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林輝
摘 要:我國電力企業發展迅速,輸電線路運行與檢修的管理越來越現代化。運行與檢修時同時進行的一項工作,需要一體化的管理模式,才會使電力系統發揮出最大的效益。本文根據多年的輸電線路管理工作經驗,主要討論了輸電線路運行與檢修的一體化現代管理模式。
關鍵詞:輸電線路;運行檢修;一體化管理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02.184
0 前言
近年來,我國經濟和總體實力快速發展,用電量不斷增加,電力行業的發展十分迅速。傳統的輸電線路的運行管理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現在社會的需求,其弊端也日益顯現出來。電力企業的目標是追求經濟效益和提高工作效率,為了完成目標,電力企業需要開創更具有科學性、適用性的運行檢修新模式。因此,一體化的運行檢修模式的出現,是必然的。
1 輸電線路運行檢修概述
1.1 輸電線路運行檢修面臨的問題
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不斷進步,用電量在不斷地上升,輸電線路延伸、持續的拓展,使輸電線路的范圍不斷擴大,這對線路的檢修和安全維護帶來了挑戰和困難。傳統的檢修線路方式是根據區域劃分,分區、分片的承包負責模式,這樣每個區域的負責人不同,區域與區域之間的工作可能會出現問題。如果線路出現故障,沒法及時確定故障的方位,檢修工作被迫推遲,在追究責任時,無法對區域進行責任追蹤,各個區域的負責人遇到問題互相推脫,無法形成高效合作的局面,導致維修工作效率低下。輸電線路的檢修是一項重要的工作,關系到輸電過程中的安全問題,因此,維護與檢修工作需要技術性、專業性較強的高級專業人才來完成,同時,檢修工作也需要工作人員有足夠的耐心,和每個工作人員之間默契的配合。但是,實際工作中,線路的檢修情況不容樂觀,檢修的工作人員的素質沒有達到要求,工作的程序也沒有達到統一化、協調化,出現了問題,找不到責任負責人,工作局面混亂,很多故障都不能得到及時處理。輸電線路的不斷增加,導致檢修工作更加復雜,加上目前檢修和維護工作混亂的狀態,導致線路檢修工作更加需要整理和改進。現代化技術和科技技術的發展,可以應用于線路檢修工作中,讓線路檢修實行一體化的工作模式,較少事故的發生,同時對于事故出現后的責任追蹤也更加準確。
1.2 輸電線路運行檢修一體化的必要性
我國從20世紀開始以來,對于輸電線路的檢修制度使用的是定期檢修制度,即以時間為周期,進行每一個周期一次的輸電線路檢修。檢修工作進行時,大都是根據檢修人員的經驗來進行檢修,不能根據線路的實際使用情況來進行維護,因此,可能會造成檢修過于頻繁,浪費財力和物力。我國輸電網絡不斷發展,電力系統逐漸變為大電網、高電壓、自動化、高參數的電力系統,傳統的以時間周期為間隔的檢修方式已經不能適應輸電線路運行檢修的需要。我國“兩網”改造以后,電力系統的技術不斷發展,很多設備得到升級換代,已經不需要常規的檢修。常規的檢修不能適合技術含量高的電力系統,同時肯定為造成浪費,定期的檢修也會影響居民的正常用電,可見,一體化的檢修運行對于我國當前的電力系統是十分必要的。
1.3 輸電線路運行檢修一體化管理的可行性
雖然傳統的運行檢修不能適應電力系統的不斷發展,也存在一些檢修失誤的現象,但是電路的運行和檢修的技術也有所發展和成熟,這為實行運行檢修一體化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技術基礎。由于科學技術的發展,中國的制造業也在不斷進步,輸電線路的相關設備也在不斷地被優化,這都為檢修一體化提供了實施的基礎。而我國制造業的不斷成熟,為檢修設備的制造提供了技術支持,在材料、工藝、性能和技術指標等方面都與以往有很大的發展。現代的傳感技術、識別技術、采集技術、抑制技術等的發展,都為運行檢修的一體化提供了技術,也增加了一體化實行的可能性。
