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達木
摘要: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的主流是積極健康的,但是也出現了一定的問題,例如:思想信念動搖、責任意識淡化,情感思維紊亂等。這些不利于大學生的成長成才,因此,切實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顯得尤為重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轉變觀念,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機制,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上下功夫。
關鍵詞:大學思政;針對性;時效性
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2-0053-01
實效性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有創造性的具體體現,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著力點,也是衡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尺度,直接關系到"培養什么人"和"如何培養人"的問題。
1.當前大學生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1 思想信念動搖。大學生是同齡人中比較出眾的,其中絕大部分又都是團員身份,作為黨的生力軍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他們的個人基本素質和思想政治素質一直受到全社會的普遍關注。大學生對走社會主義道路態度堅決,并始終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但社會上一些貪污腐敗現象以及惡勢力的存在,使他們感到困惑和失望;他們反對世界強國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但對西方資本主義呼吁的民主政治、自由平等的觀念及人權理論存在認識上的偏差;多數時候大學生們心中能夠堅持集體主義觀念、以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對于現實中的一些負面現象他們也感到困惑不解。
1.2 責任意識淡化。大學生應該具有良好的精神風貌,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就是其的很好的體現。近年來,每年都有大批應屆畢業生一方面響應國家號召,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鍛煉自身素質,他們去到西部貧困地區工作,志愿實踐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但是,其中也不乏有些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不強,服務他人的意識淡化。有的大學生沒有處理好個人和集體的關系,他們過于注重個人利益和個人價值的實現,把集體和他人放在第二位;有的大學生學習動機不正確,他們認為學習就是為了畢業后能有份收入不錯的工作,但平日對于學業不上心,放縱自己、沉溺網絡、荒廢學業、無所事事;也有部分學生有著強烈的物質欲望,但從不注重提升自己的內在素質,這樣的學生既沒有對自我的成才負責,也沒有對家長和老師負責。
1.3 情感思維紊亂。大學階段的教育正是青年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黃金時期。大學生一方面接受著社會主義教育以及科學理論的武裝,另一方面也受著西方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不良思想的侵擾。他們初步具備了一些現代性的思想品質,如自由、平等、公平意識,能夠很好的維護自己主人翁的地位。但他們在內在修養和道德意識方面還有所欠缺,容易受到一些不良社會思想和行為的影響。比如在"消費"問題方面,大學生有消費欲望是很正常的,但有的大學生將其建立在"攀比、滿足自己虛榮心"的基礎上,而不是建立在適度消費的基礎上。
2.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強的原因分析
2.1 思想政治理論課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首先,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行大課堂教學模式,實際上卻沒有收到明顯的效果。通常情況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全校性公共課,上課的學生人數較多。在這樣大教學環境之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無法結合學生實際需求有針對性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一方面無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另一方面也無法幫助學生解決思想與現實相沖突的問題,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難以達到對大學生思想的教育。其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現實生活的結合不夠緊密,不能以學生為主體,脫離學生的實際生活。
2.2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機制存在一些缺陷。首先,高校的輔導員多為剛出校門的青年教師,工作經驗難免不足,他們與學生接觸較多,主要是負責學生日常的事物和思想政治教育。輔導員無法第一時間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針對學生情況進行溝通,這也造成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和輔導員在教育的時間上存在差異,最終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實效性、針對性。其次,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未能專業化、職業化,且不關注隊伍建設和制度建設。當前高校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是輔導員,而輔導員自身很多并不是科班出身,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也缺乏一定的經驗,對當前大學生思想特點研究較少,而且平時過多忙于日常事務管理,沒有足夠的時間與學生交流,無法及時了解每位學生的思想困惑,解決他們的實際問題,最終導致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
2.3 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近年來,各種西方思潮源源不斷地不斷涌入,與我國主流意識形態交流、激蕩、碰撞,沖擊著我國主流意識形態,使得人們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選擇發生了重大變化。市場化的進程使得人們更加關注利益、價值,西方沒落、腐朽的文化傳播導致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使得社會道德受到了巨大沖擊,道德失范現象嚴重。大學階段大學生接觸的新鮮事物較多,分辨是非良莠的能力比較弱,他們容易受到一些不良思想的影響。
3.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針對性和實效性的對策
3.1 更新觀念,改變模式,增強課堂教學效果。首先,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改變理論灌輸的教學模式。在觀念上,要把政治理論課賦予更多的實踐性和和運用性。其次,加大傳統美德教育內容。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對大學生進行責任教育,教導學生自身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承擔最低限度的責任做起,逐漸地向更高的責任發展,使大學生成長為一個勇于承擔責任的人。誠信缺失幾乎成為當前大學生最嚴重的道德問題。
3.2 利用網絡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網上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一方面,各學院要投入人力、物力、財力并且改進技術,通過網絡這個平臺把學校相關部門例如黨委、教學部門、學生團體等緊密連接在一起,保證各部門工作銜接順暢,實現信息渠道的暢通。另一方面,根據網絡信息量大的特點,開展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網上教育等活動。通過在網上搜索關于"紅色"的文字或者視頻資源,把他們制作幻燈片或者排演小的情景劇,對學生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教育。另外為了實現寓教于樂,網絡中心的技術人員要經常開發一些與思想政治教育貼近的、集合知識性和趣味性的教育軟件,在潛移默化中教育大學生網民。
3.3 全過程育人。輔導員必須要堅持以德育為己任,教導學生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決不能把育人的責任推委于他人,要做到處處育人,時時育人。當然,輔導員的育人能力、范圍畢竟是有限的,學生要加強自身學習,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講授課本知識的同時,還要發揮創新能力,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策略,給學生樹立追求真理的學習態度;學生處工作人員在處理日常事務的同時,要培養學生具有集體主義精神,團結協作、關愛他人的良好品格。
結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轉變觀念、創新思路,在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上不斷探究,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辦法扎實有效地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讓新時期的大學生健康成長,成為祖國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早日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宏偉目標。
參考文獻:
[1] 李順洪。論如何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J].思想戰線,2008(4):78-79.
[2] 鄧艷葵。大學生就業誠信教育論[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4):180-181.
[3] 劉純明,秦琴。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探索[J].科學社會主義,2008(1):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