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廷虎
2016年12月2日,重慶京東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
高亮起了個大早,匆匆來到辦公室。
作為客戶開發部的一名科長,高亮最近正帶領科室成員改造升級一款“短邊入光”顯示模組。
在辦公室坐定,高亮迅速打開電腦,調出了之前畫好的設計圖紙,仔細查看起來。
不一會兒,科室成員陸續趕來,整個辦公室陷入一片忙碌之中。
“曲徑”通幽
2016年1月4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渝視察的第二站就定在重慶京東方。當時,高亮正在辦公室制作設計圖。
“總書記來看望大家了!”隨著董事長王東升激動的聲音傳來,辦公室頓時沸騰了起來。
見到習近平總書記面帶微笑走了進來,高亮一陣激動,趕緊起身,與同事們一起鼓掌、歡呼。
“總書記體驗了我們的顯示產品,還勉勵我們年輕一代要有歷史機遇感、責任感、使命感,努力在創新上脫穎而出。”回憶起當時的場景,高亮的臉龐浮現出笑容。
在與科研人員交流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五大發展理念,‘創新擺在第一位,一定要牢牢把創新抓在手里,把創新搞上去。”
隨后一年里,這句話既成了高亮和同事們的目標,也是他們的動力源泉。
這款正在改造的“短邊入光”顯示模組,就是高亮和同事們“把創新搞上去”的一個“小目標”。
談到這款產品,高亮的臉上又浮現出了微笑:“這款產品,我們可花了不少心思進行創新。”
就在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京東方4個月后,一家位于廣東深圳的筆記本電腦生產企業向市場發出“招賢榜”——欲購買一批采用“短邊入光”設計的顯示模組。
經過幾番較量,重慶京東方拿下了訂單,旋即卻發現了一個棘手問題。
“這家筆記本電腦企業的客戶端匹配的是以‘Wedge方式接入的顯示模組——按這種方式進行生產,成本將超出我們的承受范圍。”高亮說。
“必須創新思維,尋找一條突破路徑。”重慶京東方管理層隨即召集技術骨干開會商討。
“能否改變顯示模組背板的結構設計,采用平板方式接入顯示模組?這樣既能降低成本,又能保證產品質量。”會上,高亮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這次會議前,高亮做足了功課,通過查閱大量相關資料和研究設計圖紙,找到了這條“曲徑”:通過改造背板設計,繞過“Wedge”接入方式,達到既控制成本又保證質量的目的。
這一創新方案的提出,讓大家眼前一亮,高亮隨即被確定為該顯示模組產品經理。
而在高亮看來,能提出這樣的創新方案,主要還是因為在京東方工作的這幾年,創新意識早已融入他與每一名京東方人的血液之中。
“追求創新,是每一個京東方人一以貫之的態度。”高亮說。
初識“廬山”
“一切都是緣分吧。”談到與京東方的相識,高亮的嘴角露出了一絲微笑。
2013年7月,高亮走出了大學校門,一手拿著重慶京東方的聘用通知書,一手拿著另一家大企業的聘用通知書,一時竟不知如何抉擇。
“我上網查了一下,感覺京東方更適合年輕人拼搏奮斗。”這一決定,改變了高亮的人生軌跡。
當時,京東方已與重慶市政府簽約,將在兩江新區水土高新技術產業園布局一條全新的顯示器件生產線。
在布局重慶生產線的同時,京東方還在積蓄力量培養創新人才隊伍。
在2016年初視察京東方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創新人才猶如優秀種子,很是難得,要大力培養。”
而這也是京東方對待創新人才的一貫態度。
彼時,因為重慶京東方工廠尚未建成,新招募的員工被安排到京東方其他工廠參與實習,培訓相關業務技能。
高亮被安排到合肥京東方實習。在這里,他第一次深入了解了京東方這家高新技術企業,也見識到了京東方員工對創新的執著精神。
實習期的一天夜里,高亮回到宿舍,準備拿出白天的設計稿紙溫習一下,卻發現稿紙落在了實驗室。
當高亮回到實驗室時,卻發現一片漆黑中,尚有一團光亮在閃動。
走近一看,一名老員工正直勾勾地盯著一塊液晶顯示屏幕,還不停地記錄一些數據。
原來,這名老員工發現:一批新研發的液晶屏幕顯示效果不夠完美。為此,他正在查找原因。
偌大的實驗室里,高亮站了足有五分鐘。
而這名老員工,一直都沒有轉移過視線。
后來,高亮也參與進去,幫助老員工一塊屏幕一塊屏幕地檢查。
不知不覺間,天就亮了。
“看來核心問題就出在漏光上。”老員工翻看著滿滿幾大頁統計數據,轉頭告訴高亮,“京東方的創新精神,主要體現就是要讓產品的質量和性能越來越好。”
憑著這些數據,一批更完美的產品順利出廠。
而憑著這一夜的經歷,高亮也更加堅信:自己的抉擇是對的。
首戰告捷
2015年初,重慶京東方廠區竣工,正式投入運營。
高亮也于年前結束實習,回到了重慶。
通過合肥京東方一年多的實習,高亮被迅速培養成為一名優秀的設計工程師。
入職重慶京東方后,高亮旋即成為研發團隊的核心成員。
此時,重慶京東方正在集聚力量,主攻第一款筆記本電腦顯示模組。
頂著巨大的市場競爭壓力和成本控制壓力,高亮和同事們卯足了勁,打響了第一仗。
經過加班加點攻關,研發團隊僅花了兩個星期,便拿出了一份頗具水平的設計圖紙。
看著樣品走下生產線,高亮和同事們長舒了一口氣。
然而還沒來得及放松,一個意外發生了。
在惠普測試車間的車床上,新生產的樣品沒有通過壓力測試。
還有兩天就要送交客戶,時間緊急,一場緊急會議隨即召開。
會議上,領導和同事們焦慮萬分,高亮也顯得異常緊張。
緊張歸緊張,高亮強迫自己靜下心來,仔細回顧設計的各個環節。
“我們應該在技術上尋求突破,在生產成品的時候,加入防破片措施,以加強產品的承壓力。”高亮提出建議。
