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軍
【摘 要】有聲作業即通過電腦、智能手機、錄音筆等電教手段,將學生的課外聽說訓練具體化、有聲化和實物化的作業形式。新課程改革對小學英語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應結合課程內容和學生情況,對內容、形式、反饋這三個部分的有聲作業進行創新設計,推動小學英語作業的創新發展。
【關鍵詞】有聲作業;新課程;小學英語;創新
一、內容創新,促進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發展
小學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它從生活中來,也注定到生活中去。大部分的有聲作業主要偏向課本知識的鞏固,卻忽略了生活化語言實踐的練習。教師在布置有聲作業時,要把學生帶到生活中去學習英語,讓學生結合英語知識將生活中的各種語言轉化為英語表達方式,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探索和掌握英語知識。其中,教師可以根據課程內容將歌曲、電影、故事等元素融入到有聲作業的設計中,形成形式豐富多樣的有聲作業。
一是歌曲聲。英語歌曲的引入不僅能夠刺激小學生的大腦,提高其完成作業的積極性,而且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英語標準發音和表達方式。教師可以依托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平臺,利用網頁鏈接的分享功能,把和課程內容相關的英語歌曲鏈接分享給學生,例如在教學Unit 2 After school前,我先將歌曲“Days of the week”的鏈接分享到微信和微博賬號上,讓學生完成歌曲類有聲作業。在吟唱的過程中,學生能較好地了解新單詞的中文意思和發音,在上課時能夠對單詞訓練更為得心應手。
二是電影聲。歐美英語原聲電影不僅涵蓋了英語生活表達的技巧,而且蘊含著豐富真實的英語文化,能最大程度將學生帶入英語思維的學習氛圍中。教師可以在周末布置觀看電影的有聲作業,例如在學習6A Unit 8 Chinese New Year后,我讓學生們觀看BBC關于中國新年的紀錄片,然后找出該記錄片的關鍵內容,通過網絡、詞典等方式查閱和理解生詞意思,摘錄下來進行朗讀。這將進一步豐富學生的詞匯量,強化他們對Chinese New Year的英語表達能力。
三是故事聲。近年來數字化平臺使用日益廣泛,融合圖文聲像的故事形象往往更加生動,是有聲作業的重要內容元素。教師可借助各類Flash動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激發其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Uuit 6 Keep our city clern后,我布置學生觀看有關愛護城市環境的英語公益廣告,讓學生們復述其內容并進行錄音,引導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從貼近生活的知識入手,逐漸融入到復雜的英語語言環境中,培養英語應用能力。
二、形式創新,滿足學生個性化英語發展需求
教育心理學表明,單調乏味的學習活動容易產生疲勞,使學生對學習產生厭倦心理,尤其是小學生相對缺乏自制力,容易厭煩單一、枯燥的作業形式。針對小學生這一特點,教師對有聲作業進行創新,布置上可以采取多種多樣的形式,且學生的完成形式上也可以采取多樣化的形式。此外,英語教師不應將有聲作業局限在課堂外,還可以布置隨堂有聲作業,或將課外的有聲作業作為生成性資源應用到課堂中,使有聲作業的應用形式更多樣化、創新化。教師可設計音頻類有聲作業,并將其課堂新課講解的環節中。例如,學生做了上述的Chinese New Year相關的紀錄片有聲作業后,我在課堂上播放學生的朗讀錄音,讓大家一起猜是哪個學生的小作品,激活課堂討論學習的氛圍,此外,在講解新詞匯后,我讓學生們再提出在紀錄片中所學的相關詞匯,形成“詞匯擴展清單”,進一步豐富學生的詞匯量。通過對有聲作業的內容形式、使用形式進行創新,教師能夠更充分地發揮有聲作業的作用,開拓多樣性的課堂教學資源,有利于滿足學生個性化英語發展需求。
三、反饋創新,幫助學生走出英語聽說誤區
有聲作業中作業反饋是極其重要一環。部分小學生缺乏學習自覺性,而且學習基礎薄弱,學習往往力不從心,容易出現懈怠散漫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有聲作業缺乏反饋的約束,將會變成可做可不做的作業,導致有聲作業形式化。對此,教師應加大對有聲作業的反饋,建立并完善評價體系。尤其是近年來課程改革,更為注重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重要性以及家庭教育和引導的必要性,而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起著引導的作用。這就需要教師創新評價主體,在教師評價之外,將學生個人、小組團體以及家長等引入到評價環節中,形成具有創新性、過程性和動態性的評價體系。例如,在學習了五年級下冊的Unit 8 Birthday后,我布置了小組對話的有聲作業,讓學生4人為以小組,互相講述自己最近的Birthday時間和慶祝方式,并由小組組員進行提問、點評,最后由組長將小組評分計算、整理出來交給課代表,形成小組評分記錄。此外,教師還應創新有聲作業反饋評價的方式,除了借助錄音、評分表進行反饋外,還可以利用多媒體平臺,讓學生們上存錄音作業,然后由教師在線給出文字評價和建議,提高有聲作業評價反饋的實效。
總的來說,有聲作業能有效延伸課堂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腦、耳、口器官,使小學生的英語語言聽說能力得到鍛煉,教師們應突破傳統理念的影響,在設計和實施有聲作業時更加重視小學生的英語能力基礎和發展需求,推動有聲作業內容、形式和反饋的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文娟.問題引領下的有聲作業設計[J].現代教學,2015(06)
[2]陳良.基于網絡的“有聲作業”初探[J].小學教學設計,2016(05)
[3]秦悅,俞愛宗.小學英語課后作業設計研究探折[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