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基于批評性話語分析的網絡語言暴力研究框架

2017-02-07 04:01:16劉文宇
關鍵詞:語言研究

劉文宇,李 珂

(大連理工大學 外國語學院,遼寧 大連116024)

基于批評性話語分析的網絡語言暴力研究框架

劉文宇,李 珂

(大連理工大學 外國語學院,遼寧 大連116024)

在綜述網絡語言暴力研究現狀的基礎上,識別了當前兩種主流研究范式并指出了其各自的不足。為了彌補當前研究在中觀層面的關注不足,提出了網絡語言暴力的批評性話語分析研究視角與框架。該框架利用微觀層面互聯網語篇分析來重構中觀層面網絡語言暴力的事件—過程,同時結合宏觀層面的社會情境來展現“暴力的語言”向“語言的暴力”演變背后的驅動機制和社會操縱過程,可為下一步的網絡語言暴力研究提供啟示和引導。

批評性話語分析;網絡語言暴力;污名化;網絡欺凌;人肉搜索

一、引 言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社交媒體、網絡游戲平臺和視頻網站的快速發展,網絡語言暴力(cyber language violence)現象日趨嚴重。網絡語言暴力是以網絡為媒介對他人或群體所進行身心上的傷害,包括謾罵、歧視、詆毀、藐視、嘲笑、騷擾、攻擊、侮辱、欺壓、色情、性歧視等行為。2014年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在一項民意調查中發現,40%的成年互聯網用戶曾遭到網絡暴力;而18—24歲的青少年用戶群體中,約有70%的人遭受過網絡暴力[1]16。作為一種新的社會問題,網絡語言暴力引起了學界廣泛關注并日益成為研究熱點,但目前的研究多集中于社會學和社會心理學領域,鮮有從語言學角度進行網絡暴力問題的研究出現。

網絡暴力多以暴力語言為載體實現,因此從語言角度分析網絡暴力行為是一種直接了當的方式,而批評性話語分析可為此提供有力支撐。批評性話語分析旨在研究話語實踐與權力和意識形態之間的關系,揭示語篇如何源于社會結構和權力關系,又如何為之服務[2]1。因此,通過關注網絡語言暴力事件中的話語實踐和語篇,運用批評性話語分析,有助于識別網絡情境下暴力語言的實施、確認、復制和強化過程,并揭示這一過程背后的社會互動關系和社會操縱過程,從而為網絡語言暴力提供一個新的研究視角和思路。

二、網絡語言暴力的研究現狀

網絡語言暴力表現形式多樣,其中污名化(stigmatization)、網絡欺凌(cyberbullying)與人肉搜索(cyber manhunt)現象是最主要的三種形式。

