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晶
教育理念:
尊重每一個孩子,不放棄每一個孩子,每一個孩子都是我心中希望的種子。
案例陳述:
小宇是五年級轉入班級的,剛到班級兩天我就可以清晰地判斷出這個孩子一定是家長眼中的“嬌子”,班級的“驕子”。她聰明好學,課堂上端端正正,一絲不茍,會聽講善學習,成績相當優秀。可是慢慢地我發現下課了大家都不和她玩,后來我親眼看到同學的椅墊掉到地上,她毫不猶豫地邁了過去;親耳聽到:“老師,勞委憑什么讓我擦墻圍子,我才不干呢。”
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她面臨小升初的表現,依她以前的個性肯定全力以赴,奮力向前,但現在卻恰恰相反,她狀態松懈,成績下滑,不再全神貫注,不再分秒必爭,我曾提醒過幾次,但她基本沒有改變。
她這是怎么了?我和家長溝通后一切都明白了,我們一點一點地分析她變化的原因,又共同商量了解決策略。
一、案例分析
1.媽媽的愛越濃,孩子的情越淡。在不斷發現孩子身上的問題后,我多次與家長溝通,了解到小宇的爸爸從事建筑工作常年在國外工作,媽媽是全職太太,她的職責只有一個就是照顧好小宇。媽媽認為小宇缺少爸爸的疼愛,自己理應付出更多的愛,所以多年來媽媽全方位多角度大包大攬,小宇基本沒有做過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更談不上照顧關心媽媽,久而久之,她養成了自私,唯我獨尊的性格。所以她對集體對他人對勞動都很淡漠。
2.媽媽的狠,迫使孩子消極抵抗。和媽媽一樣小宇的使命也是唯一的就是“學習“。小宇的媽媽特別要面子,對小宇的學習是“零容忍”,輕則罰,重則打。班上小利的媽媽和小宇的媽媽關系很好,有一段時間小利住在了小宇家,想讓小宇媽媽好好管教管教,希望小利的學習也能像小宇一樣出色,可小利強忍著住了4天就跑回來了,說小宇每天的“魔鬼訓練”她可受不了。這時我才明白以前的小宇為什么每天下課攆都不出屋,放學后還要在學校留一會,分秒必爭地寫作業,有一次她和我說:“我不愿意回家學習,寫字姿勢不對或者哪個字寫得不好,媽媽就冷不丁地打一下,總是嚇我一跳,真煩人。”
孩子逐漸長大了,再不是乖順的小綿羊了,她終于受夠了,學累了,她開始了消極抵抗,反正成績好得多做,成績不好得挨罰,左右都是寫,倒不如在媽媽看不到的地方輕松快樂些,她不再積極學習了!
二、解決策略
1.做人和學習哪個更重要?
作為父母當你的孩子和文中小宇的情況相似時,你就要做出選擇了,此時你一定會選擇先教會孩子“做人”。是啊,不會做人何談學習呢?即使孩子學業有成,你又能指望他們為國家為社會為他人甚至為父母做些什么呢?可是為什么你現在才醒悟呢?所以孩子的病因找到了:一定是父母先“病”了,傳染給了孩子,要治孩子的“病”,父母必須先“吃藥”。
(1)讓孩子養成勞動的好習慣。我想你會問:“教育孩子做人和勞動有什么關系呀?”你要小瞧勞動的力量,那你就錯了,如果你再感覺讓孩子勞動是浪費時間,不如多做幾道題,那就大錯而特錯了。
要知道勤勞是形成良好品德的基礎,懶惰是萬惡之源。所以作為父母從小就要讓孩子參與家務勞動,做些力所能及的活,不要怕孩子弄臟衣服,破壞了用品,和培養孩子受益終生的一個好習慣相比,“闖禍”顯得多么微不足道,你可知道孩子就是在這些所謂的“越幫越忙”中增長智慧,養成習慣,學會做人的。美國的家庭教育就特別重視讓孩子做家務,他們會給孩子制定一個家務勞動計劃,將某一特定任務指定給孩子干,確定完成任務的期限,最后檢查孩子的完成情況,讓孩子因自己的勞動產生成就感。所以我們做父母的要為孩子著想得學會“偷懶”喲。
(2)讓孩子從小有一顆感恩的心。文中的小宇為什么會如此自私、冷漠,媽媽為她付出那么多,最后從孩子口中得到的是“煩人”確實令人傷心,可這又能怪誰呢?可以說是媽媽親手在孩子心中種下了自私的種子,所以做父母的,在心甘情愿付出的時候,一定要有個度,也就是愛應該是理智的,要讓孩子懂得父母愛自己,自己也應該愛父母。
2.在學習上是要持久動力還是短期效益?
文中小宇媽媽的心情我們可以理解,“書山題海”戰術確實可以提高學習成績,可又能維持多長時間呢?難道小宇目前的狀態還沒有敲醒那些急功近利,只盯分數的父母們嗎?學習猶如萬里長征,而小學的學習只是長征的第一步,所以如何讓孩子擁有持久的學習動力是父母應該思考和重視的。這個持久的學習動力就是指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那么怎么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呢?這就需要父母做到兩重兩輕。
(1)重習慣,輕分數。俗話說:“授子以魚”不如“授子以漁”。這里的“漁”指:上課專心聽講的習慣,積極參與的習慣,主動獨立完成學習任務的習慣,書寫習慣和做事能抓緊時間的習慣,我列舉的這幾個習慣是一個好孩子應該具備的最最基本的學習習慣,試想想,如果孩子擁有了這些好習慣,父母還用愁學習成績嗎,想不好都難。所以我建議父母們,當孩子學習成績不理想時,不妨追本溯源,從根本上追蹤孩子成績下降的原因,分析一下孩子在哪種習慣上還欠缺,有針對性的教育、培養。
(2)重得分,輕扣分。作為小宇的老師,單從學習成績角度評價,小宇是個名副其實的優等生,令人疑惑不解的是如此看重分數的小宇媽媽,幾乎沒有對小宇的成績滿意過,如小宇得97分,媽媽盯著的永遠是扣去的3分,從沒有想過孩子是怎樣努力得到的97分。試想想一個孩子總是在分析錯因,總是生活在“不細心”“不用心”“總出錯”的指責聲中,她可能還對學習有興趣可言嗎?一個長期得不到認可的人,他的學習內動力會逐漸消失,只會依靠外動力的驅使,學習從此陷入被動狀態。所以我建議父母們都轉變一下評價角度,即使我們的孩子現在只得了87分,我們可不可以好好分析一下這87分中蘊含著孩子哪些好的學習方法,好的學習習慣,給予肯定和贊揚,這樣孩子一定會在父母的激勵中,擴大他的優點,彌補并縮小他的弱點,相信下一次他只會扣去5分,不信,你試一試。因為父母總是以這樣的思維方式看待分數,就是在注重培養孩子好的學習品質,而擁有好的學習品質的孩子必定學習優秀,孩子學習優秀了就會得到父母的贊賞,在贊賞聲中孩子的優點再擴大,說到此,我只想恭喜您:已經進入了教子的良性循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