事不宜遲,重慶京東方抽調了20余人組成專門團隊,前往生產車間進行改工。
這支團隊鏖戰了兩天兩夜,終于趕在約定時間前交付了成品。
隨后,這款產品被推銷給多家筆記本電腦生產商,獲得了不錯反響。
“核心技術不是別人賜予的,不能只是跟著別人走,而必須自強奮斗、敢于突破。”習近平總書記來京東方視察時講的這句話,高亮一直記在心里。
正是有了高亮的突破性建議,重慶京東方首戰告捷。
再攀巔峰
當上“短邊入光”顯示模組產品經理后,高亮沒有一刻遲疑,迅速投入到工作中去。
作為一名年輕的設計工程師,高亮明白這是公司對他的信任和培養。
為了確保方案準確實施以及研發進度順利推進,高亮一頭扎進了資料堆里。
節省吃飯的時間看資料,節省睡覺的時間畫圖紙……僅僅花了3天,高亮就拿出了新顯示模組背光結構設計圖。
這一設計得到了企業和客戶的高度認可,迅速走上了生產線。
由于對細節的完美把握,僅僅兩個多月時間,重慶京東方第一款“短邊入光”顯示模組實現了量產。
此戰,高亮和同事們創造了一項紀錄:將一款需要改造的產品走完“企劃—研發—量產”全過程的用時縮短到了兩個多月,節約了將近一半時間。
面對成績,高亮并沒有停住腳步。
“總書記希望我們把技術優勢轉化為產品優勢、效益優勢,多為行業爭光、為國家爭光。”高亮每天都會回想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這些話語一直激勵著他不斷前進。
在高亮的心里,一個想法愈發堅定:站在自己的崗位上,設計出質量更好、性能更加優異的產品。
“其實在我們企業內部,一直流傳著一條‘生存定律:若保持價格不變,顯示產品性能每36個月須提升一倍以上,否則就會被市場淘汰——而京東方的要求,是18個月。”高亮說。
如今,高亮和同事們正在努力改造提升“短邊入光”顯示模組性能。而重慶京東方,也正在創新的道路上不斷攀登高峰。
在重慶京東方一樓的展示大廳里,薈萃著京東方大部分科技創新成果。
全球最高世代線、全球首款110英寸4K超高清ADSDS顯示屏、全球首款超高分辨率10K液晶顯示屏……
2016年10月28日,重慶京東方智慧電子系統智能制造生產線項目正式開工,將打造成一個采用自動化生產線、智能物流倉儲系統等先進技術,極富科技含量的智能工廠。
該工廠一旦建成,可在重慶構建起年產值超過200億元的智能顯示終端完整產業鏈,將大大提高京東方智能制造事業群的核心競爭力,壯大重慶智能終端制造體系。
【數讀】
2016年,重慶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召開了市委四屆九次全會,出臺了《中共重慶市委、重慶市人民政府關于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意見》,著力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
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激勵企業加大技術創新投入,推動重慶制造向重慶創造轉變。2016年研發經費投入增長20%,占GDP比重約1.7%,新增高新技術企業971家、增長161%。
突出重點區域和重點領域引領帶動。發揮兩江新區、國家級高新區等集聚優質創新資源作用,成功獲批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兩江新區獲批國家首批雙創示范基地。
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技術合同交易額累計突破800億元,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累計達到11.9億元。
培育開放式創新生態。創建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新增國家級眾創空間20家。
構建更加高效的科研體系。建成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和企業技術中心32個,成立產學研協同創新中心18家。
推動創新文化建設。深化創新主題宣傳,營造創新創造的良好社會氛圍。
【聲音】
“面對經濟下行壓力,重慶認真貫徹中央要求,緊密結合本地實際,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用改革的辦法提升效率,傳統產業創新蝶變,新的驅動力、增長點不斷涌現,開放型經濟邁上新水平。”
——《人民日報》報道
“以人為本制定實施創新驅動政策體系,激發了科研隊伍的創新創業活力,使重慶逐步發展成為創新驅動+新興產業助推的國家重要現代制造業基地。”
——《光明日報》報道
“重慶圍繞科技研發、成果轉化、產業培育三個創新鏈關鍵環節,統籌布局協同創新平臺等各類創新平臺建設,打造出了良好的創新生態,讓重慶成為一個創新大磁場。”
——《經濟日報》報道
“我記得幾年前我們永川區的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還是一片空白。如今,隨著重慶加快創新發展的步伐,整個重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永川的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也在全國脫穎而出,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
——永川網友“竹海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