(一)污名化研究

污名化是主要存在于群體間的網絡語言暴力現象。“污名”一詞最早由美國社會學大師Goffman在Stigma:NotesontheManagementofSpoiledIdentity一書中提出[3]3。近年來,社會心理學家嘗試從社會認知角度探究人們如何建構類別,并將這些類別與定型聯系起來,讓學界對污名內涵有了更深認識,并促使污名的概念與特征發生重大轉變。在污名化發生的社會經濟與政治背景中,權力不平衡引發了差異識別、定型建構、對被貼標簽群體的限定,以及“否定”“拒絕”“排斥”與“歧視”等社會控制機制運行。因此,污名化對權力運作的依賴被認為是與其內涵相關的第五要素。與此同時,Link & Phelan強調指出,“權力”引發“標簽化”“定型”“排斥”“地位喪失”與“歧視”等控制機制共同出現則會導致污名[4]377。如果單以“標簽化”和“定型”兩個認知要素來定義污名,會導致諸如律師、政治家、白種人等群體也被誤當作污名化群體。因此結合“權力”、“地位喪失”與“歧視”來界定污名化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污名化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社會學與社會心理學領域。社會心理學學者偏好測量污名者的認知過程、感知與定型;而社會學學者更多強調社會過程、權力與歧視。主要的研究方法有:①統計分析的方法。該方法大多采用隨機抽樣,選取幾百名或上千名不等的青少年群體、特殊病人群體為研究對象,并利用社會距離量表修正版等工具收集相關數據,進行相應的數理統計分析。例如,Butler & Gillis和Latner & Stunkard分別探討青少年對自閉癥、肥胖、厭食癥等群體污名化看法及其看法引發的原因[5]742[6]453。②擬劇論(Dramaturgical Theory)的方法[7]1348-1349。該方法主要用于研究網絡社區活動,污名化個體所屬網絡社區被比作“幕后”空間,社區成員在此空間中躲避社會負面評價。此類研究結果表明社區患者疾病及患者網絡表現與社會對該網絡群體的保護力度、污名化抵制程度密切相關。污名經歷會對社區患者心理、身體造成有害影響,甚至會持續加重患者病情。③文本分析法。該類方法主要對社會媒體中的文本或符號進行分析,從而揭示污名化背后的社會過程。例如吳林隱和王斌通過典型網貼文本分析,發現惡搞、戲謔、人身攻擊乃至集群性的網絡暴力已經成為互聯網污名化中國足球的常態特征,而網絡表達的群體極化又讓污名現象進一步加劇,并最終左右互聯網足球評價輿論場[8]116。針對特定弱勢群體,羅彥杰以老人與失智患者為受污名者,通過Pan & Kosicki的第四種符號設計“修辭結構”對四家報紙76則新聞報道符號分析,表明老人與失智者的社會身份負面居多,媒體在老人與失智患者污名化過程中至少扮演“貼標簽”與“負面定型塑造者”等兩種角色,無形中建構了老人與失智者社會身份[9]12-18。“貼標簽”等同于運用詞和修辭(即符號)的表達過程;負面定型則相當于使用某些框架來報道老人與失智新聞。

(二)網絡欺凌研究

網絡欺凌,亦稱網絡傷害、網絡欺負,是網絡空間情境下個體或群體之間網絡語言暴力的主要方式。網絡欺凌常見的發生渠道包括即時消息、電子郵件、社交網站、在線游戲等;常見的表現形式主要有言語辱罵、脅迫拍照、背后中傷、偽裝身份四種類型[10]26。愈來愈多證據表明網絡欺凌與校園環境密切相關,其施加者多為中學生,且該行為在英國、美國、加拿大、日本、中國等各國范圍內都較為普遍。

研究早期,研究者曾采用扎根理論,結合焦點小組引導青少年在寬松、無威脅環境中表達自己對網絡欺凌的看法與見解,進而探究該現象的復雜性。近年來,網絡欺凌研究者大多通過自填式問卷、李克特五點式量表、精神病態量表(Psychopathic Traits Inventory-Short Version)[11]563,對以互聯網和手機為媒介的欺凌頻率進行相關心理和行為結構測量;利用縱向設計方案揭示與網絡欺凌行為相關的諸多風險因素。研究著重探討以下兩類關系:(1)網絡欺凌與性別、年齡、技術使用、父母干預與安全等各因素間的關系。研究結果表明:參與網絡欺凌的學生比其他學生表現出更明顯的暴力傾向,每天使用電腦時間更長或將社交賬戶密碼告知過朋友;網絡欺凌與學生成績不佳、逃課及課堂表現等呈現正相關關系。網絡欺凌中既是施加者又是受害者的青少年學業成績更糟,顯現更多行為問題[12]22;(2)主動欺凌、被動欺凌、欺凌與網絡欺凌間的關系。該類關系研究表明網絡欺凌易對受害者產生焦慮、孤獨、抑郁等負面心理影響。其中,Hinduja &Patchin與Wright & Li應用廣義緊張理論(General Strain Theory)解釋欺負與網絡欺凌間關系[13]72。廣義緊張理論認為積極激勵因素缺失、目標阻滯、經歷欺負等消極刺激因素的出現均能引起壓力,個體的緊張和壓力是引起憤怒與挫敗的原因。當壓力產生時,部分人可能會借違法犯罪或者欺凌去解決問題。因此,欺負作為消極刺激之一,可能導致青少年利用網絡欺凌等不當方式緩解壓力或其他消極情緒。由于近年網絡欺凌測量工具多由研究者自行設計,且缺乏信度和效度檢驗,使得現有測量工具缺乏科學性和系統性。

