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品芬
摘要: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在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大背景下,中小企業將如雨后春筍般大批出現,遍布全國。但是,內部控制作為保護中小企業經濟資源的安全和完整的重要制度,在中小企業中普遍比較薄弱,因此完善中小企業的內部控制就顯得非常必要。本文將從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著手,分析問題存在的原因,并提出解決對策,探討如何更好的建立我國中小企業的內部控制體系。
關鍵詞: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問題;對策
一、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
(一)缺少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
內部環境是中小企業建立內部控制體系、實施內部控制的基礎,它直接關系到企業內部控制程序的貫徹和執行,決定著其他內控要素能否發揮以及怎樣發揮作用,還影響著企業經營管理目標的制定和能否實現控制目標。我國中小企業有很大一部分來源于早期的個體經濟和私營經濟,這類企業的投資者通常同時也是企業的經營管理者,企業內部重要崗位多數是企業主的朋友、親戚或者其他裙帶關系的人,他們不具備專業的管理知識,也不愿意被內部控制制度所約束,他們只重視短期內的經濟效益,認為加強內部控制,需要增加人力物力,新增辦事程序,會影響辦事效率,從而忽略了因為控制不當而產生的隱性成本。
(二)風險評估體系不完善,缺乏評估手段和評估機制
在市場經濟環境下,中小企業面臨各種風險,包括經營風險、財務風險、信息風險、環境與法律風險、自然災害風險等等。然而,這些風險并不是中小企業自身能控制的。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后,我國珠江三角洲一帶出現了中小企業的“倒閉潮”。根據有關部門的統計,2008年l月至2008年9月廣東省一共有7148家企業倒閉,其中絕大部分是中小企業。資料表明,中小企業普遍欠缺風險控制意識,對各種風險的控制能力較弱,無法對企業面臨的風險進行及時的科學評估,缺乏完善的風險評估體系。風險評估是企業內部控制的重要要素之一,為了使內控制度得到更好地發揮,中小企業必需建立完善的風險評估程序,及早識別各種風險并對其進行定性或定量的評估,及時采取應對措施,做到未雨綢繆。
(三)內部控制制度不標準,未形成理想的示例模式
中小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不標準,大部分中小企業沒有完整系統的內部控制制度來指導員工如何行動,往往依靠經驗辦事,其內部管理極不規范。大部分中小企業存在內部控制,但其內部控制制度不夠全面,沒有覆蓋所有的部門和人員,也沒有滲透到企業各個業務領域和各個操作環節,制度的設計也停留在內部會計控制,參與內控管理的也僅僅是財務人員。
當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理念正日益深入人心。 在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大背景下,中小企業如果想要持續穩定的發展,就離不開成熟的管理方式和政府健全的制度保障。而建立規范的內控體系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保障。權威部門應當出臺相關政策,幫助中小企業建立和完善一套符合自身實際情況的內部控制管理體系。
二、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的改良對策
(一)改善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環境
作為內部控制的要素之一,內部環境是基本,直接關系到其他要素。一個良好的內部環境,直接決定著內控目標能否實現。所以完善企業內部環境是關鍵的第一步。
首先要更新內控觀念,塑造良好的企業文化。中小企業船小好調頭,企業管理人員的能力直接決定了企業發展的上限。管理層的思想首先要達成一致,從內心接受內部控制,樹立現代管理思想,不斷地革新,提升經營能力,不斷用科學的方法創造和積累經驗。除此之外,企業要創造一種適合本企業實際、健康向上尤其是重視內部控制的企業文化,逐步培養員工對內部控制的認同感,使內部控制成為員工的習慣,而不是壓力。
其次要完善企業的組織結構,明確各部門的權限職責。中小企業在制定內部控制制度時,首先要考慮其內部架構和各個機構的職能以及相互間的關系,對每個部門定崗定責,完善各個業務流程,但切記過于繁瑣,本末倒置。從企業內部控制的角度出發,確保組織框架設計合理,職責明確 ,信息傳達流暢,使企業的各項經營管理活動能有效開展,實現預期的企業經營管理目標。
