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波
【關鍵詞】 預設;生成;思維;活力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23—0060—01
法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只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學生。”這就是說教師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如何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提高課堂效率,構建精彩課堂呢?
一、展現教師魅力,打造學習團隊
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智慧的啟迪者,情操的陶冶者。身正為師,學高為范。教師的人格魅力決定著所施行教育的質量。當語文教師要以專家型和研究型作為自己的成長目標,不斷學習,精于思考、長于研究,以淵博的知識、豐富的經驗,優雅的談吐、整潔的板書、機智幽默的語言、清晰嚴密的思維吸引學生,用無限真誠的愛感染學生,以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和行為。引領并指導學生建立終身學習和發展的理念團隊,教師主動擔任團隊的組織者和帶頭人,尊重關愛學生,平等對話,團隊成員間互相鼓勵,努力拼搏,不斷進取,形成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團隊中有比拼共進步。
二、巧妙設計環節,激發求知熱情
設計是時代的主題,是人類智慧的精彩展現。語文課堂更應如此,一篇《桃花源記》在畫家眼中,那是一幅惟妙絕倫的佳作,畫作功底扎實的教師,在講解中將世外桃源的水墨丹青躍然黑板豈不妙哉;《記承天寺夜游》中用三個語氣詞總領全篇,月色入戶時瞬間發現美好的驚訝詞“Oh!”,欣然起行,悠然賞景,心滿意足時用“奧”,賞玩之余卻因身世漂泊和被貶而憂傷“唉”,三個語氣詞緊扣作者情感,點明中心,巧妙設計,新穎獨特;在《人民科學家的精神風采》之中,導播一段《感動中國人物》錢學森表彰片斷,繼而教師用凝重的語氣宣讀頒獎詞,字字珠璣,句句感人,學生不由自主地響起感動的掌聲,恰當設疑“錢學森是何許人也?做了什么?為什么會感動中國”激發學習興趣,難點問題迎刃而解。其實,只要我們認真研究,語文教材的每篇課文都具有獨特的韻味和內涵,只要我們善于思考,就一定能夠找到突破口,化難為易,化繁為簡,點石成金,指土為珍。讓導入生動別致,讓懸念嘖嘖稱奇,讓互動充滿樂趣,讓朗讀抑揚頓挫,讓細節簡約精致,讓板書生動活潑。借設計,來激發學生的主動性,是提高學生主動性和創造性最有力的方法。
三、指導鼓勵學生,幫助體驗成功
課堂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用指導和鼓勵幫助學生體驗學習成功的愉悅是學生最幸福的事。在教學中我們要注重學法的指導,千方百計地創造條件,使學生能“自主探索,自求解決”;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形成先學后教,導學并用,學中質疑,導中提高的學習策略。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毫不吝嗇真情的表露,常豎大拇指,躬身指導,細致點拔,為學生量身定做一節節精彩的語文好課 。“好學生是夸出來的,”在贊揚欣賞的指引下,學生會專注地投入到學習中來,當學生舉棋不定時,一句“凡事試一試,爭爭就會羸”會給學生雪中送炭的強心劑;當學生牛刀小試之后一句“你將成為了不起的人”會讓學生錦上添花;當學生千回百轉,一籌莫展時一句“多走一步會勝利,多想一點成大才”會讓學生柳暗花明豁然開朗。表揚會激勵人生的斗志,會開啟智慧的思考和無限的創造力。
四、應用科技媒體,培養語文興趣
語文教師應熟悉多媒體技術。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教師應熟練駕馭多媒體技術,提供豐富的內容、優美的圖片、悠揚的天籟、精致的視頻,有趣的動畫、寵大的知識量,使課堂變得精彩而生動。多媒體技術為語文在課堂中增加知識量,加深問題的深刻,短時高效,簡化教學程序,加快教學節奏,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今天推行的翻轉課堂更是將多媒體技術發揮到了極致,隨時可以查閱各種資料,凡問皆百度,多問多查多搜集,廣博涉獵。在學習的陽光大道上,多媒體技術為學習錦上添花,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五、創造合作機會,展現學生才能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人,課堂是學生快樂學習的天地。創設情景,激發學生求知欲望;創造條件,提供學生自主探究機會;設計鋪墊,讓知識的教授準確恰當、總之,讓每個人參與到活動中來,提倡學生上講臺課前演講,敢標新立異,敢質疑、敢提問,提倡學生課前詩詞積累和名句積淀,從而達到變教為“誘”,變教為“學”,變教為“思”,由點帶面從而分層次讓課堂“活”起來。編輯:劉於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