(三)人肉搜索研究

與污名化、網絡欺凌不同,“人肉搜索”根植于中國的社會文化語境,是網民運用人際關系,借助于網絡這一匿名平臺,一人發動搜索,眾網民從不同途徑進行挖掘,從而獲得某人的具體信息,并將其公布于網絡的搜索方式。人肉搜索主要通過網民提問、跟帖等方式來獲取搜索結果。由于我國《侵權責任法》對于網絡服務提供者尚未做詳細分類,匿名性網絡空間搜索者的身份缺失以及網絡群氓盲從心理使得中國式“人肉搜索”興盛起來。

人肉搜索過程中,原本為了獲取答案的搜索行為演變成了“話語”事件,這使得人肉搜索成為網絡空間情境下群體與個體之間網絡語言暴力的主要方式。人肉搜索中話語的生產性力量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對事件的建構作用。在搜索過程中,網民跟帖建構了一個社會事件,其中包括某種“社會關系”、某些人的“社會身份”以及某種“知識和信仰體系”。人肉搜索在事件建構過程中制造了一種“權力不平衡”,網民群體對社會個體的全景監控、群體攻擊,導致被搜索對象處于非常弱勢地位。被搜索對象及家人在“理虧”心理作用下只能示弱、道歉和求饒,這在一定程度上又助長了暴力。另一方面,這種權力壓制其他話語。在“人肉搜索”中,當網民形成近乎一致的意見后,如果有人提出反對意見,會被認為與被搜索者同盟,也會遭遇斥責或搜索,進而對事件評價形成所謂道德“輿論”。美國社會學家 Smelser認為,集體行為理論對人肉搜索行為具有較強解釋力[14]4-22。集體行為是人類群體在“夸張”觀念指導下進行的“非體制化”行為,往往缺乏耐心,具有侵犯性。人肉搜索是網絡集體行為的一種特別類型,主要發生于虛擬網絡空間。總體上講,網民群體的人肉搜索行為以一種自我賦權的形式,扮演了諸如真相探索者、社會規范執行者、公權力監督者、文化批判者以及助人為樂者等重要的社會功能角色。但人肉搜索過程的暴力現象比較嚴重,民族主義、文化教育以及道德事件表現得最為突出。值得注意的是,謠言和暴力似乎是一對孿生兄弟,其共同出現的幾率較高。在人肉搜索事件中,網民的行為遵循“緊急規范”的指導,這種“緊急規范”是高度“情境性的”,正義、憤怒致使謠言和侵犯性的言行具有一定程度的合法性。

三、當前網絡語言暴力的主要研究范式與不足

通過對既有文獻的梳理發現,網絡語言暴力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層面:第一,個體價值和社會價值的沖突;第二,社會階層(群體)之間的沖突;第三,個體與個體之間的意見、言論和價值不合引發的沖突;第四,現實世界中的沖突遷移到網絡上,并使之擴大化。圍繞上述四個層面,當前的網絡語言暴力研究可歸納為以下兩種研究范式:

(一)網絡語言暴力的行為主義范式

這一視角主要是從行為主義應用心理語言學角度研究網絡語言暴力,將網絡語言會話過程作為語篇,研究其文本和對話過程,重點是社會環境下語言和思想的發生、情緒和表現[12]64。該范式多采用實證主義研究方法,以不同類別的學生或社會群體為研究對象,研究網絡語言暴力條件下“網絡”對人的需要、認知過程、發生機制等方面的影響及后果。這一范式主要用于研究網絡暴力、攻擊、欺凌、騷擾等,具體包括網絡環境下的視頻游戲中的性騷擾和歧視。網絡語言暴力的行為主義范式主要是從微觀層面研究互聯網(包括社會媒體、自媒體、網絡游戲、網絡視頻等)與暴力有關的語言需要、行為等對個體或群體的影響和因果關系。