有效的人力資源管理對于更好地實施內部控制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員工的招募與選拔是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的重要環節,企業應該把專業勝任能力和職業道德修養作為選拔、聘用員工的重要標準,要做到因崗設人,有的放矢,可以節省人力財力和時間。切忌為了安插不需要的員工而重新設立崗位,這樣會造成組織結構臃腫,人浮于事。對于中小企業而言,員工的忠誠度、向心力和創造力,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動力所在。科學的內部控制體系與員工的素質密切相關,因此企業還應增強員工培訓,不斷提升員工的素質能力,要使員工認識到,內部控制不是哪一個人的事情,而是員工的集體行為,從而達到整體提高員工素質的目的。
(二)建立健全風險評估機制
中小企業應當樹立和強化風險意識,建立風險預警和防范機制,將風險管理的思想融入到內部控制的設立中。企業的管理者對自己所從事經營活動所涉及的風險要做到心中有數,同時,要將這種風險意識傳達給企業的員工,通過宣傳和培訓使員工意識到,風險管理涉及到企業內部的每個層面,而不僅是某一個部門的事情。使企業對風險具有很強的敏感性和認知度,面對風險能及時的應對和處理。
企業應建立健全風險評估機制,制定有效的應對策略。企業應針對各種風險,設立有效的風險評估管理系統,通過對各種風險的識別、分析、評估等措施,選擇科學的風險應對策略,全面防范和控制企業的財務風險和經營風險。
(三)設置科學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
內部控制制度是一個動態的系統,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企業業務的拓展,原先完善的內控已不再適應企業的發展,當其出現問題時管理者應當及時加以糾正。在了解自身情況的前提下,企業要學會借鑒其他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必要時,可以考慮向社會專業機構求助,聘請專業人士為企業量身打造適合企業自身的企業結構和流程設計,為企業實施內部控制進行指導。
(四)拓寬信息來源渠道,增強信息溝通的有效性
中小企業要及時、完整、準確地收集與企業管理有關的各種信息。確定信息與溝通建設的總目標和規劃、明確溝通方式和渠道、制定信息披露制度和流程、建立信息系統總體控制、建立信息系統應用控制。信息的有效溝通和傳遞,是實施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的重要條件。
企業管理層應定時召開會議,及時與各個部門的負責人就經營情況進行溝通與交流。企業各部門應盡力擴充有效溝通渠道,營造一個和諧溫馨信息暢通的工作氛圍,為員工提供各種不同的正式或非正式溝通渠道。比如會議、培訓、面談、春節聯歡等,鼓勵員工主動地參與公司管理,對公司經營管理、發展戰略等各方面提出建議,并采取獎勵機制。通過有效的溝通方式,保證溝通渠道暢通保證溝通順利進行。
(五)建立監督體系,強化內部監督檢查力度
中小企業應當建立監督機制并加強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的監督。只有建立監督體系才能確保內部控制制度被切實地執行并取得良好的成效。通過對內部控制的監督找出其不足之處并及時進行修正,最大程度降低控制成本和提高控制效率。
企業應選擇獨立性強、業務素質高、具有生產、經營、管理相關知識和經驗的專業人員作為內部審計工作的人員,充分利用內部審計人員熟悉財經法規制度、精通財務管理的優勢,以監督企業內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
三、結語
由于中小企業規模不大、組織結構簡單、人才貧乏,這些因素的制約使他們面臨著巨大的風險,而其內部控制的缺失嚴重制約了企業的發展。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我國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要在世界市場中獲得發展,就必須注重管理,而內部控制體系的建設正是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的現實需要,是各項管理工作的基礎,建立完善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已經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 宋寶,黃曉燕.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問題與對策思考—基于企業生命周期的視角[J].財會通訊,2011(23):12-13.
[2] 劉玉明.淺析如何完善中小企業的內部控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1(1):23-28.
[3] 叢林.淺議我國內部控制現狀及改進策略[J].時代金融,2011(6):32-34.
(作者單位:樂清永安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