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樂
語文學科因其內容有很強的人文性,在美育教育上使其具有其他學科無法媲美的優越性。縱觀小學階段語文教材內容的編排,從題材上可以說廣泛多樣,涉及面廣,信息量大,在一定程度上囊括了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重大事件、人生哲理、生活趣事、名勝古跡、神話傳說、文壇曲故、科學軼聞。從這些素材中反映出的英雄的壯舉、科學家的艱苦探索、民族的自尊、祖國山河的壯麗、落后的慘痛教訓、屈辱的歷史等,都可以激發學生產生強烈的愛國之情以及對生活的擁抱、對科學的崇拜、對理想的追求,使學生從課文情感的海洋中充分感受自然的美,享受高尚情操的熏陶,就像綿綿春雨滋潤花草、清清水渠灌溉禾苗。久而久之,孕育出高尚的人格,這為我們培養現代社會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提供了豐富的泉源。
在語文教學的實踐中,教師充分挖掘美育的素材,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和方法,把學生帶入一個五彩繽紛的情感世界,在其中去感受美、享受美,學會鑒賞美、表達美,逐步達到創造美的能力,這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那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筆者認為對學生滲透美育教育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創設情境,感知美的表象
審美感知是人對于能夠引起心理愉悅的事物完整形象的反映。感知美是美育過程的起點,是培養學生創造美的基礎。
“美”蘊含于字里行間。尤其選在小學教材中的古詩內容以簡潔、凝練的語言,將聲、形、色、光躍然紙上,反映了自然之美、社會生活之美乃至藝術之美。根據兒童審美的規律,他們對于艷麗的色彩、和諧的聲音有一種天然喜愛的傾向。而古詩教學很好地創設情境,可以使學生從初步感知詩的大意,到深入理解詩句,再到體味詩的藝術境界。
如講《春曉》時,通過視頻投影把春天美好的景色展示出來,那盛開的桃花,那歡快的小鳥,那柔和的春風,那綿綿的春雨,構成了一幅色彩斑斕的畫卷。學生很自然地進入了古詩描寫的情景之中,并由衷地感到――春天真美啊!
為了進一步把學生帶入詩人作詩的心境之中,還可引導學生做詩人,把自己置身于詩人所處的情境中,隨著老師動情的描述,學生似乎真的入睡了……“睡意朦朧中聽到了鳥的叫聲,一聲,兩聲,三聲……”這時,打開錄音機,那悅耳的鳥叫聲在教室里傳遞,在學生心頭蕩漾,教室里立刻熱鬧起來了,“詩人”的睡意蕩然無存了。學生仿佛真的經歷了一場風雨,聽到了小鳥嘰嘰喳喳的叫聲,伴著婉轉的樂聲,看著色彩斑斕的春色,學生凝神視之,美滋滋地品味著。這就促使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協同作用,讓學生從“境”中見到“形”,從“形”中感到“美”,進而從“美”中產生“情”。
二、推敲詞句,鑒賞美
創造美的中心環節是從審美感受提高到鑒賞,從而理解美的實質。
通過生動、形象的語句、字詞,可以引導學生咬文嚼字、認真推敲,在掌握遣詞技巧的同時,再經過學生深入地思考進行鑒賞和評價,揭示美在哪里、為什么美。如:在老舍《趵突泉》一文的教學中,引導學生緊扣“名勝”、“嫵媚”、“贊美”這三個關鍵詞去分析、理解課文,深入作者對神奇的趵突泉人見人愛的靜態、動態的描寫,讓學生按課文的順序思考:1.以“名勝”一詞為主題,點出了什么?(趵突泉是濟南的一大景觀。)找出文中“名勝”的特點(趵突泉清新秀麗之美)。2.以“嫵媚”一詞為整體,作者先寫了什么?再寫了什么?為什么說冬天的趵突泉更美?而帶出“清極了”、“不斷翻滾”、“沒晝沒夜冒、冒、冒”、“永遠不知疲倦”、“一片又白又輕的熱氣”飄蕩,使學生仿佛看到泉水時隱時現、綠藻若有若無,在陽光的照射下“五光十色”的美得以升華,從而不難理解作者描寫了不斷冒泡的泉水的柔美、活潑有趣、“沒有哪一種珠寶能比得上”的真正含義,猶如一幅栩栩如生的風景畫,令人回味無窮,美不勝收。3.以“贊美”領悟作者懷著美好的情感來欣賞趵突泉,且觀察仔細,所以泉水優美動人的姿態躍然筆下,給人留下豐富的遐想。并讓學生體會:“假如你來到趵突泉邊,看到這神奇的美景時會想到什么?”品析出作者贊美大自然的偉大、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深切而熾熱。
三、感情朗讀,表達美的感受
表達美的感受是一項創造性的勞動,它是美育中的最高境界。要激發學生表達美的強烈欲望,前提條件是充分感受美的事物,感受越充分,提供的想象和思維材料越豐富,表達美的情感就會越充沛。
如在教學《窮人》第七、八兩小節時,老師聲情并茂的朗讀,再配有背景音樂,生動地再現了桑娜推開門時看到的情景,激發了學生“悲”的情感體驗。接著對“非這樣做不可”和“桑娜不這樣做,西蒙的兩個孩子會死的”這兩句用緩和低沉的語調朗讀,再讓學生用語言說出自己的心理感受,一個個發自內心的表達使教室里一片沉寂。
再如在《趵突泉》一文中:“看那三個大泉,一年四季,晝夜不停,老那么翻滾。你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鐘,便覺得自然的偉大,使你再不敢正眼去看。”指導學生讀第一句時,可以提醒學生“大泉”讀重音;“晝夜不停”和“老那么翻滾”之間的氣息短促;“晝夜不停”讀完之后緊接著吸氣,馬上吐出“老那么”、“翻滾”,“翻滾”兩個字讀得稍慢,給人感覺是泉水日夜不停地翻滾,時間久長,沒有停止之時。讀第二句時,提醒學生注意第一分句是敘述句,語氣平穩;第二分句聲音稍響,重讀“自然的偉大”;第三分句聲音稍輕,輕中重讀“再不敢”。這樣有感情地反復朗讀后,學生知道這是作者看到趵突泉一年四季,晝夜不停,老那么翻滾,而體會到自然的偉大和自己的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