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芳 張道明
網絡文化對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影響
王芳芳 張道明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網絡的普及,網絡文化逐漸興起,深刻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對于與網絡聯系密切的大學生而言,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刻,如何正確引導網絡文化發展對大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影響是思政工作者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本文主要在對網絡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及特征作科學闡釋的基礎上,分析網絡文化對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并對如何踐行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提出合理化的建議。
網絡文化 大學生 核心價值觀
互聯網科技的快速發展促進了網絡文化的繁榮,也引發了大學生價值觀的多元化。而價值觀的正確與否對大學生自身全面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培養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增強道德責任感、弘揚社會正能量,就要充分認識網絡文化。
文化是一個廣泛而意義深遠的內容,傳統觀念認為文化是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過程中所產生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綜合。但是從狹義來講,文化主要是指相對于政治、經濟等而言的人類精神活動和活動產品的總和。
網絡文化是一種獨特的文化,是社會文化的延伸和多樣性的展現。網絡文化是以網絡信息技術為基礎、在網絡空間形成的文化活動、文化方式、文化產品、文化觀念的集合。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使得網絡文化呈現出多元、復雜的特征,網絡文化發展也呈現出新的趨勢。網絡空間的虛擬性、網絡文化的多元性和不穩定性,具有發展迅速、形式多樣的特點。
大學生與網絡的聯系更加密切,網絡的發展深刻影響著他們的生活方式和學習方式。網絡文化是把雙刃劍,一方面給大學生的生活、學習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促進其學習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網絡文化中充斥著許多不良信息,容易誤導大學生,不利于他們正確價值觀的形成。
網絡文化是高校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定型期和發展期的大學生具有重要的影響。加強對大學生的網絡意識和網絡行為培養,對于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起著重要的作用。
價值觀是人類在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過程中產生的。由于自然條件和社會歷史環境的不同,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個人有不同的價值觀。核心價值觀是一個民族形成的與這個民族的奮斗息息相關、被全民族所認可的最深層、最持久的動力。中國共產黨在十八大明確提出了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根本任務。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24個字概括提煉了國家的價值目標、社會的價值取向以及公民的價值準則,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內容。
大學生是國家的棟梁之才,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生力軍,與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密切相關。加強網絡文化背景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研究, 有助于在道德教育的實踐中引導大學生加強網絡道德修養和自律精神,提高公德意識和法律意識,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特別是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價值觀念。同時,大學生網絡道德意識上的進步,能夠有效地防止有毒文化的滲透和西方國家的意識形態灌輸,防止和解決網絡發展帶來的負面影響。充分利用網絡宣傳積極的思想觀念,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網絡文化體系,還能帶領網絡社會其他成員朝積極的方向發展,進而促進網絡文化的有序發展。
隨著互聯網成為重要的信息平臺和交流工具,網絡文化滲透于大學生的方方面面,深刻的影響著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方式,對其正面影響體現在:
1.有利于大學生享受機會均等的教育資源,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網絡文化集中了優秀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的優秀成果,可以供閱讀者使用。大學生可以平等的使用網絡上的優秀成果,用來彌補自己現在或以往在學習和工作中遇到的資源不均等問題。其次,網絡資源還可以促使大學生自主學習,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意識。大學生可以通過網絡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并通過網絡學習平臺和相關課程的老師及同學交流,從而提高大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促使自己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才。
2.有利于大學生形成健康、積極、向上的價值觀。網絡的發展使得高校校園文化積極的向網絡文化建設靠攏。高校利用高校網絡資源如微信公眾平臺、QQ服務號及校園網絡平臺等向大學生傳遞國家先進政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校的校園信息,引導大學生樹立健康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傳遞積極向上的正能量。網絡文化迅速發展的時代,大學生要學會甄別網絡資源,合理利用其有效內容,汲取對自己有價值、有營養的內容。促使自己成為一個熟悉國家方針政策、愛國愛校、誠信友愛的合格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者。
