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玉堂+張弘+徐瑞雪+石淼
摘要:本文主要介紹了大連海事大學創新教育基地的建設情況及經驗做法,重點論述了該基地實施“興趣驅動、自主實踐、社團引領、開放共享、特色選育”的建設模式的成功實踐,以及“三位一體、三個層次、三種模式、三個途徑”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機制,并就如何實現基地的可持續發展提出了具體建議。
關鍵詞:創新基地;創新型人才;培養機制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02-0039-02
當今世界,創新已成為經濟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人才,已成為重中之重!大連海事大學以政策為引領,以課程為重點,以項目為載體,以競賽為手段,建立了“三位一體、三個層次、三種模式、三個途徑”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機制,使本科在校生的創新創業教育基本做到了全覆蓋、全員化和全程化。
一、創新基地建設現狀
大連海事大學“大學生創新教育與實踐中心”為校內本科生實施創新實踐能力訓練主要基地,現擁有11間創新工作室,分為電工電子類、機械工程類、智能控制類創新工作室以及通用機械設備技能訓練室、創新創業活動研討室、創業路演訓練工作室以及創業洽談室、沙龍會議室、多功能報告廳、成果展示區、服務區域等,形成了覆蓋全校各學科在校生的創新教育實踐平臺。配備各類設備197臺(套),包括3D打印機、嵌入式系統的開發平臺、數控線切割機、大型雕板機、銑床、多功能車床等,均面向全校學生免費開放。2014年、2016年先后被評為遼寧省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與實踐基地和創業項目選育基地。
二、基地組織管理模式
大連海事大學成立了由校長、書記為組長的創新創業教育領導小組,統籌協調創新創業重大決策性問題;相關部門齊抓共管,形成協同推進的創新創業教育工作機制;實行校、院兩級管理,同時設立教師兼職創新秘書崗位協助開展相關工作。
三、基地的建設模式
基地建設旨在為全校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提供場地、設備、技術指導和資金支持,基地建設重在實踐,提出了“興趣驅動、自主實踐、開放共享、校企合作、特色選育”的建設思路。
1.鼓勵學生根據興趣,帶著創新課題進入實踐基地開展創新活動。所有在校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專業,跨年級、跨專業組成課題組、競賽組,經審批后,可以無償利用基地的條件開展實踐研究,獲得資金的支持,對指導學生的教師也有相應的獎勵。
2.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使學生學會提出問題。在基地的建設中,無論是教學還是科研訓練都要突出學生的自主性,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使學生學會提出問題。放手讓學生去探索,去設計,讓他們通過研究型的學習和實踐,培育創新精神,提升創新技能?!白灾鲗嵺`”,也使基地的建設既區別于學科實驗室,又突破了傳統的教學實驗室,實現了科技創新和教育創新的有機結合。
3.建立面向全校學生的實驗實踐平臺。學生可以通過創新工作室網絡管理系統查詢實驗室開放時間、空閑實驗設備,結合自身情況提交預約申請。開放實驗室建立“一卡通”信息管理系統,學生可刷卡進入實驗室?;乩镞€安裝了視頻監控硬盤錄像系統,一方面,可以通過網絡終端了解基地里學生的實踐活動情況;另一方面,在發生儀器損壞或丟失時,可通過回放錄像了解當時情況。同時自主開發了項目管理系統,做到立項申報、過程監督、經費報銷、中期檢查、結題驗收、評委點評、成績評定的一體化管理。
4.校企合作、校院共建。形成了校企共建培養目標和基本內容框架,建立實施體系和運作模式,制定橫向考核與縱向評估的各級指標,采用“2+2+2”模式,即兩個課堂(學校和企業)、兩類教師(學校老師和企業導師)、兩種教材(書本與實踐),充分利用第二課堂開展創新創業訓練。
5.結合行業需求,鼓勵富有海事特色的項目選題。緊密對接行業經濟發展戰略,為國家、地方經濟發展助力。結合“一帶一路”戰略,鼓勵學生以船舶制造、航海科學與技術、信息科學與技術、現代物流與運輸、海運事務等領域的理論與技術研究為選題;引導學生項目選題契合區域經濟發展需求,提高創新能力;學校從“航運產業鏈”全過程謀劃設計專業,逐步建立“互聯網+航運全產業鏈”的創業項目產業群。
四、創新型人才培養機制的構建
學校以政策為引領,將教師從事創新創業教育作為一項崗位職責,納入考核評價體系;建立創新創業學分轉換制度。實施“三位一體、三個層次、三種模式、三個途徑”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機制,推進校企聯合培養模式。
三位一體:通識教育,培養創新意識;自主研學,夯實專業基礎;網絡助學,多渠道拓展創新創業能力;
三個層次:第一層次,創新創業基礎教育,開設23門創新創業類課程,設定必修的創新創業學分,參與度100%;第二層次,創新創業項目訓練,通過立項形式經費資助,提高創新創業技能,參與度50%以上;第三層次,創新創業專題訓練,參與高水平競賽,利用孵化機構,開展創業實踐,參與度10%左右。
