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玉梅
“科技是國之利器,國家賴之以強,企業賴之以贏,人民生活賴之以好。”地處中國西南的貴州是怎樣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推動經濟社會跨域發展的?從2016年貴州省十大科技重大專項中,我們也許可以一瞥并管窺全局。
“科技是國之利器,國家賴之以強,企業賴之以贏,人民生活賴之以好。中國要強,中國人民生活要好,必須有強大科技。”2016年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并指出,“抓科技創新,不能等待觀望,不可亦步亦趨,當有只爭朝夕的勁頭。時不我待,我們必須增強緊迫感,及時確立發展戰略,全面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在中國西南,后發趕超的貴州是怎樣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以科技解決國計民生中的實際問題,推動經濟社會跨域發展的?從貴州省科技廳2017年1月6日發布的20 16年貴州省十大科技重大專項中,我們也許可以一瞥并管窺全局。
十大科技重大專項,帶動社會投資2.1億元
為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習總書記關于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執行貴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主基調主戰略及守住兩條底線的要求,2016年,貴州省科技廳在全省范圍內開展了科技計劃管理改革,重點放在體系布局、管理體制、運行機制、總體績效等方面,即著力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完善資金鏈,集中資源、形成合力,逐步建立起以目標和績效為導向的科技計劃管理體系,支撐經濟社會跨越發展。
2016年,省科技廳(知識產權局)圍繞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特色優勢產業,經過系統謀劃和深入調研,打破條塊分割,有效整合產學研協同資源,在前期研究基礎上,凝煉和解決產業化發展中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問題,遴選和立項支持了10個科技重大專項項目,財政科技資金投入5978.06萬元,帶動社會研發投入21026.22萬元。
這十大科技重大專項為:鋁電解槽內襯用新型碳/碳復合材料整體成型應用研究項目、應急救援排障工程車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項目、低溫共燒陶瓷微波組件關鍵技術研究與產業化項目、鋰電池用高純硫酸錳制備及正極材料回收利用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項目、山區超高墩多塔大跨斜拉橋建設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項目、現代山地農業智能灌溉關鍵技術研發與示范項目、貴州白山羊產業有機生態循環和加工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磷石膏產業化高效利用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草海流域生態保護與治理工程支撐技術集成示范項目、貴州特色、大宗藥材破壁技術標準化研究與產業化項目。
未來3g內,這些創新項目群將實施完成,成為推動貴州產業創新能力和技術水平持續提升的有力支撐。
那么,這些看上去“高大上”的項目將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改變?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新材料之實現198億元以上年總產值
鋁電解槽內襯用新型碳/碳復合材料整體成型應用研究項目總投資2110萬元,該項目所開發的新材料、新裝備及新工藝,對于傳統的鋁電解及鋁電解槽建設具有顛覆性作用。研究成果推廣應用于鋼鐵、鐵合金、黃磷等相關行業后,預計可實現198億元以上的新材料年總產值,不僅能拉動貴州省新材料產業發展,還將推動我國鋁電解工業的新材料、新工藝及新裝備技術水平更上一個新臺階,顯著提高我國鋁電解工業的國際競爭力。
新材料之更理想的微波材料
低溫共燒陶瓷微波組件關鍵技術研究與產業化項目總投資1980萬元。項目研發的產品主要包括微波濾波器、功率分配模塊和天線等,具有體積小、重量輕、可靠性高和性能優異等優點,因而非常適用于需要小體積的場合,能廣泛應用于手機、平板電腦、導航儀、智能終端等微波電子裝置中,同時也是航天、航空、戰機、導彈等國防工程及大數據、物聯網、下一代移動通信技術、高速鐵路、商飛等重大工程和重點裝備的關鍵核心器件。
該項目的實施,將推動形成以貴陽為主導、在西南片區形成國內領先水平的LTCC微波組件從設計、制造測試到可靠性篩選和產品銷售的產業化基地。項目執行期內,預計實現銷售收入5600萬元,利稅820萬元。
