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燕鋒
小學對話型課堂教學之我見
史燕鋒
在小學課堂中運用對話式教學,于學生而言,能夠更為有效的推動學生對教師所講授的體育技能進行掌握,于教師而言,能夠更準確的了解學生的運動承受量,及時調整教學的進度。本文談談如何更有效地將對話型教學與小學生課堂相結合。
對話型課堂教學 現狀 策略
小學體育課程的開設具有它的價值與意義,是不容忽視的學科。良好的體魄是一切的基礎。如何利用小學體育的有限時間開展更為有效的體育教學,運用對話型教學法,則是其不二法則。
對話型教學是通過對話的形式進行開展的教學,除了語文言語的表達,還包括精神方面的交流互動。將對話型教學運用到體育教學中對提升體育課堂的效果,提高學生的體育能力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
首先,對話型教學需要教師和學生進行語言交流。對話的前提是學生對于所教的知識具有一定的前期思考。只有建立在思考上才能產生疑問與教師對話互動。因此,對話型教學帶動學生的主動開展思考。
其次,對話型教學對學生體育潛力的挖掘具有作用。學生在與教師的對話式教學中得到針對自己的體育技能指導,能夠更為快速的獲得體育水平提升空間。因此,對話式教學能夠挖掘學生的體育潛能。
最后,對話型教學對增進師生感情具有推動作用。教師與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縮短了師生之間的距離。教師能夠通過對話型教學及時獲得來自學生的實時的掌握情況,能夠更加及時的調整教學的節奏,對于體育教學效果的提升作用也是非常突出的。
1.課堂中師生溝通過少。在小學體育課堂中存在著師生溝通過少的現象。例如,在小學體育課堂中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教師剛上課,就說發放器材自由活動,講完注意事項便解散隊伍,讓學生自由活動。教師在操場的一邊站著,學生在操場上活動。具體學生在做什么教師不清楚。下課時說聲下課,一堂體育課便結束了。在上述情況中,教師與學生整節課幾乎不存在溝通。這樣的體育課堂是毫無有效性而言的。
2.教學預設性過強。在小學體育課堂中也存在著,教師對于課堂中要進行的內容預設性過強。在課堂中要求學生完全按照教師的教學設計開展是不太現實的,課堂中缺乏師生的互動性,教師較為生硬的講授體育技能,學生被動的按著要求進行。師生之間缺乏一定溝通。有些學生在課堂中的訴求,由于教師過于生硬的教學課堂進度而無法表達出來。師生之間的有效對話是極度缺失的。
3.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小學體育課堂中教師并不能準確把握學生的主體這一問題也是廣泛存在的。在滿堂體育課中,教師在前面唱獨角戲,學生被動地接受著,沒有學習的激情。當學生的一些想法與教師相悖時,教師一味的進行否決,學生的學習體育的熱情也將受影響下降。師生之間的對話互動性較弱,有效的開展體育鍛煉的成效也較低。
1.尊重學生。創設小學體育課堂對話型教學的首要前提便是對待學生要具有發自內心的尊重。尊重每位學生是具有不同特點的個體。為學生營造一個平等的對話交流機會,使得學生敢于向教進行對話交流。教師尊重學生,能夠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一些問題,這對于體育教學有效性的提高也是頗有裨益的。教師發自心底的尊重學生,能夠在面對學生回答錯問題或動作要求無法達標時,給予足夠的耐心,而不是去斥責學生的能力。因此,教師需不斷端正對待學生的態度,尊重學生。
2.走進學生。在尊重學生的前提下走進學生,易于營造對話型教學的氛圍。在教學中,教師需要走進小學生的內心情感活動中,注重對學生的心理表現進行觀察。例如,在體育教學的課堂提問中,過于復雜的問題學生不知應怎樣做,對話的有效性就此終結。在提問中設置過于簡單學生不屑于回答,同樣也會導致對話的有效性被終結。因此逐漸走進學生,了解學生的內心活動,適當的要對回答的學生進行鼓勵。以激發其他學生的回答欲望。走進學生的內心,讓學生有話可說。讓教師能夠準確了解學生的想法。
3.擺正教師位置。教師在課堂中是學生對于體育知識的引導者,是不能全權代表學生來進行學習的。在課堂上,全堂課程下來都是教師一個人不斷在講,不管不顧學生能否對于這些知識進行消化掌握。這樣的課堂對話性是極弱的。因此,教師要在體育課堂中要始終使學生處于核心地位。不能讓學生成為課堂的旁觀者,認為課堂是教師的,與自己無關。教師在課堂讓位與學生并不是讓學生肆意而為,無所拘束。而是使學生在輕松的課堂中開展體育學習。因此,只有教師擺正了位置,運用自身的人格魅力來帶動學生,以師生平等的心態來與學生進行對話溝通,才能更深一步的開展對話式體育教學。
在小學體育課堂中充分運用對話式教學,對傳統的體育課堂教學模式進行革新,帶給學生更為合理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對話交流中掌握教師所講授的內容。對于不理解的地方能夠通過對話的形式提出來,與教師的教學形成互動反饋。最終達到教學相長,教師的教學計劃也能夠順利完成。對話式教學的諸多益處值得教師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探索與完善。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東方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