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寧
關鍵詞:數字期刊;高校圖書館;期刊閱覽室
摘要:文章對數字期刊時代高校圖書館期刊閱覽室的利用現狀進行了研究,論述了數字期刊帶給高校圖書館期刊管理工作的變化,提出圖書館要從改善館藏資源結構、優化資源管理模式和服務模式三個方面著手,積極應對數字期刊帶來的沖擊,實現高校圖書館期刊管理工作的科學發展。
中圖分類號:G258.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7)01-0038-02
數字期刊作為傳統紙質期刊與現代信息技術相結合的產物,已成為人們獲取知識、消遣娛樂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個重要工具,以中國知網(CNKI)、萬方數據庫等為代表的數字期刊供應商更使數字期刊的生產、銷售成為一個產業。近年來國民閱讀率雖然持續降低,但數字閱讀占比卻持續上升,2016年第十三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2015年我國成年國民期刊閱讀率為34.6%,較2014年的40.3%下降了5.7%,但數字化閱讀方式的接觸率為64.0%,較2014年的58.1%上升了5.9%[1],數字化閱讀的覆蓋面和影響力正與日俱增,數字期刊的發展方興未艾。
1當前高校圖書館期刊閱覽室利用現狀
1.1到館人數及在館時間持續減少
數字閱讀時代,圖書館的到館人數迅速下降,以筆者工作的淮海工學院圖書館為例,在校學生約有15,000人,每天來報紙期刊文獻閱覽室的讀者只有約70人,與之前高峰期300人左右的入館人數相比到館率下降十分明顯。除了入館人數持續減少之外,單個讀者在期刊閱覽室閱讀的時間也日趨減少,從平均6小時下降到4小時。
1.2閱覽室讀者以閱讀期刊為主
高校圖書館的讀者群體以在校大學生為主,大一、大二學生比例最高,大三、大四學生比例次之,教師讀者的比例最小。現階段高校讀者利用報紙期刊資源具有以下特征:一是讀者更傾向于閱讀期刊,選擇閱讀報紙的讀者越來越少。二是在期刊報紙的具體選擇中,文藝、休閑、綜合類的報紙期刊閱覽較多,如《參考消息》《讀者》《青年文摘》《世界博覽》等,專業類的期刊少有人問津。三是在具體閱讀內容上,人生哲理、勵志類的短小文章比較受歡迎,長篇文章閱讀量很少,整體閱讀呈現出碎片化、淺顯化的特征。
1.3對數字期刊的依賴程度更強
數字期刊的大量涌現迅速改變了高校讀者的閱讀習慣,也使讀者有了更多的選擇。數字期刊主要依托于各類電子設備進行閱讀,手機、平板電腦等手持終端設備的普及讓數字閱讀成為一種潮流。根據筆者的調查,讀者選擇數字期刊主要基于如下緣由:數字期刊能夠實現隨時隨地閱讀,不受期刊復本量限制;數字期刊種類較多,可選擇性更大;借助視聽技術可以打造有聲讀物。
2數字期刊帶給高校圖書館期刊管理工作的變化
2.1館藏資源結構的變化
傳統期刊建設中過度追求大而全的資源建設理念[2],強調對學科的覆蓋面,這樣的指導原則導致期刊種類雖多但利用率總體低下。數字期刊的出現帶來了圖書館館藏資源結構的變化,使期刊閱覽室的資源結構從單一的紙質資源向紙質與數字資源并重轉變,有效地彌補了各高校圖書館因紙質期刊征訂費用上漲而帶來的縮減期刊種數的問題,較好地滿足了讀者多樣化的閱讀需求。CNKI等收錄了大量的學術性期刊,為高校教學科研工作提供支持;博看網則收錄了大量的文藝類、綜合類、歷史類期刊,較好地滿足了讀者在休閑娛樂方面的需求。數字期刊進入圖書館館藏資源結構,既適應了數字閱讀的發展趨勢,又使圖書館資源結構更加合理。
2.2館藏資源管理模式的變化
2.2.1資源的采訪環節。CNKI、博看網等數字期刊平臺聚集了幾乎覆蓋各學科門類的數字期刊,對其采訪并不是單純看期刊本身的種類及質量,還要從平臺的易用性、費用、先進性、安全性等指標進行衡量。圖書館一旦決定購買數字期刊,需要進行連續購買,這就要求在采訪環節要對數字期刊進行詳盡的了解和評判,根據高校教學科研以及實際管理需要選擇合適的數字期刊平臺。
2.2.2管理過程。傳統紙質期刊的管理包括期刊的記到、上架、下架、過刊裝訂、催缺等,用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進行管理,由期刊部門負責;數字期刊的管理是自動化、數字化的,其內容的更新、數據安全的維護以及續約由圖書館的信息技術部門負責;平臺發生故障時由數字期刊供應商負責解決。
2.2.3過期期刊的處理。傳統紙質期刊的處理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裝訂成過刊合訂本,另外一種則是作為廢品出售。而數字期刊的處理沒有紙質期刊煩瑣,只要內容更新即可實現對原有內容的覆蓋,單本期刊所占的存儲空間也很小,圖書館無須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處理,只要做好備份工作即可,管理更便捷高效。
2.3服務模式的變化