3.有利于豐富高校校園文化。網絡文化是高校校園文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大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高校可以將時政新聞、社會熱點和學生感興趣的話題等內容以網絡流行語言的形式展現在高校網絡平臺中,讓學生積極的參與感興趣的活動和話題。同時高校還可以通過網絡平臺開展一些競賽活動和評價活動,不斷豐富高校校園文化內容和形式。將活動的成果滲透于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拓展學生思維。開闊學生視野。在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的同時,潛移默化的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對其負面影響體現在:
(一)大學生價值取向的偏離。一方面,當代社會正處于社會轉型期,各種思想冗雜,大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尚未定型,辨別能力較差。容易受到多元化思潮的沖擊,特別是受到西方國家意識形態的灌輸和網絡上不良文化的滲透,使得他們極易輕信一些網絡公知們對于西方國家意識形態和民主思想的宣揚,導致他們價值取向的偏離,極易產生一些危害政府和黨形象的言論。另一方面,網絡上存在著一些網絡暴力等不良信息。大學生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引導,就會從網絡上獲取和學習這些不良內容,導致價值判斷能力的偏離,道德意識的喪失。
(二)大學生人際交往障礙。許多大學生沉迷于網絡交往中,享受著在網絡生活中的成就感和滿足感,他們遇到問題更喜歡求助于網絡中的陌生網友,沉迷于網友所帶來的慰藉。忽視了現實生活中與人的溝通交流,導致交流障礙。長此以往,會導致人際交往的淡漠。
(三)大學生失信行為增多。網絡世界具有其虛擬性,對誠信的要求不如現實生活中明確。部分大學生誠信意識相對淡薄,對網絡誠信的要求也不是很高,所以容易做出一些失信行為。比如大學生對于網絡平臺上的課程過度依賴,懶于思考,慣于直接得到問題的答案而扭曲了學習的本身內涵。
1.完善網絡法規,加強網絡管理,凈化網絡環境。網絡環境復雜多樣,政府應加強網絡立法,使得網絡環境的整治有法可依、有法可尋,加強網絡違法行為的懲處力度。管理部門特別是與大學生聯系密切的高校應加強網絡管理,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凈化網絡環境。高校應完善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及時更新和完善網站內容、提供優質的網絡服務,以方便大學生查閱相關的資料,幫助他們思想進步,盡快成長為社會需要的人才。
2.發揮高校的教育作用。高校是大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和專業技能的重要場所,同時也是大學生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培養的主要渠道。高校工作者應該遵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了解大學生的思想動態,積極的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首先,高校教育工作者應該充分發揮校園媒體的價值引導作用,建設擁有先進教育理念、優秀教育資源的網絡文化。使學生們能夠共享優秀資源,積極地與相關教師和學生交流,促進自身學業的提高和道德素質的進步。另一方面,高校要發揮好高校課堂在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引領作用。高校課堂是學校與大學生聯系最密切的地方,教師可以及時的了解大學生的思想動態,通過課堂內容、網絡平臺等多種方式對大學生進行疏導、交流社會熱點問題,并對學生比較關心的網戀等問題進行指導,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培育他們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
3.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家庭教育是大學生接觸的最早的教育,與大學生的日常行為習慣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家長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成長成才有著重要的影響,所以家長要以身作則,在平時上網的過程中要合理利用網絡資源、瀏覽健康的網絡信息,不造謠、不傳謠。幫助孩子培養健康的網絡道德意識,充分了解網絡知識、學會合理的使用網絡,做孩子人生道路上的引航者。
4.大學生自身應自覺遵守網絡中的道德要求。首先,大學生正處于人生成長的關鍵時期,容易受到不良網絡環境的誘惑,學習一些不良的行為。所以大學生自身應強化網絡道德意識,加強網絡自律,正確使用網絡工具,培育健康的上網方式。自覺瀏覽可信度較高的網站,提高對網絡內容的鑒別能力,規避那些含有虛假、低俗、暴力等不良信息的網站內容。同時,應該合理的分配上網時間,避免沉迷于網絡,積極使用網絡傳播正能量,使網絡真正成為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工具。
其次,大學生要積極的參與網絡文化建設,特別是校園網絡文化建設,可以通過建立網絡文化工作室的方式進行。互聯網+環境下大學生思維敏捷、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學習先進技術較快,網絡文化工作室的建立可以調動大學生參與網絡文化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大學生中起著模范帶頭作用,帶領其他學生傳播文明。
互聯網+環境下,網絡文化的發展對大學生的成長成才起著重要的作用。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主力軍,要加強網絡道德意識,養成網絡自律的習慣,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和道德風尚的底線,讓網絡真正成為大學生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徑,努力傳播社會正能量,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1】文化-詞義.在線新華字典http://xh.5156edu.com/html5/88682.html
【2】上海社會科學院信息研究所 編著/《信息安全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3年8月1日
【3】本書編寫組 編著/《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8月
(作者介紹:王芳芳,山東科技職業學院教師;張道明,北華航天工業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