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菱涵+文盛青宇+蔡璐西+劉芷夕
2016年12月23日,在大眾科學雜志社和貴州科技館聯合舉辦的“玩轉科技館”首期活動中,北京師范大學貴陽附屬小學的25名同學踏上了一段科技探索之旅。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在貴州科技館都有哪些有趣的發現?
五(4)班唐薆涵:走近月球探測
站在貴州科技館門前,透過玻璃,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架航天火箭模型和一個船艙內外部模型。火箭模型高約3.7米,箭身上寫著“中國航天”四個大字。船艙同樣高約3.7米,是一個“自轉”模型,轉動時我們看到火箭內部和外部構造以及航天員怎樣在船艙中工作,艙身上還印著鮮紅的五星紅旗。
進入第一個展廳——月球探測。講解員姐姐向我們介紹說,隕石分石隕石、鐵隕石和石鐵隕石三種。展區內還存放著一塊鐵隕石——南丹鐵隕石,我細細觀察了一下:它通體焦黑,凹凸不平,體積較大。講解員姐姐又帶我們去看了模擬的月球表面,她告訴我們:“月球表面最高溫度達107℃,最低是-152℃”。我聽了大吃一驚——月球的晝夜溫差居然有259℃!
隨后我們又依次去了二樓、三樓和四樓展廳。其中,給我印象極深的是二樓的表情機器人。它臉上有一對深深的眼窩和方形嘴巴,可以回答一些指定問題。我狡黠地問:“你是男的還是女的?”結果它一本正經地回答:“你是男的,我就是女神。你是女的,我就是男神。”逗得大家前俯后仰地大笑。我又問:“我美嗎?”它回答得更逗了:“情人眼里出西施,西施比不過貂蟬。”展廳內的歡聲笑語再次響起。
五(1)班文盛青宇:機器人也有“表情包”
貴州科技館有三大主題:“自然、智慧、未來”,由序廳、中國月球探測科普展、智慧基石、人與健康、走近大數據、少兒科技樂園六部分組成,展品接近400件,瀏覽著一件件神奇的展品,我深深地震撼于人類智慧的偉大!
在眾多展品中,畫像機器人、魔方機器人、猜拳機器人等各類機器人給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在科技館二樓,同學們爭先恐后地與猜拳機器人比賽,機器人反應敏捷,口令一下就與同學同時出拳,從未落后。據我觀察,它是隨機出拳,和真人之間的玩法毫無異處,猜拳結果也有勝有負。
不過,我最喜歡的還是和我一樣能說會道、妙語連珠、隨時都能甩出“表情包”的表情機器人。當你發出“眉飛色舞”的指令后,它的眉毛會翹得老高,嘴巴會張大,好像快樂的小丑。做完表情后,它又會自嘲道:“看我這個樣子,真是的!”別提多逗了!大數據、新智慧、新時代,作為生活在21世紀的小學生,我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未來,手握智慧之鑰的我們會更加發憤圖強,長大為國增光!
四(2)班蔡璐西:漫游人體大數據
在一樓隕石展區,我看到一塊隕石上有巨大的腳印——講解員老師說,這是恐龍的腳印。她還給我們講了6500萬年前的恐龍滅絕之謎,對此,現在的科學家認為一個最合理的滅絕原因是:一顆巨大隕石撞擊地球,引起了森林大火,70%的物種因此滅絕,其中就包括恐龍。可見,隕石撞擊的威力有多大!
在二樓機器人展區,我看到一條機器狗在虛擬的草地上奔跑——其實,是下面有兩個感應器在控制它。
當然,最新奇的要算四樓的大數據館了。一進館,你可以先進行刷臉登記,這時你會得到一個自己的掃描碼,它就像一個通行證,可以讓你把展區里所有展品都玩個夠!它還有一個重要功能:只要你有了它,下一次再來玩時,刷臉即可登錄,方便極了!
所有展品中,最神奇也最有科技感的,要算人與健康展廳中的“漫游人體”了——它由一個固定的獨輪車和大屏幕組成,當你騎行在獨輪車上時,屏幕上會把人體內部器官的畫面一幕幕展示出來,形象地讓你感受到人體的奇妙構造。
時空隧道、傾斜小屋……科技館里還有很多展品都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讓我不由得想一探究竟——科技的奧妙,真是其樂無窮!
五(3)班劉芷夕:氣球和火車中的“伯努利”
什么地方最好玩?什么地方知識最豐富?什么地方百去不厭?當然是“知識庫”——科技館。在這次“玩轉科技館”活動中,我最喜歡的展品是“氣球吹不散”。在我們的生活中,風起時,灰塵就會被吹跑,但在“氣球吹不散”中,風一吹,三個小球卻聚在了一起。這是為什么呢?講解員老師說:“這是伯努利原理,當風速快時,會形成低氣壓,將小球推向中間。”
我想它的作用一定很多!老師又說:“我們的飛機飛起來,就是利用了伯努利原理。我們在坐火車或高鐵時,軌道旁邊有條線不允許超過,也是因為當火車或高鐵快速行駛時,旁邊都會形成低氣
壓,此時如果站得離軌道太近,周圍的高氣壓就會把我們推向軌道中間,從而引發事故。”這次參觀活動,讓我充分領略到科技的力量!以后我要多讀書,多去科技館,多探索生活中的科技奧秘,在科技之海中尋找樂趣!(編輯/曾艷 任玉梅)
貴州科技館之走進大數據
隔空操作3D動畫人偶:人體動作數據體驗展現了人體形態識別和3D人偶實時操控技術,能讓人切身感受大數據時代計算機的“學習”能力與人類無限創造力結合的魅力。
人體動作數據體驗通過深度傳感器采集觀眾人體形態空間數據,并轉化成計算機能讀取的骨骼動作數據,根據識別的骨骼動作,指揮3D人偶做出相應的動作,屏上的3D人偶就會模仿我們的一舉一動,仿佛我們在隔空操作木偶一樣。
打一個自己的3D頭像:相信大家都看過成龍的電影《十二生肖》,在電影中,成龍佩戴特制手套掃描十二生肖銅像后,通過專業設備將銅像立體打印了出來。這一看似科幻的橋段,描繪的正是目前流行的3D掃描打印技術。貴州科技館展區3D頭像數據體驗展現的正是這一原理,當你點擊自拍,保持端坐幾秒,即可掃描你的頭像數據,并在屏幕上顯現出你的3D立體頭像,從而帶來全新的酷炫立體自拍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