(二)網絡語言暴力的情境—互動范式

這一視角主要是從社會學角度研究網絡語言暴力在網絡社會語境與網絡語言運用之間的作用關系,主要包括三類理論:一是結構論,該理論將語言結構和社會結構關聯起來,從而研究網絡語言暴力背后的語言結構和社會結構之間的關系,并將語言結構(將語言理解為人類社會聯系的網絡)投射到社會結構中去尋找網絡語言暴力的社會原因,其本質是建立在社會角色和階層分析基礎上的分析范式;二是功能論,該理論將網絡語言暴力的研究歸因于不同情境下,語言發揮著不同功能,從本質上功能論是結構論的一個細分,即將社會結構進行分類并將其轉換為情境變量,從而尋求網絡語言的社會功能差異化[15]114;三是符號互動論,認為社會是人際符號互動的產物,把語言放到社會互動過程中去研究它的發展及其社會功能,該理論更加突出網絡語言的價值和功能,將網絡暴力的來源理解為語言和文本的符號互動,即一種符號暴力,比如污名化、謠言、侮辱等等[16]22。網絡語言暴力的結構—功能論和符號互動論的研究層面,主要是從宏觀層面研究互聯網與暴力有關的語言結構、功能、互動及其對社會的影響和作用,主要研究方法包括社會網絡分析、語義網絡分析等。

總體上講,現階段的網絡語言暴力研究主要參照的是行為主義研究范式或是情境—互動范式。然而,上述兩類研究范式對于網絡語言暴力這一新興的研究主題,從研究方法論上講,均具有某種程度上的先天不足。其中,行為主義范式的特點是將語言暴力作為一種外生變量,即客觀存在,然后研究語言暴力如何對青少年、女性、社會弱勢群體、名人等造成影響,其核心并不是語言本身,而是行為及其后果,這類研究因過于微觀化,對于語言自身的解釋能力不足。結構功能論和符號論的研究范式,突出了語言的價值和作用,但這類研究著眼于宏觀層面(結構和功能)的研究,將語言作為一個“黑箱”,從而希望能夠建立新的社會秩序,這對于從語言學或社會語言學角度,顯得過于宏大。

四、網絡語言暴力研究的批評性話語分析視角與框架

網絡暴力的載體是暴力語言,因此從語言角度分析網絡暴力是一種直接有力的方式,而批評性話語分析恰好能為其提供有力支撐。一方面,批評性話語分析探索的是話語實踐、事件和語篇與更廣闊的社會文化結構、關系和過程之間的因果關系[2]2,因此批評性話語分析能夠貫穿并連接微觀的語篇、中觀的話語實踐和宏觀的社會情境三個層面,彌補行為主義范式過于微觀和情境—互動范式過于宏觀的不足。另一方面,行為主義范式在歷史上曾受到表征危機的強烈困擾,而批評性話語分析恰是為了解決表征危機而出現的,因此從研究方法上來講,有利于避免行為主義范式研究效度先天不足的問題。因而批評性話語分析可以為網絡語言暴力研究提供一種新的研究視角和分析工具。

(一)批評性話語分析

批評性話語分析扎根于語言學、社會學、社會心理學、認知科學等眾多學科,主要從語言學角度進行社會分析。該研究從某一社會問題出發,采用跨學科和超學科的研究方法,通過話語、過程、社會、實際問題分析以及分析者對分析過程的反思,并通過確定、消除解決問題的障礙來完成分析[17]78。在批評性話語分析中,“話語”既可以是一個歷史性事件、一個政治策略,也可以指與敘述、文本、演講、主題相關的對話、語言等。批評性話語分析以話語觀為出發點,將話語視為多維度、多模式、多功能現象,在語言學、互文、歷史、社會及情景語境中進行解構和研究,以某種特定方式進行社會設定與社會建構[18]279。與此同時,話語被描述成社會實踐,能夠反映話語事件與情境、機構、社會結構之間的辯證關系,并藉此建構情境、社會身份、人與人、人與群體以及群體與群體間的關系。從批評性話語分析視角來看:語言是一種社會實踐,反映現實并操縱社會過程;語言與價值觀念、宗教信仰、權力關系相互影響;語言的使用可以促使話語改變和社會變革[19]22。批評性話語分析從“主體—結構”和宏微觀尺度兩個維度可以大致分為社會認知方法、定因分析方法、社會行動者方法、語料庫—語言學方法、話語—歷史觀方法、辯證—關系方法等六種典型研究途徑。

