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杏莉+朱白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社會開放;服務社會
摘要:我國高校圖書館向社會開放有其現實基礎,但實際開放情況并不盡如人意。在開放過程中存在著觀念陳舊、宣傳不力,制度不全、法規缺失,各自獨立、資源浪費,統籌不力、協調不夠,機制不全、運轉被動,讀者復雜、安全隱患等方面的困境,只有健全法律法規、轉變思想觀念、創新服務方式、建立長效機制,才能使高校圖書館更好地向社會開放。
中圖分類號:G258.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7)01-0044-02
1我國高校圖書館向社會開放的現狀
在我國,關于高校圖書館是否向社會開放,最具代表性的有3種情況:①呼吁高校圖書館盡快面向社會免費開放,這種情況有的來源于圖書館界的上層領導和專家,有的來源于廣大民眾。②反對高校圖書館面向社會免費開放,主要來源于高校圖書館管理人員和教師學生。③主張高校圖書館向社會限定性開放,這種情況主要來源于一些研究專家和媒體,他們是站在中立的角度,既贊成高校圖書館向社會開放,又顧及高校的實際情況而持有的一種折中之舉。實際上,高校圖書館向社會開放出現了3種狀況:①完全向社會免費開放。主要是一些地校共建的高校圖書館,這類圖書館同時承擔著高校圖書館和公共圖書館的雙重責任。濟源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與濟源市圖書館在進行人員、財物、館舍、藏書等全面整合,實行“一個機構、兩塊牌子”的模式后,濟源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向社會免費開放,履行社會服務功能[1];山東聊城大學圖書館同樣也屬于校地共建,僅2012年就為該市社會讀者辦理借閱證1,386個,提供圖書借閱服務6,763冊次,報紙、期刊查閱服務2,865人次,電子資源查詢服務1,106人次[2];其他還有深圳大學城圖書館、寧波大學園區圖書館等。②向社會限定性開放。主要是區域性的圖書館聯盟成員館和其他一些高校圖書館,其限定性表現在讀者身份、地域、時間、服務內容等方面。2012年3月“首都圖書館聯盟”成立時,34家高校圖書館宣稱逐步向社會免費開放,在4年多的實際操作中都實行限定性的開放;2014年12月1日成都市區的11所高校圖書館實行對社會開放,但都存在“限制或門檻”[3]。③完全不對社會開放。這類高校圖書館只向本校師生的科研教學服務,不對社會讀者開放。
我國高校圖書館向社會開放的數量還不是很多。王玉林等人在2011年就該情況對1,649家高校圖書館做了調查,其中面向社會不同程度開放的高校圖書館只有276家,約占高??倲档?6.74%,其中開放的公辦本科院校圖書館占實際調研公辦本科院校的31.15%,高職高專圖書館占實際調研公辦??圃盒5?.53%,民辦院校圖書館占實際調研的民辦高校的4.55%[4]。2016年5月,筆者利用圖書館網頁對陜西省34家公辦本科院校展開調查,其中向社會開放的有22家,占總數的64.71%。把王玉林等人(當時陜西省只有5家高校圖書館向社會開放)和筆者調查的數據做比較可以看出:經過5年時間,陜西省高校圖書館向社會開放的數量增長了4倍。有研究認為,“GDP排名和基本公共教育服務水平綜合得分與高校圖書館向社會開放服務的程度基本成正比”[5]。
2我國高校圖書館向社會開放面臨的困境
①觀念陳舊、宣傳不力。很多高校圖書館只是“藏書樓”,傳統的管理觀念導致高校圖書館在思想上“重藏輕用”,不重視對社會開放,加之本位主義思想嚴重,導致行動遲緩、力度不夠,而且高校圖書館在宣傳上一般只限于校內讀者,沒有形成社會影響,不能吸引社會讀者進入圖書館、利用圖書館。②制度不全、法規缺失。一直以來,高校圖書館向社會開放只是依據一些領導的講話和《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來進行,沒有一整套的法律規章,對高校圖書館沒有支持性和制約性,無法引起重視,隨意性也很大,由此放緩了高校圖書館向社會開放的步伐。③各自獨立、資源浪費。高校圖書館的館藏資源固然豐富,但各自獨立,與社會嚴重脫節,豐富的資源僅局限于滿足校內師生,除專業性較強的圖書外,大部分適用于社會讀者閱讀的圖書資料卻長期閑置,造成浪費。④統籌不力、協調不夠。我國高校的分布以省會城市為主,其他各地市相對較少,但高校與當地政府聯系不夠緊密,高校的管理沒有徹底納入當地政府的決策范疇,因此高校與高校、高校與社會都相對獨立,無法統籌協調,資源也得不到合理的整合。⑤機制不全、運轉被動。目前,圖書館向社會開放還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機制,諸如管理機制、協同機制、激勵機制、評價機制等,使該項工作陷入被動局面。
