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地區的電網建設需要大量的設備運行和檢修的配合,所以城市中電網大部分的遷徙加大了電網建設的風險。文章針對風險評估和風險控制來制定檢修計劃,以電網的風險控制為基礎,從而做出正確的檢修計劃及戰略策略,對減少電網設備的安全事故和用電風險等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風險控制;電網設備;檢修計劃;用電風險;電網建設 文獻標識碼:A
中圖分類號:TM732 文章編號:1009-2374(2016)34-0156-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6.34.076
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和科技水平的逐漸提高,我國的電網設施相對來說發展比較緩慢,電壓負荷的逐漸增大加深了地區電網的風險問題。而且多地區的電網建設需要大量的設備運行和檢修的配合,所以城市中的電網大部分的遷徙,加大了電網建設的風險。因此科學合理地制定電網設備的檢修計劃,從而保證能夠使電網的運行產生可靠性,這對我國的電力系統建設有著十分重要的發展意義。檢修計劃是電力系統建設的堅實基礎,在電網設備的運行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發展作用,所以我們要保證電網設備的順利運行,從而給我國的國民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經濟效益帶來巨大的影響。
1 電網設備檢修計劃概述
相比較現在還不成熟的電網設備檢修計劃來看,傳統的檢修計劃就是最大限度地減少設備自身的缺點,從而極力地提高設備本身的優勢,提高設備運行功效,以此能減少電網設備發生事故的概率,降低風險,從而保證電網設備的正常運行。但是從大范圍的檢修來看,現階段的檢修計劃還包括對新設備的采購、新技術的運用和電網的轉移等,這些都是電網正常運行的關鍵性因素。所以說,電網設備的運行和檢修計劃是一個復雜且多目標、多制約的計劃過程,具體還應該考慮到以下五個因素:(1)電網運行的風險。系統或母線功率平衡,大幅度地限制和約束線路和變壓器容量的正常運行;(2)停電操作的風險。對電網開關的重復開啟,加大對電閘的用力操作可以使電網的運行風險增大。相同的技術人員必須要檢修同一個電網設備,而且檢修的時間必須控制在一定的時間范圍內,這樣可以保證電網的正常安全運行;(3)設備檢修周期。由于測試和定期的對電網進行檢查等,我們要及時準確地在一定時間內對電網進行檢修,不可超過規定的檢修時間范圍;(4)新工程和新設備的安裝和使用不能影響正常的電流運行,避免發生停電現象;(5)還有其他不確定的影響因素,如電網市政的遷改和保供電等,都是導致設備重復停電和加大電網風險的影響因素。
2 電網進行設備檢修策略的研究意義
2.1 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確保系統正常安全運行
對于電力系統來說,電網設備的運行好壞嚴重影響了電力系統的正常運行及其可靠性和安全性,所以也受我國國民經濟的影響,因此保證電網設備的正常運行是至關重要的。我們要及時地發現電網設備在使用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便能夠及時進行解決,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行,從而延長使用時間,延續壽命。這種及時地對設備進行檢查還能大幅度地提高電網設備的質量和運行效率,加大電網設備的質量保障,保證電力系統的運行正常及可靠性。
2.2 推進智能電網工程進程,實現高級資產管理
智能電網是我國現階段使用率較高的電腦系統,它通過對電網的資產進行優化,從而實現高級資產管理。短期來看,它對電網的日常運行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長遠來看,智能電網更加注重對資產的管理。所以說,有效地對電網進行設備檢修是保證電網設備正常使用的關鍵性環節,能夠及時地獲取最新信息,從而高效地提高設備的使用效率和維修狀態,大幅度地提升設備的使用效率,對電網資產實現優化利用。
3 設備檢修與電網運行之間的辯證關系
電網在運行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設備的損壞和故障,這就需要對設備進行定期的檢修和維護,而設備的檢修和故障本身就存在著矛盾關系,處理這一問題就需要對檢修和故障做好調節及規劃,而各種檢修過程都是在此故障的基礎上處理這一矛盾的。設備發生故障之后的檢修過程叫做事后檢修,這種檢修方式極大地減少了檢修費用和設備后續的使用費用,但是卻對設備日后使用的風險產生影響,所以在現代的電網設備檢修中很少應用到這種檢修方式。另一種檢修方式就是定期檢修,根據設備的使用周期和使用頻率對其采取的檢修安排,這種檢修方式有一定的保守性,不能及時地發現設備的損壞率和使用程度。而狀態檢修就是利用檢修和故障這一矛盾進行的檢修方式,為了避免這一矛盾的產生,精確地檢測到了設備的故障地點和故障原因,有效地對設備的檢修和設備的故障起到了調和的作用,但是這種方式僅僅考慮到了設備自身的運作性能,而忽視了對設備間的關聯和電網運行產生風險的考慮。此外,就是電網在運行的過程中,設備檢修和運行計劃策略之間產生的聯系,分別體現在:一是內在關聯,不同的檢修和運行策略在設備的運行過程中產生的效果也是不同的,無論是設備的可靠性還是設備的負載能力等都決定著設備的檢修和運行規律等,所以說,適當地對設備進行檢修和維護可以有效地加強設備的可靠性和設備性能,提高設備的使用效率和運行時間;二是內部關聯,對于需要檢修的設備的排列方式的運行順序,都對電網的運行質量產生影響,待檢修的設備集內元素間有功能上的聯系,也有捆綁式的經濟利益上的管理,所以從不同的角度上看,該集內元素不同的組合也會隨著抵御能力的變化有不同的變化,顯示出隨機性的關聯。