(二)基于批評性話語分析的“事件—過程”中觀研究視角

在批評性話語分析研究方法中,網絡語言暴力可從兩個方面來理解:一個是作為語言的暴力(violence as language),另一個是作為暴力的語言(language as violence)[20]16,同時網絡語言與網絡暴力可以形成相互轉換的事件和過程,進而采用 “事件—過程”的中觀視角來研究網絡語言暴力。該視角實質是從沖突理論出發,將網絡語言暴力看作參與人(或群體、社會)所受環境刺激與行為反應(事件),并把社會心理物理過程(psychophysical mechanism)視作“事件”的決定因子。網絡語言暴力行為可以作為一種文本或語篇,展現網絡中參與人的認知、價值、興趣、態度、偏好,以及行動者的群體或階層屬性,并在群體、階層差異和沖突條件下,通過文本或語篇作為“事件”表達這種沖突,利用其發生和轉變的“過程”展現文本和語篇的價值和功能。同時,在網絡情境下,分析群體對價值沖突需求如何進行反應和互動。該視角對于研究網絡語言暴力中語言和文本的關系和變化,打開“語言”的“黑箱”,具有很好的理論價值。與當前國內外研究者的宏觀“情境—互動”范式和微觀行為主義范式不同,采用“事件—過程”視角研究網絡語言暴力,更多是從中觀層面研究暴力事件中參與人之間的價值沖突、關聯及其演化過程。因此,批評性話語分析視角的“事件—過程”范式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和實用價值。

(三)網絡語言暴力的批評性話語分析框架

在基于批評性話語分析的“事件—過程”中觀研究視角下,融合Fairclough、Wodak和Foucault的話語分析理論思想,形成了網絡語言暴力的批評性話語分析框架(如圖1所示)。

圖1 網絡語言暴力的批評性話語分析框架

(1)該框架包含從微觀到宏觀的三個層面,分別對應著批評性話語分析的三個核心概念:語篇、話語實踐和社會情境與社會語境;并體現了批評性話語分析的核心邏輯,即系統地探討話語實踐和語篇與權力和意識形態之間的關系,同時結合社會結構和語言結構來解釋權力與意識形態對網絡語言暴力所施加的隱蔽影響。

(2)在批評性話語分析的視角下,宏觀層面的社會情境與社會語境被進一步結構化為一般意義上的話語、權力與意識形態之間的關系,以及語言結構與社會結構之間的對應關系。上述兩類關系會對互聯網情境下話語實踐(也就是網絡語言暴力)產生潛在的影響,體現為權力和意識形態對社會互動的操縱過程。

(3)網絡語言暴力作為一種話語實踐,可以從暴力的語言和語言的暴力兩個層面來理解,在框架中,暴力的語言對應著微觀層面的語篇,語言的暴力對應著中觀層面的事件—過程。暴力的語言(語篇)和語言的暴力(事件—過程)構成了網絡語言暴力話語實踐的一體兩面,二者相互對應且可以相互轉換。其中,暴力的語言表現為一種文本、表情、圖片、視頻、音頻等等,可以反映出互聯網話語生產者的認知、價值、偏好,以及行動者的群體或階層屬性。上述暴力語言的實施、復制和強化的過程,容易對互聯網話語消費者(個體或群體)形成強烈刺激,引發個體和群體之間對立沖突以及新一輪的暴力語言回應,形成正反饋并導致事件升級,造成嚴重的社會負面后果,致使暴力的語言逐步演化為語言的暴力。這一過程背后的認知、價值、意識形態等沖突以及事件操作過程,則隱藏在互聯網的話語和文本語篇中被保留記錄下來。因此,通過對互聯網話語和文本語篇的批評性話語分析,可以重構網絡語言暴力的事件—過程,并揭示個體或群體沖突背后的沖突關系與變化,同時展現權力與意識形態潛在影響下的社會操縱過程。一方面有利于通過識別網絡語言暴力背后的驅動機制和社會操縱的關鍵點,提出有效的干預策略;另一方面通過揭示網絡語言暴力中語言和文本的關系和變化,打開“語言”的“黑箱”,展現文本和語篇的價值與功能。

