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歐+蔣淑敏+王艷+劉紅+郝麗俊+王選+莫國民
摘要:本文結合技術教育認證規范的教育核心理念,探討技術教育認證對提升高職醫用電子儀器專業建設水平的重要性。從教育目標、培養模式、課程架構、實踐體系四個方面入手,討論學生學習的成效。
關鍵詞:技術教育認證;醫工結合;能力遞進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02-0114-02
進行國際技術教育認證的主要目的是構建技術教育體系,為進一步提升教育質量奠定基礎。通過國際技術教育認證,不僅可以發現教學管理和教學過程中的問題,促進專業發展;更重要的是學生可以獲得“國際學位互認”。因此,按照技術教育認證的要求建立人才培養體系、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十分必要。
上海健康醫學院醫用電子儀器專業(高職)是以現代電子技術及信息技術在醫療器械和醫療服務中的應用技術為核心,培養符合醫療器械職業崗位特點、具備醫用電子儀器、醫學信息等相關產品的局部設計、制作調試、測試維護等能力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專門人才。已為醫療器械行業輸送了五千余名畢業生,并逐漸成為行業中的骨干,畢業生素質與能力得到行業企業好評。
2016年該專業通過IEET中華工程教育學會技術教育(TAC)副學士學位專業國際認證。IEET目前是華盛頓協議、悉尼協議等會員單位,規劃及執行符合國際標準的教育認證。IEET認證是以學生學習成果為導向,配合課程架構及其內涵,強調核心能力的培育,持續執行及自我改進,最終達成具有自我特色的教育目標。通過該認證,不僅可以促進專業建設,還可以使我們的工程教育學歷能夠得到其他國家的認可,邁向工程教育的國際化。此次認證的通過,一方面是對該專業建設成果的肯定;另一方面也為下一步人才培養體系的完善指明了方向,即“以學生學習產出為導向”。下面就認證中的幾個關鍵環節進行一下總結。
一、醫工結合的教育目標
該專業的教育目標是掌握相應的新知識和新技術,能以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較寬的知識面、較深厚的理論分析解決醫療器械工程實際問題,具體包括:
1.思想素質上有明確的職業理想和良好的職業道德;知識素質上擁有必備的專業基礎理論,能夠再生和遷移;能力素質上熟練掌握專業技術,有較強的崗位工作能力和一定的社會能力。
2.以提高職業技術水平為目的,學生不但懂得專業的基礎理論與基本知識,還具有醫療器械崗位群所需要的實際工程操作和組織能力、醫學技能拓展能力,善于將技術意圖轉化為產品實體。
3.培養具有職業生涯發展基礎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專門人才,能從事數字化醫用電子儀器的制造、維修檢測、局部設計、臨床管理和營銷服務工作。
通過學校、企業、醫療部門、監管部門、研發機構的平臺,以醫工結合的教育目標為契機,培養學生醫用電子線路分析制作、微機控制在醫用電子儀器中的應用、典型醫用電子儀器的性能檢測與整機調試、醫用電子儀器故障分析與排除、小型醫學儀器的開發、局部設計與制作、自主學習等崗位核心能力。
為保證教育目標的持續發展,通過2個途徑進行教育目標達成的評估,一是定期召開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討論人才培養定位與目標,專業建設與發展方向,并根據行業發展需要實時監控與調整;二是通過教師及督導評價、通過訪談、問卷等方式對學生、用人單位的畢業生進行核心能力的評價,對學生實踐技能掌握情況和職業素質狀況進行綜合評價。
二、能力遞進的人才培養模式
第一學年進行基礎能力培養;第二學年進行專項和綜合能力培養;第三學年進行分類培養,一部分學生進入本科升學通道,一部分學生進入崗位能力提升培養。依托校企合作平臺,完善專兼結合的教學團隊,實行專業雙帶頭人制度,通過培訓、下企業鍛煉提高教師的教學和科研能力,這些都為專業教育目標的達成和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提供了保障。
同時,該專業現有一支國際視野、專兼結合、有創新理念、教學功底扎實的專兼教師隊伍,教師積極參加專業學術組織,校企合作承擔了多項教科研任務,參與專業教育目標制定與執行,多數教師具備行業經驗和職業資格指導證書,以畢業文憑與校企合作開發的“醫用電子儀器修理工(三級工)”雙證書教學培養學生。學生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數學建模競賽等專業競賽中屢獲佳績。
三、符合醫療器械高素質人才需求的課程架構
醫療器械大多是高科技產品,技術等級高,維修維護復雜。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醫療器械行業得以高速的發展,是健康產業、朝陽行業,因此,適合高職高專培養的從事醫療器械技術服務型崗位的人才需求大。該專業以校企合作共同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專門人才為目標,以職業崗位工作任務為導向,構建了以崗位核心能力遞增為主線的課程體系。在對專業人才培養需求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明確職業崗位、崗位工作任務、所需職業崗位核心能力及相應學習領域的內容,推導出課程,形成課程模塊。
