏得人心。中國實業正因為有這樣的堅守與智慧,才不會落后于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