(4)話語是一種社會實踐,雖然其特點取決于社會結構,但話語又反過來影響甚至建構社會現實。從框架大的邏輯循環回路來看,這一邏輯體被結構化為:權力和意識形態對話語實踐產生潛在影響,具體表現為暴力的語言向語言的暴力演進,其導致的后果會產生相應的社會影響,當社會影響積累到一定程度后,有可能引發社會結構的變革和社會語言結構的變化,從而完整地描述了二者之間的相互影響關系。

五、結 語

網絡語言暴力隨著互聯網普及率的不斷提高而日益嚴重,具體表現為污名化、網絡欺凌與人肉搜索等多種形式,對個人與社會均造成了一系列的負面影響,已然成為了一個普遍性社會議題,亟待進行深入的研究。

(1)通過對一系列國內外文獻的梳理發現:①污名化、網絡欺凌等網絡語言暴力相關概念較難界定、缺乏合理的行為判定標準,學界尚未形成完全統一的定義;②研究范圍較狹窄,主要集中于青少年群體以及特殊病人群體,對特殊行為人群和特定弱勢群體關注不夠,且忽視了當前社交媒體媒介下的性別、種族以及地域污名化現象;③當前網絡語言暴力研究的兩種主流范式為行為主義范式和情境—互動范式,但前者研究過于微觀化,對語言自身的解釋能力不足,后者則過于宏觀,將語言作為一個“黑箱”,無力揭示話語實踐中的過程與變化。

(2)批評性話語分析為網絡語言暴力的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通過在中觀層面引入事件—過程的分析方式,提出了基于批評性話語分析的網絡語言暴力研究框架。該框架將批評性話語分析的研究邏輯引入到網絡語言暴力研究中來,同時在中觀層面上將網絡語言暴力的話語實踐結構化為一個“暴力的語言”向“語言的暴力”進行逐步演變的過程,有利于彌補當前兩種主流的研究范式(行為主義范式和情境—互動范式)在中觀層面上的鴻溝,可以為下一步的網絡語言暴力研究提供理論啟示和引導。此外,該框架兼顧了網絡語言暴力研究在概念層面上的結構化與批評性話語分析操作上的柔性,可以為具體的網絡語言暴力批評性話語分析提供研究操作上的借鑒。

[1] Gentile D.A.MediaViolenceandChildren:ACompleteGuideforParentsandProfessionals[M].ABC-CLIO,2014.

[2] 辛斌,高小麗.批評話語分析:目標、方法與動態[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3(4).

[3] Goffman,E.Stigma:NotesontheManagementofSpoiledIdentity[M].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Hall,1963.

[4] Link,B.G.& Phlan,J.C.Conceptualizing Stigma[J].AnnualReviewofSociology,2001(27).

[5] Butler,R.C.& Gillis,J.M.The impact of labels and behaviors on the stigmatization of adults with Asperger’s Disorder[J].JournalofAutismandDevelopmentalDisorders,2011,41(6).

[6] Latner J.D.& Stunkard A.J.Getting worse:the stigmatization of obese children[J].ObesityResearch,2003,11(3).

[7] Yeshua-Katz D.Online Stigma Resistance in the Pro-Ana Community[J].QualitativeHealthResearch,2015,25(10).

[8] 吳林隱,王斌.中國足球互聯網污名化現象研究——對三個典型案例的分析[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7(5).

[9] 羅彥杰.老人、失智與污名:新聞報道如何建構受損身份[Z].中華傳播學會2015年會,2015.

[10] 師艷榮.日本中小學網絡欺凌問題分析[J].青少年犯罪問題,2010(2).

[11] Orue I.& Andershed H.The Youth Psychopathic Traits Inventory-Short Version in Spanish Adolescents—Factor Structure,Reliability,and Relation with Aggression,Bullying,and Cyber Bullying[J].JournalofPsychopathologyandBehavioralAssessment,2015,37(4).

[12] Hemphill S.A.,Tollit M.,Kotevski A.,et al.Predictors of Traditional and Cyber-Bullying Victimization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Australian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J].JournalofInterpersonalViolence,2014.