課程體系中包含數學及基礎科學、電子與信息通識課程、專業與數字化醫療儀器實踐課程等三大要素。專業規劃有專門的集中實踐課程,保證學生能夠將課程理論應用于實際,并提升醫用電子儀器行業所需的實踐能力。課程通過實訓報告、實做結果等形式展示、總結各自的實踐所得。同時,大部分課程的教學方式中也包含一定比例的實驗內容,實驗過程要求學生撰寫實驗報告,同組討論,師生討論,充分理解課程所學的理論知識,掌握理論的實踐應用方法和技能。在課程實踐中大部分以分組的形式完成,小組內學生互相配合,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的意識和能力。圍繞醫療器械行業的特殊性,課程中不僅包含醫學基礎類課程,更在專業課程中以實例說明專業倫理知識。
四、構建三位一體的實踐教學體系
以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學生個性化培養、職業素養和核心能力提升三位一體為重點,強化實踐教學體系。
為實現培養學生醫用電子儀器行業所需的知識和技能,該專業建設有“醫用電子儀器實訓中心”、“醫用電子線路實訓室”、“數字化醫療儀器技術實訓室”等專業實訓室,建設形成了符合工作崗位真實情境的職業性與開放性較強的校內實訓基地,各實訓基地也具備了培訓、工種鑒定及科研等功能。同時拓展12個校外實訓基地,保證學生能夠將課程理論應用于實際,并提升醫用電子儀器行業所需的實踐能力。該專業引入行業標準開發了“醫用電子儀器修理工(三級工)”職業資格證書,并將職業資格認證所需知識、技能的培養融入醫用電子儀器與維護專業課程體系和內容,課證合一培養學生,保證學生所學與行業企業需求緊密結合。
除了傳統的實踐教學條件,為了加強專業學生的實操技能,在提高實訓教學互動性、實效性等方面做了探索。改建了“醫用電子儀器生產性教學工廠”實訓室,通過網絡、攝像頭、計算機、軟件等條件,學生和教師的操作過程都能實時監測,并提供點播、提問、演示等各項互動功能。
五、結束語
TAC重視畢業生實做能力、技術專精的專業與實務課程、具有實務能力的師資、有利于學生發展專業技術能力的實踐環境。數學及基礎科學課程符合教學目標及專業技術所需,強調專業實踐課程,通識課程與專業領域均衡。課程計劃和教學緊密結合產業需求,建設項目化互動教學課程,并能培養學生具備較強的實踐技術應用能力。
結合TAC的要求,該專業從課程的多種教學方法、適當的教學內容、重視過程的考核形式,多角度使學生具備確認、分析及解決醫療器械領域技術問題的能力等方面開展建設。畢業生每年由第三方調查機構(麥可思)對其社會需求與培養質量進行調查分析,近3年其就業競爭力指數達到95%以上。這些結果表明學生在本領域內的相關技術能力較強,體現了專業建設的良好效果。
參考文獻:
[1]劉曼君.IEET技術教育認證[J].評鑒,2011,(34):59-61.
[2]李文冰.中國行業特色院校發展研究述評[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4,(2):66-68.
[3]趙旭麗.工程教育認證背景下的人才培養體系[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5,(15):68-69.
[4]賈衛平.工程教育認證背景下的應用型機械類人才工程能力培養體系的構建[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5,32(1):38-40.
[5]丁健,孫強,干開峰.工程教育專業認證下的“計算機控制技術”課程改革與實踐[J].合肥學院學報,2016,26(1):135-138.
[6]孫慧,夏建國.國際工程教育認證及其對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啟示[J].職教論壇,2010,(7):33-35.
[7]鄧瓊.探究工程教育認證提升專業建設水平[J].教育教學論壇,2015,(9):97-98.
Teaching Reform of Medical Electronic Instrument Major
Based on Technology Accreditation Criteria
LI Xiao-ou,JIANG Shu-min,WANG Yan,LIU Hong,HAO Li-jun,WANG Xuan,MO Guo-min
(College of Medical Instruments,Shanghai University of Medicine and Health Sciences,Shanghai 201318,China)
Abstract:The importance of improving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level for medical electronic instrument major in vocational college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based on the core concept of technology accreditation criteria.The approaches of the learning effect include four aspects:educational goal,training mode,curriculum structure and practice system.
Key words:technology accreditation criteria;combination of medicine and engineering;ability progre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