新技術之構建新能源材料循環體系
鋰電池用高純硫酸錳制備及正極材料回收利用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項目總投資3958.8萬元,項目將通過一系列關鍵技術,構建起正極材料回收一基礎材料制備一新型動力電池三元正極材料制備的產業鏈條,實現含硫煙氣中二氧化硫與低品位氧化錳礦的同步資源化利用、廢舊鋰電正極材料處理及其中鈷鎳錳等有價金屬的循環利用,并采用回收原料實現鋰離子電池三元正極材料的低成本產業化生產。
該項目的實施,將為貴州新能源產業的崛起提供可循環使用的材料。項目實施期間預計實現銷售收入1.7億元,建成達產后每年可新增產值6億元,實現利稅1億元。
新技術之讓救援更加快捷、安全、有效
應急救援排障工程車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項目總投資2200萬元。主要研發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時速達100公里、續航能力達600公里的高速應急救援排障工程車。
該車可在復雜環境下運行,可廣泛用于消防安全、安防工程、交通救援、工程搶險、反恐防暴,能使救援更加快捷、安全、有效。項目產品主要部件將實現國產化,在項目期內將實現銷售收入2.7億元。
新技術之挑戰橋梁建造技術更高峰
山區超高墩多塔大跨斜拉橋建設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項目針對平(塘)羅(甸)高速平塘特大橋建設需要,開展山區超高墩多塔大跨斜拉橋的合理結構體系、溫度與汽車多尺度荷載聯合作用機理等5個專題研究。研究成果將使平(塘)羅(甸)高速平塘特大橋的施工工期縮短6個月以上,節約成本2.0億元
該項目的建設難度世界罕見,因此項目在設計建設理論上有多項創新且成果處于世界先進水平。項目在攻克超高墩多塔連跨斜拉橋建造關鍵技術的同時,將大幅提高我國橋梁建造技術水平,塑造自主創新品牌,提升我國在世界工程界的影響力。
新技術之讓大地不再酸化
磷石膏產業化高效利用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針對我國磷肥產業工業副產物——磷石膏綜合利用率不足20%的難題,以減少磷石膏排放為最終目的,對目前已大量堆棄的磷石膏進行資源化消化及大宗、高值化利用;同時,結合貴州豐富的含鉀頁巖資源,利用磷石膏與含鉀頁巖制備堿性吧料,對目前大量存在的酸性土壤進行改良。
新技術之讓灌溉更智能
現代山地農業智能灌溉關鍵技術研發與示范項目通過研究貴州山地特色作物(茶葉、獼猴桃、火龍果)的需水需肥規律,建立作物需水肥專家數據庫,開發適合貴州山地特色農作物的灌溉專用水溶肥及增效型螯合中微量元素專用肥,實現高端裝置(自動控制閥)與設備(多通道自動施肥機)的國產化及輕量化,使灌溉更智能。
項目建設期間,將建立山地特色作物(茶葉、獼猴桃、火龍果)示范基地2200畝,輻射影響面積2萬畝,實現銷售收入13850萬元。
新技術之讓地球之肺自由呼吸
草海流域生態保護與治理工程支撐技術集成示范項目針對草海綜合治理這一貴州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的標志性工程,開展支撐技術研發集成,解決草海綜合整治過程中出現的科學技術問題,規避生態風險,以期盡早實現草海濕地“山綠、水清、景美、人鳥和諧”的美好前景,為我國高原高寒濕地生態保護與環境整治提供參考模本,讓濕地這一“地球之肺”自由呼吸。
新技術之白山羊生態循環新模式
貴州白山羊產業有機生態循環和加工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針對“貴州白山羊”產業發展的“瓶頸”難題,集成相關配套技術開展有機貴州白山羊生態循環產業示范與研究,解決有機貴州白山羊規模化養殖與加工等技術難題,建立起牧草一白山羊一有機肥一蔬菜(牧草)的生態循環模式并輻射推廣,在打造優質、安全的特色有機貴州白山羊品牌的同時,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持續健康快速同步提升。
項目總投入1490萬元,項目執行期內將建成5個示范基地,累計實現產值5840.8萬元。
新技術之減少中藥浪費
與傳統飲片相比,中藥破壁飲片只需傳統飲片用量的1/3~1/4,即可產生與傳統飲片相當的治療效果,因而能大大緩解當前中藥資源極度匱乏的現狀,是減少中藥浪費,保護中藥資源的有效方式之一。
貴州特色、大宗藥材破壁技術標準化研究與產業化項目以貴州省大健康產業發展規劃為依據,緊緊圍繞制約貴州新型中藥飲片——中藥破壁飲片產業化發展的共性技術問題進行“產、學、研、用”聯合攻關。
項目建成后,將實現中藥破壁飲片年生產能力300噸以上,將在現有生產能力基礎上提升了100%,預計新增產值1.5億。該項目的實施,不僅能將貴州優質藥用資源轉化為高附加值產品,實現資源優勢向經濟憂勢的轉變,還將使貴州省中藥、民族藥破壁飲片產業成為繼1 54個苗藥品種后,又一支撐貴州醫藥產業快速發展的新的產業增長點。(編輯/余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