[13] Hinduja S.& Patchin J.W.Cyberbullying:A review of the legal issues facing educators[J].PreventingSchoolFailure:AlternativeEducationforChildrenandYouth,2011,55(2).

[14] Smelser N.J.TheoryofCollectiveBehavior[M].Quid Pro Books,2011.

[15] Hyland,K.Genre:language,context and literacy[J].AnnualReviewofAppliedLinguistics,2002(22).

[16] Bourdieu,P.LanguageandSymbolicPower[M].Cambridge,MA:Hardward University Press,1991.

[17] 武建國.批評性話語分析:爭議與討論[J].外語學刊,2015(2).

[18] Fairclough,N.& Wodak,R.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A].In T.A.van Dijk(ed.).DiscourseasSocialInteraction[C].London:Sage,1997.

[19] Wodak,R.& Meyer,M.(Eds.).MethodsofCriticalDiscourseStudies[M].London:Sage,2015.

[20] UNESCO.Language as Violence,Violence as Language[J].TIG Magazine,2006.

[責任編輯:張樹武]

A Research Framework for Cyber Language Violence Based on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LIU Wen-yu,LI Ke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alian 116024,China)

Based on the overview of cyber language violence research,the predominant behavioral and context-interaction paradigms have been identified and distinguished.In order to supplement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two paradigms for meso-level research,we accordingly propose a critical-discourse-analysis perspective of cyber language violence and construct a research framework.In this framework,the Internet discourse analysis at micro-level is utilized to reconstruct the event-process of cyber language violence at meso-level.Meanwhile,integrating the social context at macro-level,we unfold the driving mechanism and socially operational process in whichlanguageasviolencegradually evolves intoviolenceaslanguage.This framework may guideline the forthcoming researches theoretically and methodologically.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Cyber Language Violence;Stigmatization;Cyber Bullying;Cyber Manhunt

10.16164/j.cnki.22-1062/c.2017.01.017

2016-11-16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15BYY057)。

劉文宇(1971-),男,遼寧錦州人,大連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李珂(1985-),女,河南南陽人,大連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碩士研究生。

H0-05

A

1001-6201(2017)01-0119-06

猜你喜歡
語言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2020年國內翻譯研究述評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語言是刀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30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讓語言描寫搖曳多姿
新版C-NCAP側面碰撞假人損傷研究
多向度交往對語言磨蝕的補正之道
累積動態分析下的同聲傳譯語言壓縮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韩免费| 免费毛片全部不收费的| 四虎在线观看视频高清无码| 五月婷婷伊人网| 亚洲二三区|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亚洲三级成人| 美女国产在线|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 | 中文成人在线| 91麻豆精品视频| 97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久久| 亚洲有无码中文网| 亚洲视频a|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婷婷综合色一区二区| 麻豆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99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 国产噜噜在线视频观看| 亚洲一级色| 色屁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国产| 亚洲一区二区约美女探花| 女人一级毛片| 亚洲婷婷六月| 好紧太爽了视频免费无码| 一本色道久久88| 久久黄色免费电影| 亚洲成人播放| 国产精品密蕾丝视频| 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男女性色大片免费网站| 欧美亚洲一二三区| 国产香蕉在线| 高清无码一本到东京热| 久久亚洲高清国产| 一级一级一片免费| 欧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99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一级做美女做受视频| 中文一区二区视频| 免费AV在线播放观看18禁强制| 亚洲黄网视频| v天堂中文在线| 国产福利2021最新在线观看| 亚洲无码37.| 99九九成人免费视频精品 | 国产精品第页| 国产精品尹人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资源|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野外拍在线| 高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免费毛片全部不收费的| 一级看片免费视频| 91精品视频播放| 野花国产精品入口| 色吊丝av中文字幕| 国产一级精品毛片基地| 黄色网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高清在线精品|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 久久亚洲高清国产| 99在线视频免费| 五月天丁香婷婷综合久久| 亚洲 日韩 激情 无码 中出| 日韩在线播放中文字幕|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软件| 日韩麻豆小视频| 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久久| 国产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色综合| 99在线视频网站| 国产成人福利在线| 久久伊人色| www.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99热这里只有成人精品国产| 操国产美女| 伊人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爱91| 国产亚洲精品在天天在线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