2 輸電線路運行檢修一體化管理
2.1 建立運行檢修一體化管理系統
要建立輸電線路的運行檢修一體化管理系統,要借助與很多現代的科學技術,例如現代化信息技術和通訊技術,信息技術可以記錄輸電線路的工作狀態,并根據數據可以推理和預測故障隱患,從而即使的進行檢修和維護,通訊技術可以在線路突然出現故障時,即使通知工作人員,即使進行處理,解決問題。因此,建立運行檢修一體化的管理系統要運用很多種智能化技術,建立智能的管理平臺,對輸電線路進行動態監測和管理。在實施一體化的管理之前,要對當前線路狀態進行評估,評估時就需要專業的分析系統來完成。在建立一體化管理系統前,對于當前輸電線路的狀態要進行專業化和深入的評估,并進行檢修計劃的校驗工作,確保一體化的可操作性。校驗計劃一定要要對負荷數據、運行狀態、檢修申請等做出深入細致的總結分析,把所有評估工作做好,才能順利的開始建立一體化管理系統。
2.2 建立智能化管理平臺
傳統的檢修使用人工檢修方式,這種工作狀態的檢修效率不高,往往做不到故障的精準定位,因此一體化管理就是為了避免這種低效率工作狀態的發生。一體化的檢修系統,可以達到預期的檢修效果,提高檢修效率、和檢修質量,因此,智能化的管理平臺,可以改善傳統的線路檢修工作的弊端。智能化的管理平臺為數據的采集和傳輸提供了更為便捷的使用感,可以快速分析和定位故障,幫助檢修的快速高效運行。常見的智能化技術有1Gs和GPS技術。GPS的應用在于它可以快速且準確的定位線路故障的地點,同時也可以有效的分析運行的數據,改善傳統檢修的速度問題和定位問題。
2.3 創設完善的設備信息檔案庫
隨著我國輸電線路的日益復雜化,對于輸電線路的檢修和維護面臨著更多的問題。線路復雜,使人為檢修的工作不能高效且準確的運行,現代化設備的增多,對于檢修和維護都有一定的挑戰,因此,建立完善的設備信息的檔案庫就可以幫助管理人員解決工作中的問題,也可以仔細檢測設備的工作狀態,及時發現設備存在的隱患并作出應對措施。要保障設備檔案信息庫的良好運行,需要信息庫對設備的原始技術檔案和檢修技術相關的信息進行整理,。對于設備的管理,設備的原始數據包括出廠產數、運行參數、實驗數據、檢修記錄等,這些數據有助于對于設備的檢修和維護,可以通過數據進行合理的推測和預算,進行恰當的檢修和維護,減輕了工作的程序和工作量。因此,完善的設備信息檔案庫方便工作人員對于輸電線路的管理,實現檢修一體化管理。
3 結語
綜上所述,輸電線路檢修問題已經存在并且亟待解決,人工檢修已經不能適應我國快速發展的電力網路,因此實施線路檢修一體化管理尤為重要。幾十年來的人工線路檢修,為線路檢修打下了知識儲備的基礎,同時,科學技術不斷發展,信息技術和傳感技術的發展,為實行一體化管理提供了技術支持。要建立一體化的管理系統,要運用很多先進的智能技術,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庫,才能使一體化管理系統順利安裝完成,從而提高線路維修的效率,避免浪費財力和物力,促進電力行業的更快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夏劍鋒.輸電線路運行檢修一體化管理模式分析[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6(17):130-131.
[2]蒲廷兵.淺析輸電線路運行與檢修的一體化管理[J].機電信息,2013(12):169-171.
[3]徐敏,蔡澤祥,劉永浩等.基于寬頻信息的高壓直流輸電線路行波故障測距方法[J].電工技術學報,2013,28(01).
[4]楊慶,董岳,葉軒等.高海拔地區500k V輸電線路用復合絕緣子與并聯間隙的絕緣配合[J].高電壓技術,2013,39(02).
[5]湯李佳.淺談220kv輸電線路運行維護注意事項[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4(31):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