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清
摘 要 從兒童的視角詮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孩子輕松解讀;在學校課程中深化拓展,加深體驗;引導孩子觀照自己的行為,在反思中成長;樹立榜樣,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走進兒童生活全域,構筑孩子的精神家園。
關 鍵 詞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活動課程;同伴教育
中圖分類號 G41
文獻編碼 A
文章編號 2095-1183(2017)01-00-03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指出,少年兒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要是要做到記住要求、心有榜樣、從小做起、接受幫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走進小學校園不能是“記憶背誦、坐著學”的道德宣講式的冷面教育,而是要走出抽象化、空洞化的說教模式,帶著溫度,走進兒童生活全域,構筑孩子的精神家園。如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才會走進兒童心靈,潤澤每一個生命的成長。
一、解讀,立足兒童視角
動畫是孩子喜聞樂見的藝術表現形式,要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種子在每一個孩子心中生根發芽,必須從兒童的視角詮釋其內涵,讓孩子樂于接納。為此,學校精選了一批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題的動畫作品,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優秀作品資源庫,從兒童的視角解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例如,12集《解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關鍵詞》,70集《動畫解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0集中華文化劇《親心小伙伴》,50集《可可小愛童謠》,211集愛心公益劇《可可小愛》等,從兒童的視角將24字核心價值觀化為一個個生動的情景故事,進行深入淺出的解讀。我們把這些動畫依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12個主題進行分類,發布在學校教育資源平臺上,與師生、家長共享。每周班會課上,師生根據教育主題點播動畫,一周一個主題,逐步推進。孩子們通過看動畫,談感受,將動畫場景與自己的生活見聞聯系起來,從而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了立體的認知。如孩子們從童謠動畫《平凡崗位樂奉獻 共享美好新生活》中了解了快遞員的敬業樂業,由此聯想到與自己生活息息相關的各行各業勞動者,進而萌發了“為他點贊”的想法。他們從自己最熟悉的親人入手,通過訪問、親歷體驗等方式感受他們的職業生活,之后通過自編童謠、演小品、講故事、畫漫畫、做塑像,表達對勞動者的敬意。
動畫故事的解讀與詮釋,激活了兒童生活資源,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真正走近了兒童。
二、體驗,融入兒童課程
課程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主渠道。學校將國家課程為根基,特色活動課程為特色的課程體系視為學生生命成長的沃土,讓學生在豐富的課程中體驗、領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涵。
學校鼓勵各學科教師挖掘教材與兒童生活的共通點,通過設計話題、創設情境、組織活動、激發思辨,讓每個孩子都身心愉悅地參與課堂活動,領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涵。在教學方法上,注重切合不同年齡階段孩子的認知特點與審美情趣。倡導低年級孩子在趣味游戲活動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指導中年級孩子在模擬的生活情境中不斷內化道德認知,豐富道德體驗;組織高年級孩子進行辯論活動,提升道德境界,實現價值引領。
學校認真研究兒童特點,淡化說教,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如中國傳統節日文化是彌足珍貴的歷史文化資源,凝結著中華文明的思想精髓。為此我們精心策劃傳統節日活動,使每個傳統節日都成為引導學生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的有力抓手。如在元宵節開展猜燈謎、做元宵、賞花燈等活動,讓孩子們在探究元宵文化,體驗元宵習俗中感受中華文化之美,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
同時,學校整合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公民意識教育、生態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網絡環境下的德育工作,每月圍繞一個價值觀主題,開展全校性“主題教育月”活動。例如,三月主題是“生態文明”,學校開展“綠化美化校園”植樹護綠活動、垃圾分類知識競賽、繪畫環保地圖活動、我為環保獻一策活動……讓孩子們通過親身參與,樹立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自覺投入保護生態環境的行動之中。
三、反思,觀照兒童行為
兒童的道德發展遵循“他律而后自律”“循序漸進”等原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必須符合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學校通過重現兒童生活片段,讓兒童直觀審視自身行為,觸動心弦,進而反思,經過體悟作出改進,成為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
學校提出“每天進步多一點”的行動目標,根據學生的日常行為,提出階段性“修煉內容”。如“清桌行動”倡導“人走桌凈”的文明行為,德育處在周一“國旗下的講話”中明確要求,班會課上班主任與孩子共同擬定行動準則,值日行政則每天巡視并通過校訊通及時反饋,表揚先進班級,引領孩子們的行為。紅領巾電視臺小記者則在課間用鏡頭記錄各班的執行情況,剪輯良好行為片段在周五節目中播放。同學們從屏幕中看到他人的文明行為,聯系自身行為,或振奮,或羞愧。深刻的情感體驗源于真實的生活重現,孩子們因此歷經一次直抵心靈的反思,自覺改正自己的不當言行。“吾日三省吾身”行動則是讓孩子們每日反思的班級常態性活動。各班每天專門留出五分鐘時間,讓孩子們寫一寫、說一說自己的“一日感言”,內容或是反省自我的超越,或是賞識同伴的優點,或是感恩師長的幫助。在持之以恒的反思活動中,孩子們儲蓄了積極的能量,生命得以拔節。
四、仿效,源于兒童群體
“從一個人價值觀念的最初習得來看,肯定是從重要他人的行為模仿中習得的。”[1]同伴是兒童生命成長的重要他人。對于孩子,最好的榜樣源于兒童群體,他們看得見,摸得著,真實可信,能模仿,也可超越,發揮著模仿、領跑、心理支持的重要作用。基于此,學校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引導兒童尋找身邊最美的“重要他人”。
“美德少年”是最受孩子們歡迎的評選活動,評選包括“誠信之星、友善之星、文明之星、環保之星”等類別,并分為班、級、校三個等級。以“引領文明風尚”為標桿,鼓勵學生通過自我觀照,尋找自身的“最炫點”,積極申報參評。孩子們只要在某方面具有先進性,體現了一定社會道德規范或價值取向,并得到半數同學的認可,就能獲得班級授予的榮譽稱號。年級與學校則通過班級推薦、直播演講等環節選出獲獎者,并張榜公示,集會表彰。
“美德少年”評選過程不僅傳揚了好人好事,更營造了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文化氛圍。作為榜樣的孩子在同伴中得到充分認可,不待揚鞭自奮蹄;暫時未能當選的孩子則從“美德少年”這些同伴身上看到自己成長的無限可能性,主動向榜樣靠攏,從觀察體驗、情感認同走向自身的行為塑造。
五、內化,回歸兒童生活
杜威強調教育即生活。“任何價值觀念的形成,都是在認知的基礎上,通過社會生活的實踐才能最終固化。”[2]生活是兒童道德修煉的最佳場所,因此,我們注重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回歸兒童的全部生活——學校、家庭與社會生活,把校內體驗延伸至校外,幫助孩子內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緊密結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揚光大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為此,學校推薦家長閱讀《顏氏家訓》《朱子家訓》等家教經典,倡導家長為孩子講家史、定家規、樹家風,建立良好家風,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學校倡導家長與孩子一起走進博物館、圖書館、少年宮等公共文化場所,給孩子更有意義的業余生活。在家長的支持下,孩子們利用節假日參與校外公益活動,在服務他人、回饋社會的過程中習得符合社會道德準則的行為,在行動中逐漸內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逐漸走進了兒童的生活全域,孩子們在生活中堅持實踐,不斷內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逐漸從他律走向自律與自覺。
參考文獻:
[1]石中英.中小學校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主要方法[J].人民教育,2014(19):30.
[2]朱東斌.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靈魂貫穿始終[J].中小學德育,2014(12):4.
責任編輯 毛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