3我國高校圖書館向社會開放的應對策略
3.1健全法律法規
“高校圖書館向社會開放的關鍵因素是國家相關政策的出臺,從法律法規上規定圖書館的經費來源、服務標準等,確定了開放的必然性,這樣圖書館不用為了追求穩妥,而消極對待開放,這也減輕了圖書館的壓力和責任?!盵6]2015年12月31日,教育部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第三十七條“服務社會”中有這樣的規定:“圖書館應在保證校內服務和正常工作秩序的前提下,發揮資源和專業服務的優勢,開展面向社會用戶的服務?!钡@條規定不足以解決向社會開放過程中遇到的所有問題。我國第一部《圖書館法》即將出臺,該法出臺之后應加快修訂一系列補充法律法規和相關規章制度,明確高校圖書館和社會讀者的責任與義務,以保障高校圖書館向社會開放有法可依。
3.2轉變思想觀念
關于向社會開放這個問題,高校和圖書館顧慮較多。我國高校圖書館應該打破傳統“重藏輕用”觀念,排除本位主義思想的干擾,牢固樹立為社會讀者服務的意識,克服消極思想,積極踐行均等、公平、自由、民主、包容的現代圖書館管理理念,把向社會開放納入圖書館的發展規劃當中,通過各種渠道宣傳圖書館,吸引社會公眾走進圖書館、利用圖書館,使高校圖書館向社會開放常態化。
3.3創新服務方式
圖書館應針對不同的社會讀者群,開展個性化服務。比如:針對中小學生,要利用節假日提供內容活潑、有趣、知識性強的圖書供他們閱讀;針對學校周圍的社區群眾,提供休閑娛樂的報紙、雜志讓他們借閱;針對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建立特色數據庫,通過網絡服務平臺根據他們的需要定期開展服務;同時,對科學研究用戶開展查新服務、定題服務或專題情報服務,開發校友服務平臺,提供個人用戶服務,發揮文化“播種機”的功能,舉辦各種有意義的活動(讀書會、報告會、座談會、講座、書畫展覽、書刊展覽、人才教育培訓等)。
3.4建立長效機制
①設立專門機構。在全國圖書館協會的統一領導下,自上而下逐層設立專門管理對社會開放服務的組織機構,并建立規章制度,在借閱、信息服務等方面都要有詳細的規則,使校外讀者有章可循。②建立合作共享機制。由政府部門提供協調和資金支持,建立由政府主導跨系統組成的區域圖書館聯盟,通過圖書館聯盟使大學圖書館、公共圖書館、社區圖書館、科研機構實現文獻傳遞和館際互借;集團購買昂貴的數據庫,提供信息集成服務、合作開發數據庫和聯合編目等,其可以借鑒寧波市數字圖書館服務的成功案例[7]。③建立服務協同機制。在優先保證校內需求的情況下,在可操控的條件下實現對大眾開放,建立后臺分析系統,監控借書量,當借閱資源使用到一個臨界點時,就會限制大眾的外借[8]。圖書館可進行分區設置,開設專門的公眾閱覽室,實行預約制,解決流通量和時間的沖突。④建立服務人員管理機制。發揮圖書館社團的作用,吸納志愿者、勤工儉學學生、臨時工或離退休職工加入社會服務的隊伍中,解決高校圖書館人員不足問題。⑤建立社會讀者誠信檔案制度,并在區域內使用“一卡通”。這樣既可以優化社會讀者群,保證校園安全和圖書流通,又可以在圖書館收取押金費用時減少不必要的麻煩,從而方便管理。⑥建立監督和評價激勵機制。高校圖書館要把向社會開放當做一項長期的任務來抓,就需制訂一整套公平、合理、有效的評價體系,給工作人員和他們的工作以客觀正確的評價,把館員個人的晉升、獎金等與其相結合,激勵他們更好地為社會讀者服務。
參考文獻:
[1]衛小梅.地方高校圖書館與公共圖書館合并的案例研究[J].職業時空,2013(4):121-123.
[2]孫華瑋.校地共建圖書館對城市文化軟實力提升的實踐探索:以聊城大學圖書館為例[J].高校圖書情報論壇,2013(2):55-58.
[3]王子舟,劉菡,黃佩,等.高校圖書館的大門能向社會免費敞開嗎:關于高校圖書館面向社會免費開放的討論[J].圖書館論壇,2015(8):69-76.
[4][8]王玉林,曾詠梅,崔然,等.我國高校圖書館面向社會開放的現狀調查[J].圖書與情報,2011(6):26-32.
[5]劉昊,嚴海兵.高校圖書館向社會開放服務模式研究[J].蘇州科技學院學報,2015(2):98-104.
[6]劉子輝,陳強,楊應全.高校圖書館向社會開放策略分析[J].圖書館,2013(2):120-122.
[7]吳海媛.高校圖書館向社會開放的機制研究[J].大連大學學報,2015(3):118-120.
(編校:崔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