紙質期刊的服務是一對一的服務,即單本期刊在一定時間段只能被一個讀者閱讀,這種利用具有空間、時間上的不可替代性;同時,傳統的紙質期刊服務是被動式服務,圖書館員是在期刊閱覽室等待讀者上門,提供的服務也以簡單的閱覽、參考咨詢服務為主。而數字期刊的服務超越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用戶可以在限定的IP地址范圍內自由地訪問、下載和閱讀數字期刊[3];其提供的服務也由簡單的閱覽服務向信息素養教育、定題服務等高層次服務轉變;同時,圖書館和讀者可以利用網絡進行溝通交流,實現一對多的服務。
3數字期刊時代下高校圖書館期刊閱覽室變革研究
3.1進一步優化報刊資源結構
利用數字期刊充實高校圖書館館藏資源結構是大勢所趨,應綜合考量紙質期刊和數字期刊的優缺點,進一步優化館藏期刊結構。高校圖書館的期刊資源建設要立足于本校學科建設以及教學實際,建立起覆蓋學校學科體系、有質有量的期刊資源體系。隨著CNKI、萬方數據庫等各類數字期刊資源逐步進入各高校圖書館,讀者在接受數字期刊的同時紙質期刊利用率也在不斷下降,這就需要圖書館協調好紙質期刊和數字期刊的館藏比例。紙質期刊需要重點保障專業核心期刊以及質量好、利用率高的非專業刊物,確保報刊種類數量穩定在較為合理的水平[4];數字期刊則要在結合本校師生讀者需求特點以及建設經費的基礎上,重點保障CNKI、萬方數據庫、維普數據庫、博看網等訂購率高、使用較廣的數字期刊的訂購使用,有條件的高校可以適當地購買一些特色數字期刊資源,在經費上逐漸向數字期刊傾斜;還要進一步做好館藏特色資源的收藏工作,包括本校教職工、學生發表的各類文章及論文,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實施館藏特色期刊資源的數字化工作,建設專題數據庫。
3.2推進資源管理模式的變革
高校圖書館要加快構建與數字期刊相對應的采購指標體系,指標體系能夠反映數字期刊各方面的真實情況;要充分發揮學院圖書館工作委員會在資源建設領域的作用,主動向其征求意見;在經費緊張的情況下重點保障知名度高、聲譽好的數字期刊平臺或是優先滿足學院教學科研發展所需的數字期刊平臺;積極采用現代信息技術管理期刊資源,加快推進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在期刊管理中的應用,強化對其的日常維護及數據安全保護,確保其能夠正常運行;同時,要做好相關數據的統計工作,及時發現問題,針對問題采取有針對性的對策。
3.3推進期刊資源的開發利用
高校圖書館擁有豐富的過刊資源,加之近些年訂購CNKI等網絡數據庫以及自建數據庫,建立了較為合理的館藏期刊資源體系。但當前高校圖書館期刊資源利用率普遍不高,對現有期刊資源的開發利用程度也不高,因此亟須做出相應的改變:一是要轉變服務理念。從被動服務向主動服務轉變,積極做好資源推介服務。很多讀者對圖書館擁有哪些資源并不是很了解,這與圖書館長期以來對期刊工作宣傳較少有關,其除應加強報紙期刊的宣傳外,也可以在新生入館教育或信息檢索課程中加大期刊閱覽室教育的比重等方式進行宣傳,同時可以使用微博、微信等進行宣傳。二是推行各類活動以及服務來提高期刊資源利用率。如:舉辦“猜字謎送雜志”“信息檢索技能大賽”等活動能夠提升讀者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以定題服務、服務進系部等活動形式推動對現有期刊資源的開發利用,為高校教育教學、科研、校園文化建設等提供信息咨詢、信息檢索等服務。三是要積極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升圖書館期刊服務的現代化水平,借助現代信息技術為讀者提供便利的數字期刊服務。
4結語
面對數字閱讀發展的大趨勢,高校圖書館期刊閱覽室需要從改善資源結構、加強管理和創新服務模式等方面著手,以內涵建設為基礎,實施有效措施,積極應對數字期刊帶來的挑戰,在不斷的變革中充分發揮期刊閱覽室的作用,切實提高期刊閱覽室的資源利用率。
參考文獻:
[1]新華網.第十三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公布[EB/OL].[2016-04-19].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4/19/c_128907616.htm.
[2]陳娟.大數據時代高校圖書館期刊閱覽室開展讀者服務工作探析[J].新媒體研究,2016(5):112-113.
[3]牛魯玉.數字時代高校圖書館期刊工作的管理與創新[J].新課程研究,2010(4):147-150.
[4]陸波.數字時代高校圖書館期刊工作新舉措[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5(13):54-56.
(編校:徐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