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賢區青村鎮人民政府
轉變農業發展方式 開發文化旅游產業青村鎮全面推進特色農業和優勢產業發展
■奉賢區青村鎮人民政府
近年來,奉賢區青村鎮黨委、政府緊緊依托當地生態優勢資源,深入實施特色農業和優勢產業開發戰略,以生態特色農業為主導,精心打造“奉賢黃桃”等特色農產品品牌,帶動產業增效,助力農民增收。通過挖掘產業和城鎮文化底蘊,發展農業旅游和文化產業,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產業融合發展,全力打造文旅特色小鎮。全鎮凸現特色農業潛力無限,生態旅游引人入勝的喜人景象。
青村鎮是一個農業大鎮,農業資源豐富,產業特色明顯。近年來,鎮黨委、鎮政府堅持按照“做大特色基地,做強特色產業,做優特色產品,做響特色品牌”的發展思路,大力發展高效生態農業,扎實推進農業專業化、經營規?;?、產品品牌化,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堅持抓好以北唐村為主的萬畝糧食高產方建設,建立水稻千畝、百畝示范方21個。鞏固以解放、灣張、工農等村黃桃、花卉種植基地和“一村一品”示范項目為基礎的萬畝果品、花卉特色農業板塊。調整陶宅、西吳等村以設施蔬菜、西甜瓜為主產的萬畝果蔬農業板塊。發展以南美白對蝦等水產養殖基地為基礎的萬畝水產農業板塊。完善以青村世外桃園、申亞農園等為旅游景點的萬畝生態休閑農業板塊,做強區域特色產業。
不斷探索“公司+基地+農戶”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發展模式,提高農業的組織化、規模化、標準化程度?,F有農民專業合作社100家,其中“國家級示范合作社”4家、“市級示范合作社”6家、“區級示范合作社”13家,有效帶動周邊農戶發展特色農業、優勢農業,呈現出覆蓋產業較廣、組織形式較多、經營能力較強、市場對接較好和運行質量較高的可喜面貌。全鎮重點圍繞農業生產、農產品流通,加快構建綜合性、規模化、可持續的為農服務體系,促進農業、加工業和服務業的融合發展。
打造“奉賢黃桃”、“解放花卉”和“北唐水產”等特色農業品牌,提升農產品質量、市場知名度和銷售價格。通過每年對農民的專業培訓、推廣優質品種和新技術,以及建立標準示范基地、舉辦黃桃擂臺賽等一系列科技興農和品牌戰略措施,促進農產品的品牌化。全鎮已注冊商標13個,其中國家級、市級著名商標3個,擁有無公害農產品認證13個?!胺钯t黃桃”在歷年獲得眾多國家級、市級榮譽稱號的基礎上,2015年又被認定為上海市著名商標,并榮列“全國互聯網地標產品50強”。
有效發揮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的引領和輻射帶動效應,不斷完善農產品市場和營銷體系建設,落實“農商對接”“農社對接”“農游對接”“農文對接”新舉措,促進農業生產與市場銷售的有效鏈接。以錦鄉、岱伯農產品產銷專業合作社、申亞科技園為龍頭的產銷一體化,為推進全鎮產業融合發展奠定了基礎。
不斷探索“農超對接”“農商對接”新途徑,使“奉賢黃桃”、特色瓜果、水產品等一批特色農產品走進超市,打進互聯網,緩解了農產品供銷不對稱、銷路不通暢等矛盾。全鎮已建立“農超對接”近50家,為綜合解決黃桃儲存保鮮和資金鏈的問題,鼓勵合作社與超市經營商合作雙贏。同時,組織和引導農民“線上”營銷,借助微商平臺、淘寶網店、蘇寧易購等品牌電商資源發展“互聯網+農業”,打造解放村等電子商務示范村,全面拓展以黃桃為主的農產品銷售渠道。
近年來,由于公費團購數量減少,地產水果就地銷售出現困難。鎮政府幫助桃農組織落實“農社對接”措施,挖掘市場有效資源,城鄉結對共建,搭建郊區農產品直通市區社區市場的平臺,開拓“農社對接”新途徑,讓農產品真正進市場、進市區和進市民家中,解決農產品“賣難”問題。2016年,全鎮以黃桃生產專業合作社為主體,組織桃農在社區、街道、單位建立直銷點,打通地產果品賣難“最后一公里”瓶頸,實現黃桃生產、流通、消費的全程產業鏈。目前已在楊浦、長寧、徐匯、閔行等地設立了100多個農產品進社區直銷點。
不斷完善農業旅游戰略,依托生態園、申亞農園、世外桃園、百棗園和龍門水莊等一批農業旅游景點,將設施農業向旅游、休閑觀光農業延伸和拓展,努力發展農業旅游產業。同時,積極實施農產品與旅游業的有效銜接,搭建“農游對接”平臺。近年來,在解放村黃桃標準化種植基地,設立多個優質黃桃采摘點;打造申亞農園到解放村和沿錢路的“黃金采摘線”,直接面向游客,面向市場,擴大特色農產品“自采游”;在申亞農園建立游客接待中心,市民實地賞桃、摘桃、購桃,體驗農村采摘之樂,開啟快樂休閑之旅。
堅持文化搭臺,經濟唱戲,推進文化與產業融合發展。全鎮每年舉辦奉賢黃桃節和桃文化節,推出游園會、春桃節、桃文化展示等系列活動,宣傳、推介、包裝特色農業和品牌產品,豐富黃桃節的內涵,吸引眾多游客前來觀賞。全鎮充分挖掘文化底蘊,節慶活動與特色種植業相結合,積極宣傳黃桃的種植、營銷、旅游文化,使“黃桃文化”具有經濟、科技、旅游等多種價值,進一步打造新的產業和消費業態,推動黃桃產業持續發展,做大做強。
2017年,青村鎮作為奉賢區首批特色小鎮之一,以陶宅文化、青村老街、金融小鎮和文創產業為“四核”,通過深化商旅文聯動,培育新興產業主體,優化城鎮布局,集合文化創意產業、旅游產業、高端養老產業、金融產業等多種業態,全力打造“世外桃源里,一朝覽古今”的“文旅特色小鎮”。
全鎮將加快農業由單一的生產功能向經濟、生態、休閑、文化等多功能轉變,推進區域結構、產業結構、產品結構調整,由“生計農業”向休閑度假、旅游觀光、創意農業、農耕體驗、鄉村手工藝等現代農業發展,使之成為發展青村、富裕農民的新興產業;加強鄉村生態環境改善,建設一鎮一園、一村一景;以解放村中心觀光路為紐帶,形成“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意象;以申亞農園為節點,植入黃桃文化、旅游休閑、采摘體驗、民宿餐飲,結合恒潤主題公園、VR體驗等,打造青村特色“田園綜合體”。
青村老街作為“青村港歷史文化風貌區”,2004年被列入上海市歷史風貌保護區。青村老街不僅完整地保存了古村鎮的歷史風貌,更系統地傳承了古村鎮的文化基因和歷史文脈。通過保護開發、情景復建、文化導入、文旅融合的戰略路徑,挖掘青村文化底蘊和鄉俗傳統,構建出文化創意、民俗演繹、休閑度假、金融服務等為一體的綜合性特色小鎮。
從生態入手,讓文化發力,以文創產業為切入點和發力點,不斷壯大規模效益,做大做強“晨光”、“恒潤”等文化創意企業。延伸以恒潤產業板塊為主體的文創產業鏈,加大文創科技類企業招商力度,先后引入海巖、佘詩曼等一批名人工作室和“開業啦”專業招商機構,打造文化產業聚集區,吸引全國的文化創意產業落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