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一束
由《收獲》文學雜志和長江文藝出版社聯合主辦的2017收獲文學排行榜上半年榜于日前在上海揭曉。這份排行榜分為短篇小說榜,中篇小說榜,長篇小說榜和(長篇)非虛構作品榜,蘇童的短篇小說《瑪多娜生意》、王安憶的中篇小說《向西向西向南》、石一楓的長篇小說《心靈外史》和周曉楓的非虛構作品《離歌》分列上述四個組別的榜首。2017收獲文學排行榜上半年短篇小說榜前五名:1.蘇童《瑪多娜生意》、2.艾瑪《白耳夜鷺》、3.萬瑪才旦《氣球》、4.張楚《人人都有一口漂亮的牙齒》、5.周嘉寧《去崇明島上看一看》;2017收獲文學排行榜上半年中篇小說榜前五名:1.王安憶《向西向西向南》、2.張悅然《大喬小喬》、3.胡遷《大裂》、4.方方《花滿月》、5.須一瓜《有人來了》;2017收獲文學排行榜上半年長篇小說榜前五名:1.石一楓《心靈外史》、2.哲貴《猛虎圖》、3.嚴歌苓《芳華》、4.陳永和《光祿坊三號》、5.張翎《勞燕》、5.(并列)范穩《重慶之眼》;2017收獲文學排行榜上半年非虛構作品榜前五名:1.周曉楓《離歌》、2.金宇澄《回望》、3袁凌《青苔不會消失》、4黃燈《大地上的親人:一個農村兒媳眼中的鄉村圖景》、5寧肯《中關村筆記》。
日前從西北大學外國語學院獲悉,由西北大學胡宗鋒教授、外籍專家羅賓·吉爾班克博士翻譯的楊爭光中短篇小說選《老旦是一棵樹》將在英國出版。英文版《老旦是一棵樹》,共收錄了楊爭光中短篇小說《藍魚兒》《老旦是一棵樹》《高潮》《公羊串門》《從沙坪鎮到頂天峁》《干溝》《驢隊來到奉先畤》《買媳婦》《蓋佬》《高坎的兒子》《黑風景》等11篇。楊爭光,著名作家和影視編劇。陜西乾縣人,1982年畢業于山東大學中文系。現任深圳市文聯副主席。主要作品有《老旦是一棵樹》《黑風景》《棺材鋪》《從兩個蛋開始》《少年張沖六章》等。曾擔任《雙旗鎮刀客》《雜嘴子》等電影的編劇、電視劇《水滸傳》編劇。《老旦是一棵樹》是陜西文學走向世界的又一部翻譯成果,入選西北大學“哲學社會科學繁榮計劃”優秀科研團隊建設項目,是以胡宗鋒為首席專家的“陜派作家作品譯介與地域文學英譯理論構建”項目組的階段性成果之一。
“畢飛宇研究中心”日前在揚州大學成立,作家畢飛宇在揭牌儀式上表示,希望這個研究中心不只是研究畢飛宇作品,“可能會涉及到畢飛宇,但更重要的是通過這個平臺去面對更廣闊的中國當代文學。”揚州大學的前身之一是揚州師范學院,作為一所地方高校,揚州師院中文系曾經培養了眾多學者、評論家以及像畢飛宇這樣的作家。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吳義勤也曾畢業于揚州師院中文系,“畢飛宇是83級,我是84級,我以做他師弟為榮。”吳義勤在揭牌儀式上表示,成立“畢飛宇研究中心”與其說是向畢飛宇致敬,不如說是向揚州師院的傳統和一代代前輩學人致敬,“成立中心,希望能推進畢飛宇研究的深入,同時對中國當代作家的研究也有促進。”生于1960年代的畢飛宇于1983年考上揚州師院中文系,他在揭牌儀式上說自己運氣很好能到揚州師院求學,并接受系統教育。他一直講的故事是,當年自己嚴重偏科高考成績并不好,最后是揚州師院的老師調了他的語文試卷,肯定他寫的高考作文,他才有機會進入揚州師院。在揚州師院,畢飛宇說,自己是在中國現當代文學兩門課的鼓舞下,才拿起了筆,體會到了小說的魅力,作家的魅力。
日前,《收獲》雜志主編程永新公布《投稿須知》和《轉載須知》,他表示,《收獲》將啟動作品轉載代理業務,此舉不是為了杜絕轉載,而是維護文學原創作者權益,促進文學期刊市場良性、健康、有序發展。程永新稱,《收獲》雜志的編輯從組稿到發稿,背后付出了很多心血,不僅僅是無窮無盡地修改,甚至編輯還參與了作品的創作,對作家提出各種修改意見。但這個辛苦的勞動成果,卻被文摘類選刊轉載不費吹灰之力就拿走了。為保護原創,《收獲》雜志在最新《投稿須知》和《轉載須知》中規定,凡《收獲》雜志發表的作品,在《收獲》發表該作品三個月之內,《收獲》雜志社有權禁止他方未經《收獲》文學雜志社事先書面許可轉載該作品。在《收獲》發表作品三個月之內,如有他方未經《收獲》雜志社事先書面同意轉載該作品,《收獲》雜志社有權要求作者予以配合以采取一切合法手段制止該行為。同時,《收獲》雜志社對轉載費也進行了“明碼標價”。規定表明,轉載《收獲》雜志發表的作品,轉載方應通過《收獲》文學雜志社向作者支付報酬。此外,但凡轉載《收獲》雜志發表的作品,轉載方應向《收獲》文學雜志社支付編輯費。程永新表示,此舉是為了維護文學原創作者權益,提升優秀文學作品的影響力、傳播力以及IP價值,更好地促進文學期刊市場良性、健康、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