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榮+劉振虹+馬泉+劉金霞+王文勇+周曉慧
摘要:增加綜合設計性實驗的開設已成為醫學實驗教學的發展方向,我校以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心為平臺,開設了系列綜合設計性實驗。基礎醫學綜合設計性實驗的開設,既有利于學生能力培養,又促進了教師專業知識和實驗技能的提高。
關鍵詞:基礎醫學;綜合設計性實驗;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02-0279-02
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和教學改革的深入,實驗教學在醫學教育創新型人才培養中的重要地位更顯突出,教育模式也發生了深刻變化,增加綜合設計性實驗的開設成為實驗教學的發展方向[1]。為有利于學生能力培養,我校以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心(包括機能實驗學、形態學、分子生物學、病原生物學、解剖學五個實驗中心)為平臺,開設了一批綜合設計性實驗,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現將探索和實踐過程的體會總結如下。
一、綜合設計性實驗的教學方案
(—)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
為促進多學科實驗教學的深度融合,掌握多種操作技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提高實驗教學的整體水平,經反復論證,現主要開設以下綜合設計性實驗:大鼠壓力負荷過重對心功能及心室重塑的影響、酒精對小鼠肝臟損傷的機制、家兔急性闌尾炎病理生理變化、滴蟲標本留取培養與鑒定。
(二)教學對象與形式
以選修課的形式面向臨床本科三年級學生,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相關實驗教學基本技能和初步學習醫學科研基本知識。例如:大鼠壓力負荷性過重對心功能及心室重塑的影響實驗,開設于臨本三年級第一學期后半程,該學期初已開設了機能實驗學、病理學實驗等相關實驗課,通過前一階段的學習,已經掌握了實驗動物的捉拿、手術器械的使用、動物麻醉、給藥方式、常用儀器使用等基本操作技能和醫學科研基本知識,為綜合設計性實驗的順利實施提供了保證。
二、綜合設計性實驗教學過程
(一)選題與實驗設計
課前將準備開設的綜合設計性實驗內容向學生公布,同學們自由選擇實驗內容,四人一組,通過文獻檢索,確定觀察指標、技術關鍵、技術路線等,完成開題報告的書寫。每個小組制作PPT,講解實驗設計方案并進行答辯,就其科學性和可行性進行論證,最后各組修改實驗設計、確定實驗方案。
(二)實驗實施
安排經驗豐富的指導教師進行指導,在實驗中有一些未接觸的實驗操作可能會成為實驗難點。仍以大鼠壓力負荷過重對心功能及心室重塑的影響為例,大鼠購買后,適應性喂養一周開始實驗,大鼠水合氯醛麻醉后,行腎上腹主動脈縮窄術,造成左心室壓力負荷過重模型,然后對腹部肌肉和皮膚縫合,整個過程要求無菌操作。術后喂養四周,麻醉后行左心室插管術,測定大鼠心功能:左室舒張末壓,左室內壓上升、下降最大速率。取材:取出左心室,測定左心室質量,計算左心室質量與體重的比即左心室質量指數后,取部分左心室放入4%多聚甲醛固定24h以上,常規脫水、透明、浸蠟、包埋,通過HE和Masson染色觀察心肌細胞和心肌細胞間質膠原纖維變化。實驗過程中腹主動脈縮窄術、左心室插管術測定心功能、取左心室室壁、HE和Masson染色為技術關鍵,需要老師提供必要的指導。
(三)撰寫實驗報告
實驗完成后,要求撰寫實驗報告。對于實驗報告,結果是實驗報告的核心,討論是實驗報告的主體。要求學生將實驗過程中獲得的第一手資料如實記錄在結果中,討論最能反應學生對實驗和相關理論的了理解及運用能力。
三、綜合設計性實驗成績評定
考核為綜合測評:開題報告及答辯占30%,實驗過程參與情況、動手能力占30%,實驗報告占40%。
四、綜合設計性實驗的效果和思考
(一)學生反饋
到目前為止,已經經過5個學期的教學實踐。對一百多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92%學生對此類實驗表示非常感興趣,85%的同學對指導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態度表示滿意,87%同學認為對動手操作、分析解決問題、科研等能力的培養很有明顯作用。
(二)綜合性實驗有利于知識體系一體化
在課程構建過程中本著打破單一學科授課的教學模式、實現多學科實驗技術和理論知識的深度融合的教學目標,堅持以學生為本,課程內容緊密服務于培養目標的原則[2],精選、優化不同學科的實驗方法、實驗技術開設了多個實驗項目,突出了跨學科實驗教學內容的整合和提升。綜合性實驗可以將原有的分散的技能與知識融會貫通[3],在涵蓋多學科實驗技術和知識的綜合實驗實施過程中,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小組成員之間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有力于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和科學思維能力,增強團隊意識和協作能力,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價值觀與情感態度的統一[4]。
(三)設計性實驗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
實驗要求學生在學習醫學科研基本知識的基礎上,通過查閱文獻,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設計,提交開題報告。在查閱文獻過程中,開闊了視野、增長了知識、激發了學習熱情;實驗設計過程中,要深入理解實驗設計的基本原則,減少非處理因素對實驗的干擾,確保實驗設計科學可行,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科研能力,為學生參加第二課堂的業余科研活動打下了基礎。打破了以課堂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以書本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體現了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和學生作為教學主體的教學結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5]。
(四)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無論是實驗題目的確立、開題報告答辯還是指導實驗實施都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思維活躍,實驗設計可能涉及廣泛的多學科,體現最新的科技成果,可能超過教師當前的教學范圍,這就要求教師對實驗技術和理論知識的掌握既有廣度又有深度,捕捉前沿的技術手段、科研成果。教師只有通過不斷學習、更新知識,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的實驗技術,才能適應綜合設計性實驗的教學需要[6]。
綜上所述基礎醫學綜合設計性實驗的開設,既有利于學生能力培養,又促進了教師專業知識和實驗技能的提高。爭取在現有基礎上,隨著實驗中心硬件建設的和師資隊伍、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能夠開設更好、更多的基礎醫學綜合設計性實驗項目,讓更多的師生受益,推動基礎醫學實驗教學改革邁向新臺階。
參考文獻:
[1]李劍平,吳秀珍,陶建華,等.綜合與設計性實驗在微生物檢驗教學中的實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7,(11):21-27.
[2]包怡敏,束偉,夏趁意,等.從兩門醫學基礎課的實踐探討整合性課程建設之路[J].中醫教育,2014,33(2):15-17.
[3]郭穎,張立民,任君旭,等.基礎醫學綜合性實驗的探索與實踐[J].基礎醫學與臨床,2015,35(10):1423-1426
[4]羅布占堆.醫學機能學實驗教學實踐與思考[J].基礎醫學與臨床,2014,34(10):1450-1452.
[5]王庭槐,楊惠玲,汪雪蘭.實驗生理科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257
[6]毛櫻逾,張育華,王敏,等.設計性實驗在人體寄生蟲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2008,3(7):557-558.
Basic Medical Comprehensiv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Design Experiments
YU Hai-rong,LIU Zhen-hong,MA Quan,LIU Jin-xia,WANG Wen-yong,ZHOU Xiao-hui*
(Basic Medical Experimental Center of Chengde Medical University,Chengde,Hebei 067000,China)
Abstract:Increase the comprehensive design experiment of open has become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medical experimental teaching.Our school is platform with basic medical experimental teaching center,opened a series of comprehensive design experiment.Basic medical comprehensive design experiment,both is advantageous to the student ability training,and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experimental skills.
Key words:preclinical medicine;comprehensive designing experiment;ability trai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