三種模式:項目化運作,有創新想法,都可通過課題立項獲得資金資助;進入工作室,有固定的場所和經費支持,在教師指導下,提升專業能力;利用校外實踐教育基地,與企業聯合共同負責學生培養,開展企業工程實踐、專業特色課、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等環節的校外教學,提高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和工程素養。
三個途徑:其一,引入美國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形態,將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其二,利用第二課堂,開展多種形式的創新創業實踐活動,深化職業技能;以課程化的第二課堂活動為引導,提高創新創業能力;以創新創業類比賽為依托,使具有潛質的學生脫穎而出。其三,暑期社會實踐,開展科研訓練、創新創業實訓等實踐教學內容。
五、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經過幾年的投入和建設,創新基地已經搭建起了實驗實踐平臺,取得了顯著成效。在今后的建設中應著力在以下四個方面抓實、抓好。
1.在專業教學中滲透創新思維與方法。目前,創新創業教育在實施中普遍存在與專業教育結合不緊密的問題,需要引導教師和學生將專業知識延伸到創新創業實踐中,將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活動作為專業知識考核評價的一部分,將學科師資、條件和科研成果更好地轉化為優質的教學資源,讓學生成為科研發展的實踐者和受益者。
2.加強和校外優質實踐資源的結合。我校創新創業教育還局限于校本部的教師教學,需要引入校外優質的教育資源,開展多方面的育人合作。主要包括和國內外著名企業、高校以及研究院所的結合,保證實驗條件的先進性,增強教學內容的前沿性和實用性,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研究和交流平臺。
3.創新工作室的高效管理與運行。從宏觀管理的層面來看,對基地的工作還欠缺更為系統、科學的指導和評價體系,缺乏工作室運行與實驗設備管理的專門人員。一方面基地需要與全校各級各類實驗平臺相結合;另一方面加大宣傳與推廣,引導相關實驗實踐課程在基地內開展,提高基地的利用率;此外,引進具有工程背景的實驗人員作為基地專兼職教師,組建學生社團協助基地做好設備的使用及維護管理工作。
4.創新創業教育水平有待提高。有的學生上課、參與創新實踐只為獲取學分、保研,目的性很強;有的學生有創新的意識和熱情,卻缺乏思維方式和技能,創新含量低,訓練效果不理想。因此要建立行之有效的約束激勵機制,強化實踐訓練;加強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基地的指導教師之間以及基地教師與學生導師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幫助學生提高創新素質。
參考文獻:
[1]韓順杰,等.大學生創新基地開放式運行管理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3,(8).
[2]王悅,等.研究生創新基地建設的實踐與探索[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2,(10).
[3]成協設.國家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建設:問題與對策[J].中國大學教學,2015,(3).
[4]顧秉林,等.創新性實踐教育——給予高水平學科建設的創新人才培養之路[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0,(2).
A Tentative Study on Training Mechanism Based on the Undergraduat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Base
ZOU Yu-tang,ZHANG Hong,XU Rui-xue,SHI Miao
(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Dalian,Liaoning 116026,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DMU's innovative educational base. We mainly discuss the construction mode characterized by "interest-driven,autonomy-based,students' association-led,open and sharing,and feature-oriented",and the 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 mechanism characterized by "tri-component,trilayer,trimode,and triapproach". Besides,we also provide concrete suggestions on how to susta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ase.
Key words:innovative educational base;innovative talents;training mechan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