4 設備檢修安排計劃原則
對于處在偏遠地區的電網區域來說,如果進行設備檢修,就要考慮到在檢修過程中遇到的運行風險問題,而針對這些問題需要考慮經濟因素,在經濟緊張的情況下,我們需要考慮到以下三點控制原則:
4.1 提高供電可靠性
事實上,對電網設備進行檢修,其實就是為了通過對電網系統的運行加大安全性及可靠性,所以在對電力系統設備進行檢修時,就要完全處在電力脫離的狀態,極大地削弱了電網的內部結構,會對電網系統產生斷電的現象,容易失去電網的可靠性,在進行電網設備檢查時要及時地考
慮到電網的設備安全運行,從而有效地降低運行風險。
4.2 減少重復停電
設備在進行檢修的過程中,由于供電不及時會忽然產生供電下降的效果,而且重復停電就會對電網的運行和操作產生巨大的風險,從而降低用電可靠性。所以在對設備進行檢修安排計劃的同時,一定要減少重復停電的現象。
4.3 提高檢修效率,發揮經濟效益
停電的次數越多,就會對設備的運行產生更大的影響,所以應該盡量地減少同一個設備的檢修次數,檢修安排盡量合并到一起,以此評估檢修安排的優劣,提高檢修效率。
5 檢修計劃前的準備
5.1 設備分類
為了高效地對電網設備進行順利的檢修,可以將供電設備進行以下四種分類:
5.1.1 線路,通常包括線路本體、避雷器、電壓互感器和耦合電容及阻波器等線路設備。
5.1.2 間隔,包括各種使用開關、閘刀和電流互感器等。
5.1.3 主變,包含主變本體和主變避雷器等一些與主變直接相關聯的設備。
5.1.4 母線,包括母線、母線電壓互感器和母線避雷器等。
5.2 設備合并
針對上述的設備,通過電網之間的聯系,可以將共同進行檢修的設備進行聯系,合并的原則有以下四種:
5.2.1 當線路停電時,兩側的隔壁開關機線路之間的設備需要進行停電檢測,一旦一方的線路變壓線接線,那么組合變壓器也會配合停電檢修,該側的變壓器以下的母線電壓互感器和避雷器也應該配合進行停電檢修。如果一側為內橋,單母分段接線的變電所,則該變電所高壓母線電壓互感器和避雷器等都需要配合進行停電檢修。
5.2.2 當線路停電時,所有依靠此電路所使用的電網設備都需要配合其進行停電檢修。
5.2.3 而變電站的內部工作,進行進線停電時,要按照上述的兩個原則,線路也應該進行停電檢修。
5.2.4 變電站內部的工作,需要進線開關停電時,就不需要線路停電,所以該線路沒有T接,也要按照兩個原則,線路也應該進行停電檢修。但是如果線路有T接,則這個線路可以正常運行。
5.3 風險評級
事實上,電網設備的檢修評估屬于電網風險評估的范圍之內。風險在范圍內發生的概率、負荷產生的輕度和電壓廠站的數量和重要程度都是評估的依據。有效地將多種評估風險綜合值結合成單指標值,用這種方式來表示風險的大小,從而制定相關的風險控制措施。
而根據風險的程度大小,可以分為一星級至六星級六種。其中一星級是較低的風險因素,而六星級則是最高的風險因素,也被稱作是不可接受的風險因素。在我們日常的風險評估中,大多不考慮四星級以上的風險因素的設備檢修工作。
5.4 檢修計劃的編制
由于風險評估的存在,對電網的設備進行停電檢修計劃的編制具體包括以下五個步驟:
5.4.1 編制檢修初步計劃進行匯總,包括設備預測、定期檢查、大程度檢修、工程和遷改等檢修工作內容。
5.4.2 通過對設備的分類而進行的電網停電計劃合并,從而通過儀器進行檢修,在合格的檢修設備中實行有效的計劃編制。
5.4.3 有效的評估需要通過檢修的設備,從而進行風險評估。評估的具體內容包括對設備的檢修和電網修復后的網架結構、設備負荷指標、線路及變壓器的容量限制等,同時相應的確定電網使用設備的控制評估風險級別。
5.4.4 通常來說,檢修設備具有高風險,就要通過停電的時間長短來適當地調節設備檢修計劃,以此來確定電網運行過程中的最低風險和最可靠的運行模式,以此編制出最佳的電網檢修計劃。
5.4.5 計劃后期的滾動更新。定期對電網設備進行檢修時會遇到不可忽略的影響,比如新發電站的建設和電網系統的重置等都會影響電網設備檢修的風險控制。所以為了避免電網檢修風險的發生,我們應該及時且定期地對電網進行檢修安排和實時地進行計劃更新,通過實時地對電網發生的狀況進行檢查,從而正確地編制電網檢修計劃,以此能夠減少額外狀況的發生。這樣我們就能夠保證電網設備的檢修計劃順利的實施,保證供電的正常運行。
6 結語
總而言之,我國的電網檢修工作發展得還不是特別完善,所以在這條路上還有很長的前進方向。對于檢修程度不是很高的電網設備來說,通過人工就可以進行檢修,從而實現檢修計劃安排。而對于安排較大的電網來說,檢修的設備數量較多,就需要在大量的可行性檢修方案中進行選擇,以此降低風險程度,從而使電網設備能夠正常運行,保證供電安全。
參考文獻
[1] 劉文穎,謝昶,文晶,王佳明,李靜.交互式輸電網檢修計劃多目標決策方法[J].電網技術,2013,(2).
作者簡介:靳淑玲(1970-),女,寧夏人,供職于國網寧夏電力公司檢修公司,研究方向:電網運維。
(責任編輯:小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