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圣潔
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于圣潔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涵養之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導引。當今思想文化激蕩碰撞,社會思潮跌宕起伏,大學生思維活躍,掌媒時代形成了數字化,信息化和移動化的傳播新格局,如何有效的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大學生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是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面臨的新挑戰。
掌媒時代 大學生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語言習慣、文化傳統、情感認同的集中體現,凝聚著民族普遍認同和廣泛接受的道德規范、思想品德和價值取向,具有極為豐富的精神內涵。習近平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1]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邏輯運演與實踐運行上體現出密不可分、水乳交融的內在契合。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指出,我國高等教育肩負著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必須堅持正確政治方向。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我們的高校是黨領導下的高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要堅持不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廣大師生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要堅持不懈促進高校和諧穩定,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態,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把高校建設成為安定團結的模范之地。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加強和改進網絡內容建設,唱響網上主旋律”,這為我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著明確了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目標,同時提供了深入思考的新切入點。
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使得網絡成為學生生活的一部分,而4G時代的掌媒,將移動通訊與互聯網結合,使得手機等掌上媒介實現了網絡互聯。當下微博、微信的廣泛使用,掌媒的優勢無可比擬,掌媒擺脫了對網絡連接設備的依賴,且更具有自由性和經濟性,學生們隨時隨地都可以溝通、討論。因此,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順應掌煤網絡時勢,因勢利導,融入和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育人資源。大學生行住坐臥于彌漫著濃郁的優秀傳統文化氛圍中,無形中能促進其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文化認知和文化認同,增強其文化自信,形成文化自覺,進而促進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
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多數大學生目前未能領會其中深刻的精髓,對這類相關知識的認知只停留于表面,淺薄狹隘。尤其是以理工為主的院校,在培養工程師專業素養和工程師職業道德的同時,也需要對當代青年學生人文素養和人文精神進行不斷滲透,力爭彌補理工科院校學生和當代青年學生人文素養匱乏的劣勢,從而培養全面復合型社會人才。
對于高校學生而言,課堂與社區(生活園區)是兩個活動比較緊密的場所,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多數集中在課堂、實驗室等,社區是學生學習、工作、生活和人際互聯的重要平臺。將與傳統文化相關的課程引入大學課表,同時開展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全社區范圍內通過線上和線下征集相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故事、圖片和視頻等,集中梳理、甄別、匯總。通過學校官網等主要宣傳媒體公眾號,以微課程、論壇等形式呈現并推送。通過線上線下結合,學習與互動,幫助學生實現文化認知的自我洗禮。
將校園活動與傳統文化融合,強化主流導向,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去尋根溯源、去汲取智慧,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教育滲入日常生活點滴。多途徑、全方位、重引導的開展校園文化主題活動。整合志愿服務、大學生“三創”等校園文化活動資源,挖掘企業、協會等校外資源,積極搭建學生理論教育和交流的平臺。注重新興媒體微信、微博等平臺的宣傳與引導,在讓學生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校園活動中,克服大學生在成長成才過程中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缺失而帶來的精神和修養的貧。對待傳統文化,我們需取其精華,古為今用,將這其中的智慧應用于當下,讓優秀傳統文化成為大學生生活的鏡鑒,成為適應社會交往的有用資源。
充分調動黨員在各項工作中的積極性,加強基層黨組織和黨員自身建設,建立黨員經常性學習教育機制,每月政治生活至少安排一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討論,依托微信等網絡新媒體創新黨員教育模式。充分發揮黨支部組織教育管理黨員和宣傳引導凝聚師生的主體作用。充分發揮學生黨員、入黨積極分子的積極性和帶動性。
文化知識是基礎,而能力培養是關鍵。通過將傳統文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才能更好地了解傳統文化的精髓,增加社會責任感與使命感。建立在文化自覺基礎上的文化繁榮發展,是文化自信應有之義和源頭活水。[2]以文化自信建設自信的文化,弘揚與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實踐中的引領力。在實踐中,要積極弘揚、傳播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涵的中華優秀文化,抵制市場經濟沖擊下文化傳播的低俗化、封建化、過度商業化等傾向。[3]在高校,應加強宣傳和鼓勵大學生參與實踐。通過寒暑假社會實踐、大學生創新訓練等活動平臺,讓更多的學生用切身行動來體會和發揚傳統文化的魅力。對于理工科院校,要以科技引領,創新驅動,促進師生協同發展。充分發揮理工科專業優勢,以專業實驗室、創新創業能力實訓活動為載體,營造以科技創新引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涵養和踐行。
面對社會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日趨活躍,主流與非主流同時并存、社會思潮紛壇激蕩,世界范圍內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的新形勢,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為迫切、更為重要。因此,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始終抓好的鑄魂工程,加大宣傳力度,強化實踐養成,強化主流導向,樹立典型示范。大力推進文化創新,構建現代化傳播體系,將掌媒網絡合理利用,變成我們的有利工具,形成與時俱進的、利于學生發展的交流格局,讓我們的文化更具時代感和吸引力。
[1]蔣婷燕,劉又嘉,張劍.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實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外語教學研究融合的視角[J].山東青年,2015,12
[2]強衛.以文化的高度自信和自覺建設文化強國[J].黨建,2011
[3]焦連志,黃一玲.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路徑探析[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5,8
(作者單位:上海應用技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