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木鐵哈
淺談民族山區小學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
阿木鐵哈
口語交際教學是聽話、說話能力在課堂交流中的訓練與實踐應用。聽話、說話是口語交際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和思維,引導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積累相關的知識和語言,鼓勵學生積極主動的進行交流,只有這樣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民族山區 口語交際 能力培養
口語交際是交際雙方在特定語境中,為了一定的目的,針對特定的對象,借助于標準口語和非口語進行的聽說溝通和多向反饋的一種言語活動。而口語交際教學是聽話、說話能力在課堂交流中的訓練與實踐應用。聽話、說話是口語交際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和思維,引導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積累相關的知識和語言,鼓勵學生積極主動的進行交流,只有這樣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我國2001年頒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第一次把“口語交際”納為語文課程五方面內容之一。但作為少數民族學生居多的邊遠山區學校,具體實施起來卻有很大的難度。
1.教師對口語交際訓練重視不夠
語文教材上將口語交際內容安排在綜合性學習里面,在目前仍流行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之下,民族山區的教師將教學的重心放在課程知識的學習上,多數教師認為口語交際與考試無關,沒有必要將時間花在上面,于是不聞不問,只是在備課時提及口語交際內容;有少數的教師希望能夠在口語交際教學方面有所嘗試,但是由于學校安排的課時不足,教師也只能是蜻蜓點水式地帶過。而在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一味地追求教學進度,上課時不給學生說話或者很少給學生說話的機會。
2.學生沒有學習口語交際的意識
口語交際是一項新鮮而古老的訓練內容,是知識與能力的綜合應用和體現。但在民族山區很多人對口語交際有著思想上的誤區,認為口語交際不就是人與人對面打交道嗎?這哪里需要訓練,只要會說話就可以交際了。小學生由于心智還沒有成熟,他們更意識不到口語交際的重要性。而在學校中,他們認為上學就是為了認字,會考試。只要考試取得高分那就是掌握了語文知識,至于口語交際則沒有必要把時間花在上面。這樣造成了民族山區的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普遍偏差,上課時不會主動回答問題,即使老師點名回答,也是吞吞吐吐,甚至嚴重時還會有有些同學扭扭捏捏,一句話也不說;有些學生在老師的催問下,好不容易擠出幾句話,也嚇得滿頭大汗,渾身發抖。
3.缺乏口語交際訓練的環境氛圍
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不僅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掌握口語交際的技巧,同時還需要在孩子們的身邊形成口語交際訓練的濃厚氛圍。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民族山區地區的學校領導雖然在積極號召教師們學習新課程理念,注重口語交際的教學,但也只是流于形式而已,對口語交際的實際教學情況并沒有督促檢查。上層領導的不重視,使得下層的教師自然也不會花過多心思在口語交際的訓練上,這樣在學校就缺乏了口語交際訓練的氛圍。而民族山區的孩子,由于漢語言是他們的第二語言,他們從小耳濡目染的是自己民族的語言,在家中父母姐妹等都是用自己民族的語言進行交流,因此,在家庭中,孩子們也缺乏口語交際能力訓練的氛圍。環境氛圍的缺乏,再加上漢語言能力的缺少,使得民族山區的小學生要訓練口語交際能力,更是難上加難。
1.教師轉變教學觀念,積極地進行口語交際教學
民族地區的教師尤其是貧困山區的教師,由于條件的的閉塞,對外界新的教育理念接收較慢,但即便如此,也應該積極盡力吸取外界優秀的教育觀念,認真學習理論知識,將口語交際教學的理念裝在頭腦中,增強口語交際教學的意識。訂閱相關的雜志書刊,在閱讀的過程中拓寬教師思路,吸收并學習他人的先進經驗,為口語交際教學提供更多的教學方法。同一學校的語文教師應固定周期召集教師會議,提出在語文口語交際教學中出現的問題,討論解決的辦法??谡Z交際教學并不是簡單地隨便說說而已,它對知識的要求很高。進行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的教師們要注重學生知識的積累,理論知識是指導實踐的基礎,只有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才能將各項活動有效地進行。羅馬最杰出的教育家、演說家西塞羅認為,要想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雄辯家,必須具備廣博的學識、要在修辭學方面具有特殊的修養、要有優美的舉止與文雅的風度三個方面的條件。口語交際是利用發音來進行交流的,教師應該注重學生的發音知識的積累與運用,正確的發音是學生進行交流的基礎。教師應該結合本地區的方言特點,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發音訓練,提高學生的普通話水平。同時,教師還應該在修辭方面下點功夫,使學生說出來的話是優美的、生動形象的、貼切的、符合具體語境的。
2.激發民族山區小學生口語交際的興趣
有道是:“你可以把馬兒牽到河邊,但你不能逼它喝水。”教師應該注重學生學習動機的培養和激發。民族地區的小學生年齡小,生活閱歷也不豐富,在口語交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聯系生活,豐富口語交際教學內容,將教材上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相聯系,使學生有話可說。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創設教學情境,以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熱情。如舉行豐富多彩的朗誦比賽、演講比賽,并邀請學生父母觀看比賽,對優秀的表演者進行一定的物質獎勵。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的積極性,還可以讓孩子的父母看到孩子的學習成果,也能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注意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有意識培養。
3.創設多樣的口語交際訓練
為了提高學生聽說能力,小學語文教材提供了許多口語訓練的素材和形式。因此,口語交際能力的訓練可以體現在每一篇課文的學習中。在每一篇課文的學習過程中,從預習到總結,都可以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在預習中讓學生口述課文內容,在朗誦中讓學生采取形式多樣的朗讀,在解決問題中讓學生交流討論,在總結中讓學生談課后感受,等等。這一過程學生在讀中感知課文,說中感悟課文,讀中積累語言,說中品析課文,有利于學生形成語言的有效積累。
民族山區的教師還可通過開展多樣的貼近學生生活的活動,豐富學生口語交際的內容,提高聽、說、交往的能力。如彝族地區的小學生,他們有著自己的傳統節日,而由于彝族居民分散廣泛,不同地區的彝族節日習俗各不相同,教師可據此讓學生說說自己家中過彝族節日時有什么活動,做什么好吃的等等,既讓學生了解了不同地區的彝族傳統,又鍛煉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教師還可通過實物展示,讓學生先感知后發言。小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還正在逐漸形成,教師可以通過教他們看、聽、感覺,再用語言表達出來,以此培養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民族山區的孩子由于生活環境的閉塞,對很多事物完全沒有接觸過。因此,在教低年級小學生說話時,要盡量用實物體驗來教會他們觀察。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便于學生觀察的無過于直觀形象的實物展示。如“說說你最喜歡吃的水果的樣子”時,把日常水果呈現在大家面前,學生眼前一亮,再加上老師的點撥,學生慢慢地就學會了如何用語言去描繪事物。這樣的教學有利于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發展。
總之,口語交際是人人必需掌握的工具。民族山區的孩子總是要逐漸地走出大山,掌握語文口語交際能力是他們融入社會的基礎。我們民族山區的教師應多方創設條件、多樣采取方式,有意識地培養和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作者單位:四川省甘洛縣前進鄉爾姑希望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